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张籍(字 文昌 世称 张司业、韩门弟子 行第 十八 )
宇文籍(字 夏龟 )
萧籍
豆卢籍
赵籍
庞籍(字 醇之 颍国公 庄敏 )
王籍
李籍
胡宪(字 原仲 号 籍溪 简肃 世称 籍溪先生 )
章籍
苏籍(字 季文 )
褚籍
庞籍
籍馨芳
其它辞典(续上)
林元籍张籍(字 文昌 世称 张司业、韩门弟子 行第 十八 )
宇文籍(字 夏龟 )
萧籍
豆卢籍
赵籍
庞籍(字 醇之 颍国公 庄敏 )
王籍
李籍
胡宪(字 原仲 号 籍溪 简肃 世称 籍溪先生 )
章籍
苏籍(字 季文 )
褚籍
庞籍
籍馨芳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7—约830 【介绍】: 唐吴郡人,寓居和州乌江,字文昌。德宗贞元十五年进士。宪宗元和元年,补太常寺太祝,十年不得升迁,家贫,有眼疾,孟郊嘲为“穷瞎张太祝”。后累迁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也称张司业或张水部。与当时名士多有交游,韩愈尤贤重之。长于乐府诗,颇得白居易推崇。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30?有生于767、768、772,卒于829等说 字文昌,排行十八,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县)。德宗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其为“穷瞎张太祝”(《寄张籍》)。曾从学于韩愈,且得其称扬,世称韩门弟子。当时朝野名士皆与之游,如王建、孟郊、贾岛、于鹄,多所赠答。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有《张籍简谱》。张籍又与白居易相友善,其文学观念亦与白相近。其诗工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白居易称誉曰:“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古乐府,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多用口语,精警凝炼而又平易自然,正如宋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著有《张司业集》,通行本有《四部丛刊》景明刊本8卷。《全唐诗》存诗6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唐诗汇评
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一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元和初,调补太常寺太祝。十一年转国子助教。十五年迁秘书省秘书郎,经韩愈推荐,授国子博士。长庆二年,除水部员外郎。宝历末为主客郎中。大和二年,迁国子司业。卒。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籍工诗,尤长乐府古风,甚为时辈所重,与王建齐名,称“张王乐府”。当时诗人,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姚合、贾岛等均有往还唱和,与韩愈、孟郊交谊尤骂。后进诗人朱庆馀、项斯等,亦得其推挽。宥《张籍诗集》七卷。今有《张司业集》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籍字文昌。和州乌江人。贞元中进士。终国子司业。
作品评论
张洎《张司业诗集序》
公为占风最善,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继其美者,唯公一人。故白太傅读公集曰:“张公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丁乐府词,举代少其伦。”又姚秘监尝赠公诗云:“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其为文人推服也如此。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匠,谓之“元和体”。又长于今体律诗。贞元已前,作者间出,大抵互相祖尚,拘于常态,迨公一变,而章句之妙,冠于流品矣。张洎《项斯诗集序》
吴中张水部为律格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涉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唯朱庆馀一人亲授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藩、陈标、章孝标、倪胜、司空图等,咸及门焉。《旧唐书•张籍传》
(籍)性诡激,能为古体诗,有警策之句传于时。《新唐书•张籍传》
籍为诗长于乐府,多笞句。岁寒堂诗话
张司业诗与元、白一律,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位白才多而意切,张思远而语精,元体轻而词躁尔。籍律诗虽有味而少文,远不逮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然籍之乐府,诸人未必能也。竹坡诗话
唐人作乐府者甚多,当以张文昌为第一。《臞翁诗评》
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如,时有诙气。能改斋漫录引刘次庄《乐府尘土黄词序》
张籍则平易优游,足有雅思,而气骨差弱。唐才子传
公于乐府古风,与王司马自成机轴,绝世独立。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至元和中,暨元、白歌诗,为海内宗匠,谓之“元和体”,病格稍振,无愧洪河砥柱也。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建乐府固仿文昌,然文昌姿态横生,化俗为雅,建则从,俗而已。《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
大历以还,古声愈下,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义,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皆名为乐府。虽未必尽被于弦歌,是亦诗人引古以讽之义欤?抑亦唐世流风之变而得其正也欤!《唐诗品》
