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埙篪
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埙篪合奏声音和谐。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漢語大詞典》:埙篪
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
(1).壎、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毛 传:“土曰壎,竹曰篪。”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我与女恩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壎篪,以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 孔颖达 疏:“其恩亦当如伯仲之为兄弟,其情志亦当如壎篪之相应和。”荀子·乐论:“声乐之象:鼓大丽,鐘统实……塤箎翁博。”后汉书·明帝纪:“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娱嘉宾。” 金 王若虚 《瑞竹赋》:“此则上友下敬,壎箎其翕,始终以之,有死无易。” 清 吴苑 《到家》诗:“忆昔少年时,老屋塤箎奏。树下共嬉游,兄先弟随后。” 清 秋瑾 《赠盟姊吴芝瑛》诗:“不结死生盟总泛,和吹塤竾韵应佳。”
(2).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时 康御史 亦有疏与 冯 疏同日上……二疏同时,塤篪相和。”
(3).借指兄弟。 宋 黄庭坚 《送伯氏入都》诗:“岂无他人游,不如我塤篪。”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近追寿愷堂,壎箎耄犹对。”
《漢語大詞典》:吹篪
吹奏篪管。篪,古代管乐器,形如笛,有八孔。《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伍子胥 ﹞鼓腹吹篪,乞食於 吴市 。”后世行乞或相沿吹篪。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琛 令 朝云 假为贫嫗,吹篪而乞。”
《漢語大詞典》:篪埙(篪塤)
(1).篪与埙。皆乐器。《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篪塤,比德车辅。” 李善 注引 毛萇 曰:“土曰塤,竹曰篪。”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沸篪塤。” 宋 范仲淹 《送河东提刑张太傅》诗:“气同若兰芝,声应如箎塤。”
(2).引申指谐和,和顺。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二:“ 周浩 观涛於江,见双鬟女,美出妻右,心慕之…… 浩 捐金数十方获焉。始至其家,妻妾顺比如箎塤。” 明 杨慎 《祭毛以正文》:“分虽丽泽,情犹箎塤,平生交谊,惟君也敦。”
《漢語大詞典》:笙篪
笙和篪,均古管乐器。篪,竹制,单管横吹。管子·轻重丁:“齐鐘鼓之声,吹笙篪。”
《骈字类编》:篪簧(篪簧)
唐 魏徵 五郊乐章 赤帝徵音 雍和 礼陈牲币,乐备篪簧。
《韵府拾遗 阳韵》:旧唐书音乐志昭昭丹陆奕奕炎方礼陈牲币乐备篪簧
《骈字类编》:篪声(篪声)
齐书祥瑞志:世祖于南康郡内作伎,有弦无管,于是空中有篪声,调节相应。
《漢語大詞典》:篪竹
竹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是山( 君山 )东北对 编山 ,山多篪竹。两山相次去数十里,迴峙相望。”
分類:竹名
《韵府拾遗 支韵》:为篪(为篪)
刘岩夫植竹记:划而破之为篾席,敷之于宗庙,可以展孝敬。截而亢之,为篪为箫,为笙为篁,吹之成虞韶,可以和人神。
《骈字类编》:左篪
曹植七启:琴瑟交挥,左篪右笙。
《骈字类编》:大篪(大篪)
尔雅:大篪谓之沂。
《骈字类编》:竽篪(竽篪)
诗:左执簧传:簧,笙也。疏:月令仲夏,调竽、笙、篪、簧。则簧似别器者。彼于竽、笙、篪三器之下而别言簧者,欲见三器皆有簧,簧非别器也。若然,三器皆有簧,何知此非竽、篪,而必以为笙者,以笙师备言乐器有笙、簧,鹿鸣云:吹笙鼓簧,言吹笙,则鼓簧是簧之所用,本施于笙。言笙可以见簧,言簧可以见笙,故知簧即笙,非竽、篪也。
《漢語大詞典》:云篪(雲篪)
有云状纹饰的管乐器。 明 何景明 《七述》:“击文鼉,吹云篪。”
《国语辞典》:埙篪相和(埙篪相和)  拼音:xūn chí xiāng hè
埙、篪皆为古代的乐器,二者合奏时声调和谐。埙篪相和语本《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其恩亦当如伯仲之为兄弟,其情志亦当如埙篪之相应和。」比喻兄弟友善和睦。
《国语辞典》:伯埙仲篪(伯埙仲篪)  拼音:bó xūn zhòng chí
伯埙仲篪指哥哥吹埙,弟弟吹篪,合奏出旋律优美的音乐。语本《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后比喻兄弟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