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9,分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粒白如霜
粒间
粒粒破青
粒米狼戾
粒米束薪
粒选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一粒米要藏大千世界
孙珀龄( 秠 字 五粒 )
蔡时豫(字 立斋、粒斋、笠斋 )
吴敬梓(字 敏轩、文木 号 粒民、文木老人 )
词典(续上)
连珠聚粒粒白如霜
粒间
粒粒破青
粒米狼戾
粒米束薪
粒选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佛类词典
米粒名舍利一粒米要藏大千世界
其它辞典
陆康稷(字 宇粒 )孙珀龄( 秠 字 五粒 )
蔡时豫(字 立斋、粒斋、笠斋 )
吴敬梓(字 敏轩、文木 号 粒民、文木老人 )
人物简介
维基
陆康稷(?—17世纪),字宇粒,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今属嘉兴市)人,寄籍吴县。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陆康稷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获授江西庐陵知县,廉洁明察,善于处理案件。养济院的乞丐向来横蛮,有富家子弟殴打乞丐,乞丐就用车载著尸体报官,控告富家子弟杀人;他检查尸体口中有泥土,指出乞丐掘死尸诬告富家子弟,于是乞丐吐露实情服罪,令当地人都觉得惊异。之后他调往江西贵溪,在该处建筑城池、疏通河道,得卓异第一而改任兵部武选主事,惟忤逆魏忠贤而去职,到崇祯初年才复官。弘光帝继位,陆康稷转任文选郎中,选拔公正,不受勋臣干预,晋太仆少卿、太常卿,归家卒。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珀龄,原名孙秠,字五粒,山东济南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大庄人。清朝官员。孙珀龄承家学,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考中癸酉科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廷首开会试,孙珀龄一举中式,殿试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授工科给事中。历官刑科左右给事中,顺治十一年(1654年),升礼科都给事中。顺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补太仆寺少卿。同年十一月,升鸿胪寺卿。官至通政使司左通政。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顺天乡试科场案爆发。孙珀龄为子孙兰茁请托,受到牵连,于次年流徙尚阳堡。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朝廷下修工赎罪之令。其弟琰龄倾家荡产,方将其赎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5—1746 【介绍】: 清四川崇宁人,字立斋,一字粒斋,又字笠斋。举人。雍正间官贵州镇远知县,为政精明。迁古州同知。善文章,有集。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五
蔡时豫,字笠斋,崇宁人。雍正癸卯举人,官黎平同知。有《慈竹园集》。
《高级汉语词典》:粒间 拼音:lì jiān
位于或出现于颗粒之间或小粒之间
米粒名舍利
【佛学大辞典】
(杂语)秘藏记上曰:「天竺呼米粒为舍利,佛舍利亦似米粒,是故曰舍利也。」弥勒上生经疏下曰:「舍利者稻谷也,驮都者体也,佛体大小如稻谷量,故以为名。」慧苑音义下曰:「舍利是稻谷也。」梵语杂名曰:「稻,舍理。」
(杂语)秘藏记上曰:「天竺呼米粒为舍利,佛舍利亦似米粒,是故曰舍利也。」弥勒上生经疏下曰:「舍利者稻谷也,驮都者体也,佛体大小如稻谷量,故以为名。」慧苑音义下曰:「舍利是稻谷也。」梵语杂名曰:「稻,舍理。」
一粒米要藏大千世界
【俗语佛源】
小说《西湖佳话·南屏醉迹》中有济公的一段话:「你一个蠢和尚,怎得知佛家的妙用?岂不闻一粒米要藏大千世界,何况偌大一井,怎容不得几根木头?」这种关于空间大小平等、涉入无碍的「不可思议」境界,在大乘经中多有反映。《维摩诘经·不思议品》谓:「以须弥(高山名)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楞严经》卷二也说:「不动道场,于一毛端,偏能含受十万国土。」《华严经》更是反复论述世界的「涉入平等」。如《普贤行愿品》说:「一切诸世界,入一微尘中;世界不积聚,亦复不离散。」又如《梵行品》说:「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中国的华严宗在《华严经》的教义基础上,建立了「事事无碍」、「一多相容」、「微细相容」、「唯心回转」等宗义。华严宗认为:见须弥山高广,是自心作大;见芥子微细,是自心作小。而须弥山和芥子本无大小之别,故得以涉入无碍。 (李明权)
小说《西湖佳话·南屏醉迹》中有济公的一段话:「你一个蠢和尚,怎得知佛家的妙用?岂不闻一粒米要藏大千世界,何况偌大一井,怎容不得几根木头?」这种关于空间大小平等、涉入无碍的「不可思议」境界,在大乘经中多有反映。《维摩诘经·不思议品》谓:「以须弥(高山名)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楞严经》卷二也说:「不动道场,于一毛端,偏能含受十万国土。」《华严经》更是反复论述世界的「涉入平等」。如《普贤行愿品》说:「一切诸世界,入一微尘中;世界不积聚,亦复不离散。」又如《梵行品》说:「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中国的华严宗在《华严经》的教义基础上,建立了「事事无碍」、「一多相容」、「微细相容」、「唯心回转」等宗义。华严宗认为:见须弥山高广,是自心作大;见芥子微细,是自心作小。而须弥山和芥子本无大小之别,故得以涉入无碍。 (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