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钱米(钱米)
魏志武宣卞皇后传注:魏书曰:太后每见外亲,不假以颜色,常言: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俭日久,不能自变为奢,有犯科禁者,吾伹能加罪一等耳,莫望钱米恩贷也。 吴志吕岱传: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权闻之叹息。以让群臣曰: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于是加赐钱米布绢。岁有常限。宋书吴喜传:从西还,大艑小艒。爰及草舫钱米布绢无船不满 。宋史太祖纪:安国军节度使王全斌等率兵入太原境,以俘来献。给钱米以释之。
《漢語大詞典》:米斛
指米粮。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兼 軾 近者奏为本路转运司今年合起年额米斛百六十万,乞特许且起一半或三分之二,其餘候丰熟日随年额起发,未蒙恩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乞朝廷多拨米斛或钱物,付臣措置招徠,人心既归,北势自屈。”
分類:米粮
《骈字类编》:斗米
史记赵奢傅: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唐书食货志:见斗钱下价。宋史食货志:熙宁二年,令诸军馀粮愿籴入官者,计支钱,复储其米于仓。王圭奏曰:外郡用钱四十,可致斗米于京师。今京师乏钱,反用钱百,坐仓籴斗米,此极非计。 南楚新闻:荆南孙儒之乱,斗米四十千,持金宝换易,才得一合一撮,谓之道场米。又明一统志:斗米径在直隶和州含山县南八十里。隋末,杜伏威将李子建,欲穿渠入历湖通运。率部下人赍斗米就役,米尽径成,故名。
《漢語大詞典》:乞米
(1).索取粮米。《陈书·宗元饶传》:“ 合州 刺史 陈褒 赃污狼藉,遣使就渚歛鱼,又於六郡乞米,百姓甚苦之。”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海内文豪,既各变其索缣乞米之方针,运其高髻多脂之方略。”
(2).求米;讨米。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清 《乞米妇》诗:“乞米妇,形欒欒。与钱不肯受,乞米声悲酸。”
(3).见“ 乞米帖 ”。
(2).求米;讨米。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清 《乞米妇》诗:“乞米妇,形欒欒。与钱不肯受,乞米声悲酸。”
(3).见“ 乞米帖 ”。
分類:索取
《漢語大詞典》:聚米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因説 隗嚣 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后因以“聚米”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明 陈瑚 《李映碧廷尉遗地图》诗:“入 关 无復 萧丞相 ,聚米空思 马伏波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时 佟公 为诸生与同舍 杨生 崑仁 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