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主簿  拼音:zhǔ bù
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晋书。卷六二。祖逖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哥哥官授绵州绵山县主簿,小生官绶详州司户。」也称为「印曹」。
《國語辭典》:簿书(簿書)  拼音:bù shū
1.官方文书的统称。汉。王充《论衡。谢短》:「文吏晓簿书,自谓文无害,以戏儒生。」唐。李绅〈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2.登记钱粮出纳的册子。宋。苏轼〈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于簿书米盐之间,碌碌于尘埃棰楚之地。」金。元好问太常引。夏馆秋林山水窟〉词:「簿书愁里过,笋蕨梦中香。」
《漢語大詞典》:簿领(簿領)
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后汉书·南匈奴传:“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六年:“ 滉 为人廉勤,精於簿领。”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高下相形例:“后世记载之家,但有簿领而无文章,莫窥斯秘,于是读古人之书,亦不得其抑扬之妙,徒泥字句以求之,往往失其义矣。”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甚至说:‘抱牍之苦,甚于抱病;簿领之趣,恶于药饵。’”亦称“ 簿领书 ”。《文选·刘桢〈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刘良 注:“簿领书,谓文书也。”
《國語辭典》:卤簿(鹵簿)  拼音:lǔ bù
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仪从和警卫。后亦泛称一般官员的仪仗。汉。蔡邕〈独断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儒林外史》第三五回:「羽林卫士摆列在午门外,卤簿全副设了,用的传胪的仪制,各官都在午门外候著。」也作「卤部」。
《漢語大詞典》:簿尉
主簿和县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员。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王沐 , 王涯 之再从弟也。家于 江 南,老且穷。以 涯 作相,骑驴至京师。三十日始得见 涯 ,所望不过一簿尉耳。”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无轻杖人:“然《元稹传》 浙西 观察杖 安吉 令 孙澥 ,数日死。则簿尉以上,亦未尝不受杖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夫地方之治,皆起于民,而县令之下,仅一二簿尉杂流,未尝托以民治。”
《漢語大詞典》:官簿
亦作“ 官薄 ”。 原指记录官吏功绩和经历的簿籍,后多指做官的资历。汉书·翟方进传:“先是 逢信 已从高第郡守歷京兆、太僕为卫尉矣,官簿皆在 方进 之右。” 颜师古 注:“簿谓伐閲也。”后汉书·安帝纪:“詔三公、中二千石,举刺史、二千石、令、长、相,视事一岁以上至十岁,清白爱利,能勑身率下,防姦理烦,有益於人者,无拘官簿。” 李贤 注:“‘无拘官簿’谓受超迁之,不拘常牒也。” 宋 范成大 《送吴元茂丞浦江》:“才名已被人争説,官薄何妨计小疎。”
《漢語大詞典》:短簿
见“ 短主簿 ”。
《漢語大詞典》:短主簿
(1).指 晋 王珣 。 清 阎尔梅 《观虎丘祭厉坛者》诗:“初冬黑畤具衣裳,告朔喧闐愧儡场。短簿簪花儺厉鬼, 生公 举箸饭 真孃 。”
(2).泛指主簿官。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 富季申 为 鲁山 主簿……尝有十絶,其一云:‘青衫短簿 汝阳 天,鶚牘当时误荐贤。’”
分類:主簿
《漢語大詞典》:簿正
谓立文书以正其不正。孟子·万章下:“ 孔子 先簿正际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赵岐 注:“先为簿书以正其宗庙祭祀之器,即其旧礼取备於中国,不以四方珍食,供其所簿正之器度。”
分類:立文文书
《國語辭典》:簿籍  拼音:bù jí
1.户籍簿。汉。王充《论衡。自纪》:「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众,簿籍不得少。」
2.帐簿。宋。朱熹〈戊申封事〉:「积累挂欠空载簿籍,不可催理者者,拨还版曹。」《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亲查阅》:「出入丝毫,皆登簿籍。」
《漢語大詞典》:丞簿
州郡的丞和主簿等佐官。 明 徐渭 《赠吴宣府序》:“丞簿畏得祸,不敢动气。”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待接役》:“前官广文丞簿,附有书札。”
分類:州郡主簿
《骈字类编》:寺簿
方回石峡书院赋序:歙、睦两郡之方氏,皆东汉贤良真应仙翁之后,墓在淳邑庙前,歙亦多有,而此邑本歙之东乡,宗兄府判寺簿君玉于仙翁墓旁,近为石峡书院,以淑同志。
《漢語大詞典》:文簿
文册簿籍。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牀,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 张员外 。”《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众多将佐功劳,俱各造册,上了文簿,进呈御前。”
分類:文簿簿籍
《國語辭典》:簿历(簿歷)  拼音:bù lì
履历。《新唐书。卷四五。选举志下》:「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历、言辞俯仰之间。」
《国语辞典》:计簿(计簿)  拼音:jì bù
记录户口、赋税、收支等的簿籍。《汉书。卷八。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
《漢語大詞典》:上簿
谓呈递文状,接受审问或质讯。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长史急责 广 之莫府上簿。 广 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颜师古 注:“簿,谓文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