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规(白規)
旧时劣绅在完漕时向地方政府索取的类似回扣的陋规。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第三节:“他(皇帝)也要玩些欺骗手段,表示为民‘兴利除弊’,例如他指出:‘向来完漕绅富谓之大户,庶民谓之小户。以大户之短交,取偿于小户,因而刁劣绅衿挟制官吏,索取白规。’”
《漢語大詞典》:冲狭(衝狹)
古杂技名。类似后来的钻刀圈。文选·张衡〈西京赋〉:“衝狭燕濯,胸突銛锋。” 薛综 注:“卷簟席,以矛插其中,伎儿以身投,从中过。” 张铣 注:“狭以草为环,插刀四边,伎人跃入其中,胸突刀上,如烟之飞。”参见“ 投狭 ”。
《漢語大詞典》:投狭(投狹)
古杂技名。犹今之钻刀圈。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使之跳丸弄剑,踰锋投狭。”列子·说符“又有兰 子 又能燕戏者” 晋 张湛 注:“如今之絶倒投狭者。”
《漢語大詞典》:蹴球(蹴毬)
亦作“蹵毬”。 唐 代以来的一种类似足球的运动。为 战国 时代以来流行的“蹴鞠”运动之演变,已使用充气球,并有了类似现代足球赛的球门。 唐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蹴毬尘不起,泼火雨新晴。”文献通考·乐二十:“蹵毬盖始於 唐 ,植两脩竹,高数丈,络网於上,为门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否。岂非蹵鞠之变歟?” 明 汤显祖 《送臧晋叔谪归湖上》诗:“深灯夜雨宜残局,浅草春风恣蹴毬。”参见“ 蹴鞠 ”。
《國語辭典》:牌楼(牌樓)  拼音:pái lóu
作为装饰用的建筑物,两立柱之间施额榜,柱上安装斗拱形檐屋,下可通行的纪念性建筑物。多建筑在市街要冲或名胜古迹之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
《漢語大詞典》:弩影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 郴 ,为 汲 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 杜宣 ,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虵。 宣 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晋书·乐广传亦有类似记载。后即以“弩影”为胸腹之疾的代称。 南朝 梁简文帝 《卧疾》诗:“沉痾类弩影,积弊似河鱼。”
《漢語大詞典》:省钞(省鈔)
指 清 代各省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同治壬戌年三月初四日》:“閲省钞,知 夏寳生 署 湘阴 ;惜余已出省,不与之偕。”
《漢語大詞典》:贴零(貼零)
书法用语。谓“零”字和与之相类似的字的最后一点要点得妥贴。 唐 欧阳询 《书法》:“贴零: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
《漢語大詞典》:体贰(體貳)
谓相类似。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昔 曹 刘 殆文章之圣, 陆 谢 为体贰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
《國語辭典》:台站(臺站)  拼音:tái zhàn
一种古代的驿站。平时作传递公文、解送军犯之用,战时则用以作兵差的转运站。《儒林外史》第八回:「到任未久,出门查看台站,大车驷马,在路晓行夜宿。」《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在台站上一住三年,才得效力年满回来,便想在京师同乡道里,打个把式。」
《国语辞典》:泥煤  拼音:ní méi
炭化程度最少,等级最差的煤。类似泥土,呈黑色、褐色或棕色。大多是未完全腐烂分解的沼泽植物残渣,经过一段时间累积而成,可供燃料使用,含炭量低,燃烧火力甚微。也称为「泥炭」。
《国语辞典》:箕纹(箕纹)  拼音:jī wén
一种指纹类型。外形包括一个马蹄形纹线及一个类似三角洲的纹线。
《国语辞典》:摇头丸(摇头丸)  拼音:yáo tóu wán
一种类似安非他命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学名为MDMA。口服后会有愉悦、多话、情绪及活动力亢进的行为特徵。长期使用会上瘾,还会造成神经系统长期伤害,产生视幻觉、抑郁、妄想等症状。由于药性会影响中枢神经,强化感官反应,使服用者易受周遭环境刺激,如在舞厅服用,由于受到音乐、灯光等的刺激,会大幅摆动身体、晃动头部,因而有「摇头丸」之称。为管制类药品,不得任意使用。也称为「绿蝴蝶」、「快乐丸」、「狂喜」、「亚当」、「忘我」。
《國語辭典》:羊马城(羊馬城)  拼音:yáng mǎ chéng
在城外离城十步的壕沟内,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称为「羊马城」。
《國語辭典》:栅子(柵子)  拼音:zhà zi
用芦苇、竹子做成形似篱笆的围栏,多用来圈住家禽。
《漢語大詞典》:杂砌(雜砌)
宋 元 时杂剧中的一种。类似今天的喜剧和闹剧。 任半塘 《唐戏弄》第四章五:“ 元 戏沿 宋 之杂扮而有院本中之‘杂砌’,祇为社会嘲讽,并无政治讽刺,乃二者间之大别!”参见“ 杂扮 ”。
《漢語大詞典》:杂扮(雜扮)
宋 代流行的一种小戏。以剧情简单,逗人喜笑著称。一般为杂剧之散段。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奇术异能,歌舞百戏…… 王十二 ,作剧术。 邹遇 、 田地广 ,杂扮。 苏十 、 孟宣 ,筑毬。”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妓乐:“又有杂扮,或曰‘杂班’,又名‘纽元子’,又谓之‘拔和’,即杂剧之散段也。顷在 汴京 时,村落野夫,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装 山东 、 河北 村叟,以资笑端。” 任半塘 《唐戏弄》第二章四:“至 宋 金 ,杂剧之外,又有杂扮,或以为扮而不演,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