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同流
(1).诸水合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水 又南, 瀵水 入焉…… 河 中渚上,又有一 瀵水 ,皆潜相通,故 吕忱 曰:《尔雅》:异出同流为 瀵水 。” 北周 庾信 《角调曲》:“ 涇 渭 同流,清浊异能。”
(2).引申指混杂、汇聚。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劳逸无别,善恶同流。”
(3).相类似。《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 孔 传:“言敝俗相化,车服奢丽,虽相去万世,若同一流。”《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虽是打着‘革命文学’旗子的小报,只要有那上面的广告大半是花柳药和饮食店,便知道作者和读者,仍然和先前的专讲妓女戏子的小报的人们同流。”
(4).犹同辈;同类。 唐 孟棨 《本事诗·征咎》:“ 范阳 卢献卿 , 大中 中举进士,词藻为同流所推。”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僕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 明 吴承恩 《拟宋赐辅臣同赏花钓鱼赋诗谢表》:“仰拂仁风,光生品汇;俯惊雅喝,恩洽同流。”
(5).比喻同声气。 明 何景明 《过君采次韵》之二:“自君来此地,谓我颇同流。” 龚尔位 《开岁述怀用渊明游斜川韵示钝公》:“矧予独何人,而不与同流。”
(2).引申指混杂、汇聚。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劳逸无别,善恶同流。”
(3).相类似。《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 孔 传:“言敝俗相化,车服奢丽,虽相去万世,若同一流。”《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虽是打着‘革命文学’旗子的小报,只要有那上面的广告大半是花柳药和饮食店,便知道作者和读者,仍然和先前的专讲妓女戏子的小报的人们同流。”
(4).犹同辈;同类。 唐 孟棨 《本事诗·征咎》:“ 范阳 卢献卿 , 大中 中举进士,词藻为同流所推。”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僕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 明 吴承恩 《拟宋赐辅臣同赏花钓鱼赋诗谢表》:“仰拂仁风,光生品汇;俯惊雅喝,恩洽同流。”
(5).比喻同声气。 明 何景明 《过君采次韵》之二:“自君来此地,谓我颇同流。” 龚尔位 《开岁述怀用渊明游斜川韵示钝公》:“矧予独何人,而不与同流。”
《漢語大詞典》:日薄
(1).类似日蚀的一种现象。古谓日光为阴气所掩蔽。《宋书·五行志五》:“ 晋孝怀帝 永嘉 元年十一月乙亥黄黑气掩日,所炤皆黄。案《河图》占曰:‘日薄也。’其説曰:‘凡日蚀皆於晦朔,有不於晦朔者,为日薄。虽非日月同宿,时阴气盛,掩薄日光也。占类蚀。’”
(2).日色暗淡。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诗:“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簷。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鎌。” 钱仲联 集释引 朱熹 考异:“‘薄’,或作‘落’。今详语势,但如 白乐天 所谓‘旌旗无光日色薄’耳。” 宋 欧阳修 《黄杨树子赋》:“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 明 邵璨 《香囊记·设祭》:“你看那战场风景,真个好悽惨,只见日薄风悲,草枯蓬断。”
(3).傍晚,天色将黑之时。《新唐书·王琚传》:“帝於 琚 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閤中,视日薄乃得出。”
(4).日益浇薄。《宋史·选举志二》:“ 宝祐 二年,监察御史 陈大方 言:‘士风日薄,文场多弊。’”
(2).日色暗淡。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诗:“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簷。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鎌。” 钱仲联 集释引 朱熹 考异:“‘薄’,或作‘落’。今详语势,但如 白乐天 所谓‘旌旗无光日色薄’耳。” 宋 欧阳修 《黄杨树子赋》:“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 明 邵璨 《香囊记·设祭》:“你看那战场风景,真个好悽惨,只见日薄风悲,草枯蓬断。”
(3).傍晚,天色将黑之时。《新唐书·王琚传》:“帝於 琚 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閤中,视日薄乃得出。”
(4).日益浇薄。《宋史·选举志二》:“ 宝祐 二年,监察御史 陈大方 言:‘士风日薄,文场多弊。’”
《漢語大詞典》:鲁卫(魯衞)
(1).语本《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后以“鲁衞”代称兄弟。 唐玄宗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鲁 衞 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明 李贽《战国论》:“乃 曾子固 自负不少者也,咸谓文章本於‘六经’矣,乃讥 向 ( 刘向 )自信之不篤,邪説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 鲍 ( 鲍彪 )与 吴 ( 吴师道 )亦 鲁 衞 之人矣。”
(3).泛指礼义之邦。 宋 苏轼《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衞 之士,而况清时雅望、令德高标,固已闻名而自惭。” 清 钱谦益 《锡山赵太史六十序》:“太史强学束脩,道明德立,布衣蔬食,卓肰以古人自命,而贤士大夫望其羽仪,以为此邦今之 鲁 衞 , 忠定 、 忠宪 之后犹有人焉。”参见“ 鲁衞之政 ”。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明 李贽《战国论》:“乃 曾子固 自负不少者也,咸谓文章本於‘六经’矣,乃讥 向 ( 刘向 )自信之不篤,邪説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 鲍 ( 鲍彪 )与 吴 ( 吴师道 )亦 鲁 衞 之人矣。”
(3).泛指礼义之邦。 宋 苏轼《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衞 之士,而况清时雅望、令德高标,固已闻名而自惭。” 清 钱谦益 《锡山赵太史六十序》:“太史强学束脩,道明德立,布衣蔬食,卓肰以古人自命,而贤士大夫望其羽仪,以为此邦今之 鲁 衞 , 忠定 、 忠宪 之后犹有人焉。”参见“ 鲁衞之政 ”。
《漢語大詞典》:燕石
(1). 燕山 所产的一种类似玉的石头。《山海经·北山经》“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婴石” 晋 郭璞 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婴带,所谓 燕 石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 圣水 又东,逕 玉石山 ,谓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 清 谈迁 《故宫赋》:“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览》卷五一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寳。 周 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寳,华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后以“燕石”喻不足珍贵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乐天任命,混一荣辱,进无悦色,退无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进趋,揭其不貲之寳,以竞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我有结緑珍,久藏浊水泥。时人弃此物,乃与 燕 石齐。”石,一本作“ 珉 ”。 清 胡凤丹 《重刻〈日损斋笔记〉序》:“以视碔砆 燕 石,车载斗量,无所短长轻重者,其贵与贱之相去何如也。”
(3).用为自谦凡庸之词。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尔。”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楚 材欣有适, 燕 石愧无功。” 宋 苏轼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 燕 石报琼华。”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 冯浩 笺注:“《后汉书》: 竇宪 大破北单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铭。” 唐 霍总 《塞下曲》:“岂要铭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参见“ 燕然石 ”。
(2).《太平御览》卷五一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寳。 周 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寳,华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后以“燕石”喻不足珍贵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乐天任命,混一荣辱,进无悦色,退无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进趋,揭其不貲之寳,以竞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我有结緑珍,久藏浊水泥。时人弃此物,乃与 燕 石齐。”石,一本作“ 珉 ”。 清 胡凤丹 《重刻〈日损斋笔记〉序》:“以视碔砆 燕 石,车载斗量,无所短长轻重者,其贵与贱之相去何如也。”
(3).用为自谦凡庸之词。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尔。”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楚 材欣有适, 燕 石愧无功。” 宋 苏轼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 燕 石报琼华。”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 冯浩 笺注:“《后汉书》: 竇宪 大破北单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铭。” 唐 霍总 《塞下曲》:“岂要铭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参见“ 燕然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