水部长于乐府古辞,能以冷语发其含意,一唱三叹,使人不忍释手。张舍人序其能继李、杜之美,予谓李、杜浑雄过之,时水部凄惋最胜,虽多出瘦语,而俊拔独擅,贞元以后,一人而已。……其近律专事平净,固亦乐天之流也。《批点唐音》
张公用意殊胜于王,为有含藏耳口。《批点唐音》
文昌知厌晚唐,每每解脱。《批点唐诗正声》
张籍、王建音节颇同,然皆为佳词,但专务巧思而意兴不足,晚唐之风于此开矣。唐诗归
钟云:张文昌妙情秀质,而别有温夷之气,思绪清密,读之无探苦之迹,在中唐最为蕴籍。谭云:司业诗,少陵所谓“冰雪净聪明”足以当之。唐音癸签
引陈绎曾语:张籍祖国风,宗汉乐府,思难辞易。王建似张籍,古少今多。唐音癸签
文章穷于用古,矫而用俗,如《史》、《汉》后六朝史之入方言俗语是也。籍、建诗之用俗亦然。王荆公题籍集云:“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凡俗言俗事入诗,较用古更难。知两家诗体,大费铸合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秉伦云:文昌七律刻意雅驯,赋景抒情觉多。《诗源辨体》
张籍五言古极少,王建五言古声调反纯,然不成语者多;乐府七言,二公又是一家。王元美云:“乐府之所贵者,事与情而已。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皆不佳。”冯元成谓:“较李、杜歌行,判若河汉。”是也。愚按:二公乐府,意多恳切,语多痛快,正元和体也。然析而论之,张语造古淡,较王稍为婉曲,王则语语痛快矣。且王诗多,而入录者少,故知其去张实远也。其仄韵亦多上、去二声杂用。《诗源辨体》
大历而后,五七言律体制、声调多相类;元和间,贾岛、张籍、王建始变常调。张、王五言清新峭拔。较贾小异,在唐体亦为小偏。张如“椰叶瘴云湿,桂丛蛮鸟声”、“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竹深村路暗,月出钓船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夜静江水白,路回山月斜”、“乘舟向山寺,着屐到渔家”、“新露湿茅屋,暗泉冲竹篱”,王如“瘴烟沙上起,阴火雨中生”、“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废渠”、“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等句,皆清新峭拔,另外一种,五代诸公乃多出此矣。才调集补注
钝吟云:水部五言多名句。张君破题极用意,不似他人良下。《诗辩坻》
文昌乐府与仲初齐名,然王促薄而调急,张风流而情永,张为胜矣。《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文昌乐府,伯仲仲初,而弥加蕴藉,诸体亦淡雅宜人。王元美谓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昏不佳。“殷勤为看初着时,征夫身上宜不宜”、“梨园子弟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情、事与境皆佳矣。诗筏
七言古须具轰雷掣电之才,排山倒海之气,乃克为之。张司业籍以乐府、古风合为一体,深秀古质,独成一家,自是中唐七言古别调,但可惜边幅稍狭耳。《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柄《品汇》设立名目,取舍不能尽当。唯七言古以张、王并列,极为有识。文昌善为哀婉之音,有娇弦玉指之致。仲初妙于不于含蓄,亦自有晓钟残角之思。《古欢堂杂著》
白香山、张司业名言妙句,侧见横出,浅淡精洁之至。说诗晬语
张文昌、王仲初乐府,专以口齿利便胜人,雅非贵品。《唐诗别裁》
文昌长于新乐府,虽古意渐失,而婉丽可诵。五古亦不入卑靡。《唐诗别裁》
张、王乐府,有新声而少古意,王渔洋所谓“不曾辛苦学妃豨”也。然心思之巧,辞句之隽,最易肩人聪颖,高青丘每肖之,存之以备一格。《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乐府古词,陈陈相因,易于取厌。张文吕、王仲初创为新制,文今意古,言浅讽深,颇合《三百篇》兴、观、群、怨之旨。《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水部五言,体清韵远,意古神闲,与乐府词相为表里,得风骚之遗。当时以律格标异,信非偶然。得其传者,朱庆馀而外,又有项斯、司空图、任翻、陈标、章孝标、滕倪诸贤。……兹得奉水部为“清真雅正主”,而以诸贤附焉。射鹰楼诗话
李石洞曰:余读贞元以后近体诗,称量其体格,得两派焉,一派张水部,天然明丽,不事雕镂而气味近道,学之可以除躁妄矫饰。一派贾长江,力求险奥,不吝心思而气骨凌霄,学之可以屏浮靡,却凡俗。《石园诗话》
刘攽《诗话》云:“张文昌乐府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淡可爱,七言律诗则质多文少。”然文昌五言不乏清丽深婉之句,如“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家贫无易事,身病是闲时”、“眼昏书字大,耳重语声高”、“山情因月甚,诗语入秋高”、“尚俭经营少,居闲意思长”,不独平淡可爱也。《寄和刘使君》云:“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及《赠贾岛》之“篱落荒凉僮仆饥”,则义文质兼备矣。养一斋诗话
魏泰谓“张籍、白居易乐府,述情叙怨,委曲周详,言尽意尽,更无馀味。”嘻!何其大而无当也。文昌乐府,古质深挚,其才下于李、杜一等,此外更无人到。养一斋诗话
文昌“药看辰日合,茶到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绝似乐天。大抵中唐人气味往往相近。然乐天胜微之,文昌胜仲初,名虽相埒,又当细求其分别与优劣处,乃作无星秤耳。三唐诗品
其出与王仲初同源,当时并称张、王乐府。夫其发音苍远,质胜于王,而转变生姿,自复同澜逊势。《诗学渊源》
时虽谓其长于乐府,今读其诗,殊伤于直率,寡风人之旨,调既生涩,语多强致,以吉乐府,去题远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0—828 【介绍】: 唐人,字夏龟。登进士第,初为武元衡从事,后以咸阳尉直史馆,与韩愈同修《顺宗实录》,迁监察御史。后贬江陵府户曹参军。考满,入为侍御史,转著作郎,迁驾部员外郎、史馆修撰,与韦处厚等同修《宪宗实录》。俄以本官知制诰,终谏议大夫。专掌史笔,精于著述,为时辈推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人。登进士第。累官左司郎中。宣宗大中十年,为谏议大夫,丞相令狐绹荐为夔王侍读,官至同州刺史。
