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9,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告类
统类
杂类
类篇
恶类
形类
俦类
类别
门类
部类
类申
方类
辈类
充类
从类
《漢語大詞典》:告类(告類)
祭告上天之礼。特指为皇帝即位或立皇太子等特殊重大事件而举行的非常之祭。汉书·陈汤传:“荐功宗庙,告类上帝。”晋书·愍帝纪:“奉 秦王 为皇太子,登坛告类,建宗庙社稷。”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告类,或摄,或即位,祭天之礼。 舜 之摄也,肆类於上帝。 孔安国 註曰:类谓摄位事类,遂以摄告天及五帝, 汤 黜 夏 命,昭告于上天神后,皆其事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然犹告类上帝,荐功清庙。” 宋 叶适 《梁父吟》:“ 泰山 之椒既风雨又艰险兮,乃登封以告类。”
《漢語大詞典》:统类(統類)
纲纪和条例。荀子·非十二子:“若夫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而羣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 杨倞 注:“统,谓纲纪;类,谓比类。大谓之统,分别谓之类。”汉书·东方朔传:“褒有德,禄贤能,诛恶乱,总远方,一统类,美风俗,此帝王所由昌也。”
分類:纲纪条例
《漢語大詞典》:杂类(雜類)
混杂的种类;非纯正的种类。亦指各种类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蛊有怪物若鬼,其妖形变化,杂类殊种,或为狗豕,或为虫蛇。”魏书·铁弗刘虎传:“ 坚 ( 苻坚 )后以 卫辰 为西单于,督摄 河 西杂类,屯 代来城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士族不能和寒门庶族通婚,更不能和地主以外的‘杂类’通婚。”
《国语辞典》:类篇(类篇)  拼音:lèi piān
书名。宋代司马光、王洙、胡宿等奉诏纂修。分五百四十四部,共收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五字,其中重文二万一千馀字。与宋代丁度等所修的《集韵》相辅而行。
《漢語大詞典》:恶类(惡類)
(1).坏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至於憸人恶类,姦臣逆儔,则忿嫉之气勃勃然。”
(2).杂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即投药甘锅中,须臾铜中恶类如铁屎者,胶著锅面。”
分類:坏人杂质
《漢語大詞典》:形类(形類)
形体类别。《孔丛子·记问》:“物有形类,事有真伪,必审之,奚由?” 宋 徐铉 《校定〈说文解字〉序》:“六国之世,文字异形,然犹存篆籀之迹,不失形类之本。”
《漢語大詞典》:俦类(儔類)
朋辈;同辈的人。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詔出,遣使者 王谦 以中牢具祠,特赐钱五万,布一百匹,赠穀三千斛。儔类赴送,远近鳞集。”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冲默有远量,弱冠,儔类咸敬之。”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态度苗条,眉目如画,秀曼风流,迥超儔类。”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六:“ 摩西 之率犹太人出 埃及 以迁于 迦南 也……停辛佇苦,未尝寧居,同行儔类,睊睊怨谗,大业未成,鬢髮已白。”
分類:朋辈同辈
《國語辭典》:类别(類別)  拼音:lèi bié
1.按照种类来区别。如:「将这些物品类别为二。」
2.种类。如:「这家公司现正推出的产品有五大类别。」
《國語辭典》:门类(門類)  拼音:mén lèi
分门别类。如:「这部工具书,共分三十六个门类。」
《國語辭典》:部类(部類)  拼音:bù lèi
整体经过有条理的划分,进而归纳成的各类别。如:「这么庞大的资料,要分成几个部类才好。」
《漢語大詞典》:类申(類申)
依类申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遂行下各州,自试於学,仍照旧比分数,以待类申,将以是岁七月引试为始。”
分類:依类申报
《韵府拾遗 寘韵》:方类(方类)
隋书经籍志:方类六卷。
《漢語大詞典》:辈类(輩類)
(1).犹类别。指人才高下的品类。《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中正则唯考其行迹,别其高下,审定辈类,勿使升降。”
(2).同辈,同类。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及由 蜀 来辈类御史,皆乐在朝廷进取,君独念寡稚,求分司东出。” 宋 曾巩 《〈强几圣文集〉序》:“ 几圣 少贫,能自谋学,为进士,材拔出辈类。”
《漢語大詞典》:充类(充類)
推类。 清 章学诚 校讎通义·补郑:“一隅三反,充类求之,古逸之可采者多矣。”参见“ 充类至尽 ”。
《國語辭典》:充类至尽(充類至盡)  拼音:chōng lèi zhì jìn
将事物比照类推至极处,把意义引申到极点。语本《孟子。万章》:「夫谓『非其有而取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韵府拾遗 寘韵》:从类(从类)
易林:心狂志悖,耳听从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