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口食米
按人配给的粮食。说郛卷九八引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随驾兵士,大约不过十万人,每日请口食米二升半。”
分類:配给粮食
《漢語大詞典》:米行
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官府应当出头说句话,贴张告示,禁止米行跌价,刻薄乡下人。”
《漢語大詞典》:饩稍(餼稍)
古代官府发给的作为月俸的粮食。 元 王逢 《赠别浙省左丞国宝自常州移镇徽州三十韵》:“餼稍官曹待,謳歌父老传。”
《漢語大詞典》:资屝(資屝)
粮食和草鞋。借指生活资料。语出左传·僖公四年:“若出於 陈 郑 之间,共其资粮屝屨,其可也。”《旧唐书·昭宗纪》:“出於饟馈失职,资屝絶供,致此投戈,是乖借箸。”
《国语辞典》:粮税(粮税)  拼音:liáng shuì
以粮食缴纳的农业税。
《國語辭典》:吃大户(吃大戶)  拼音:chī dà hù
1.旧时遇著荒年时,饥民群聚富家吃饭或抢夺食物。
2.指向大单位或收入较多的个人或团体,采用摊派、强行借款、要求赞助等方式索取财物。如:「随著法治的进步,吃大户的现象已越来越少。」
《漢語大詞典》:雍既
古代诸侯行聘礼时,主国送给宾客的较多的粮食、肉类和牲口称为“雍既”。雍,通“ 饔 ”;既,通“ 餼 ”。大戴礼记·朝事:“君亲致雍既,还圭、饗食,致赠、郊送,所以相与习礼乐也。” 孔广森 补注:“雍既即饔餼字。”
《漢語大詞典》:隔宿粮(隔宿糧)
第二天吃的粮食,存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视其室,并无隔宿粮。”
《漢語大詞典》:官禀(官稟)
官府的粮食。新唐书·杨瑒传:“今考功限天下明经、进士岁百人,二监之得无几,然则学徒费官稟,而博士滥天禄者也。”
分類:官府粮食
《漢語大詞典》:积囤(積囤)
储藏粮食的仓囤。 明 祁熊佳 《祁彪佳行实》:“时米缺价涌,饥民遑遑,先生即严闭糴之禁,搜积囤;又严强糴之法,卫囤户,米价既平,贫富咸利焉。”
分類:储藏粮食
《漢語大詞典》:边漕(邊漕)
谓从水道运输粮食以供边防需要。明史·倪岳传:“因陈重将权、增城堡、广斥堠、募民壮、去客兵、明赏罚、严间谍、实屯田、復边漕数事。” 明 张居正 《朱忠僖神道碑》:“上或密问边漕事,公手自裁对,无不当意指,而终不泄上一语。”
《漢語大詞典》:斗盖(斗蓋)
一种量粮食用的刮斗木棍。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第一章第一节:“辛亥革命前, 海丰 的农民……终日在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原注:“地主向农民收租,自制一租斗盖,系极坚重的木,长约一尺七寸,大约一寸半径。如农民的谷不好或短交,地主用斗盖打他,轻者出血,重者可以毙命。”
《漢語大詞典》:畜食
牲畜与粮食。一说,草料。汉书·赵充国传:“将军将万餘之众,不早及秋共水草之利争其畜食……寧有利哉?” 颜师古 注:“此畜谓畜产牛羊之属也。食谓穀麦之属也。一曰,畜食,畜之所食,即谓草也。”
蓄积粮食。《汉书·赵充国传》:“欲至冬,虏皆当畜食,多藏匿山中依险阻。” 颜师古 注:“此畜读曰蓄。蓄,聚积也。”
《國語辭典》:脯资(脯資)  拼音:fǔ zī
乾肉与谷类。泛指粮食或旅费。《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漢語大詞典》:食称(食稱)
粮食与人口相称。指百姓不缺口粮。管子·轻重乙:“泉雨五尺,其君必辱。食称之国必亡。待五穀者众也。” 马非百 新诠:“食称之国,谓其国所产之五穀与其国人口之多寡相当。”一说靠称贷而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李哲明 曰:“称,谓称贷,言国恃称时贷而食,其国必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