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粮单(粮单)  拼音:liáng dān
1.古代收兑漕粮数目的单据。
2.军队中全部兵士每月所需粮饷数目的清单。
3.粮草不多。《南齐书。卷二七。列传。刘怀珍》:「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
《漢語大詞典》:廪饷(廩餉)
亦作“廪餉”。 粮饷。清史稿·简亲王喇布传:“ 简亲王 喇布 自至 江西 ,无尺寸之功,深居会城,虚糜廪餉。”
分類:粮饷
《漢語大詞典》:餫饷(餫餉)
运送粮饷。 宋 陆游 《常州奔牛闸记》:“ 岷山 导 江 ,行数千里,至 广陵 、 丹阳 之间,是为南北之冲,皆疏河以通餫餉。”明史·食货志一:“又开屯田、中盐以给边军,餫餉不仰藉於县官,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 王闿运 《与李少荃书》:“军火告匱,餫餉无继。”
分類:运送粮饷
《漢語大詞典》:传馈(傳饋)
传送粮饷。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侯:“时军食少, 渊 传馈相继,军以復振。”
分類:传送粮饷
《漢語大詞典》:坐粮(坐糧)
清 代官兵由原省按月发给的固定粮饷。清史稿·世宗纪:“二月丁丑,命出征官兵行粮外仍给坐粮。”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添兵不如募勇……调兵一名,行粮、坐粮、军装、安家,所费不貲。”
《漢語大詞典》:省饷(省餉)
撙节粮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四》:“买公田省餉之策,出於 叶适 ,而 贾似道 行之,遂以亡国。”
分類:粮饷
《漢語大詞典》:挖运(穵運)
明 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称为穵运。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安南:“又如西北边粮草,全赖 陕西 小民肩担驴驮,谓之‘穵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 宣府 、 大同 二镇,粮餉运道最苦。 嘉靖 末年,行穵运之法,山谷崎嶇,率三十石而致一钟,当事者忧之。”明史·食货志三:“凡诸仓应输者有定数,其或改拨他镇者,水次应兑漕粮,即令坐派镇军领兑者给价,州县官督车户运至远仓,或给军价就令关支者,通谓之穵运。”
《漢語大詞典》:食饟
供给军需粮饷。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幽州 囚将帅, 镇州 杀将帅,食饟半天下兵。”
《漢語大詞典》:防饷(防餉)
防兵之粮饷。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三年之后,方许收税,每亩输穀一斗,中等六升,下者三升,耑备津门防餉之费,奉旨即举行之。”参见“ 防汛兵 ”。
分類:粮饷
《漢語大詞典》:防汛兵
指 明 清 时驻防在地方上的军队。 清 姚燮 《岁暮》诗之二:“埋盐窖冷飢逃雀,防汛兵闲醉博梟。”原注:“防汛兵, 清 制,千总、把总、外委所属的緑营兵称汛,分防地称汛地。”亦省称“ 防兵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民团上》:“兵制有六种:一、营兵,二、砲臺守兵,三、各处汛地防兵,四、一等藏兵,五、二等藏兵,六、义兵。”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分拨各集防兵,宜时加检察。”
《漢語大詞典》:廪赡(廩贍)
(1).供给粮食等生活物资。后汉书·朱浮传:“﹝ 朱浮 ﹞乃多发诸郡仓穀,廩赡其妻子。”廩,一本作“ 稟 ”。
(2).粮饷给养。宋史·钱若水传:“许召勇敢之士为随身部曲,廩赡不充,则官为支给。”
《漢語大詞典》:救饷(救餉)
援助粮饷。史记·匈奴列传:“ 高帝 先至 平城 ,步兵未尽到, 冒顿 纵精兵四十万骑围 高帝 於 白登 ,七日, 汉 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分類:援助粮饷
《漢語大詞典》:衣饟
衣服粮饷。新唐书·兵志:“时边兵衣饟多不赡,而戍卒屯防,药茗蔬酱之给最厚。”
分類:衣服粮饷
《漢語大詞典》:俸饷(俸餉)
旧指官兵的俸禄和粮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各省驻防及緑旂官兵俸餉共一千三百四十九万二千七百五十五两。”《清通典·食货四》:“惟 浙江 驻防官兵,仍照京制支领俸餉,不给田地。”《清续文献通考·国用十二》:“京城八旗官兵俸餉由八旗俸餉处专覈。”
《漢語大詞典》:千里转饷(千里轉餉)
粮饷来自千里之外。谓军队补给线过远。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我以千里转餉之势,攻彼效死之士,臣未见其可。”
《國語辭典》:馈路(饋路)  拼音:kuì lù
运饷的道路。《宋史。卷三二四。张亢传》:「时麟州馈路犹未通,敕亢自护赏物送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