人物简介
简介
端拱元年(988)任常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63 【介绍】: 宋单州成武人,字醇之。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仁宗明道间为殿中侍御史,谏请焚垂帘仪制,又请仁宗用人博采公论,勿出执政意。西夏攻宋,数任边帅,历知延州兼鄜延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用部将狄青、周美等击败西夏兵,收复失地,并筹划议和。和议成,任枢密副使,旋擢参知政事、枢密使。皇祐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力主专任狄青击侬智高。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卒谥庄敏。全宋诗
庞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时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徙福建转运使。景祐三年(一○三六),入为三司户部判官。西夏事起,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历知汝、同二州,陕西都转运使。庆历元年(一○四一)知延州。二年,兼陕西四路缘边都总管、经略招讨使。西夏事定,入为枢密副使。八年,改参知政事。皇祐元年(一○四九)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后历知郓、并、青、定等州。嘉祐八年卒,年七十六。谥庄敏。事见宋王圭《华阳集》卷四八《庞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三六五
庞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登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第,为黄州司理参军。预修《天圣编敕》,为刑部详覆官,擢群牧判官,殿中侍御史。历知临江军、汝州、同州,为广东、福建、陕西转运使。庆历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俄兼鄜延路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累拜参知政事、枢密使。皇祐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罢知郓州,加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并州、青州。嘉祐中,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八年卒,年七十六,谥庄敏。所著文五十卷。见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司马文正集》卷七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三七
王籍,神宗熙宁间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籍,神宗时人,与毕仲游同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62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原仲,号籍溪。胡安国从子。高宗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会伊、洛学有禁,独阴与刘勉之诵习其说,又学《易》于谯定。后归隐故山,力田卖药以奉亲,从游者日众。晚年召为秘书正字,上疏言金人必败盟,请起用宿将张浚、刘锜。疏入,即求去职。帝嘉其忠,改秩与祠。卒谥简肃。全宋诗
胡宪(一○八六~一一六二),字原仲,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学者称籍溪先生。长从从父胡安国学,高宗绍兴中入太学。六年(一一三六),赐进士出身,添差建州教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以母老,求监南岳庙归。起为福建路按抚司属官,复请祠。秦桧方用事,家居不出。二十九年,召为秘书省正字,以老,主管台州崇道观(同上书卷一八三、一八八)。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七。《宋史》卷四五九有传。全宋文·卷三八五三
胡宪(一○八六——一一六二),字原仲,世称籍溪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从从父胡安国学,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诵习伊洛之学。六年,以折彦质等荐召,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以母年高不乐居官舍,求监南岳庙以归。久之,起为福建路安抚司属官。秦桧用事,居家不出。二十九年,除秘书省正字。求去,改秩与祠归。绍兴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七。见朱熹《籍溪先生胡公行状》(《朱文公文集》卷九七),《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八年(1138)任兴国军知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七年(1157)任工部郎中。绍兴二十七年(1157)任监察御史,11月为工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定二年(1261)任临江军知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大名府内黄县人。痛父早亡,坐寝墓中。昼负土起坟,夜焚香柩侧,诵经三年,乡人迎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