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篡伪(篡僞)
犹篡夺。后汉书·张纯传:“遭值篡伪,多亡爵土。”
分類:篡夺
《漢語大詞典》:僭攘
犹篡夺。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季札》:“天将丧 吴 ,嚚童僭攘;晦德洁身,效节 子臧 。”
分類:篡夺
《國語辭典》:窃位(竊位)  拼音:qiè wèi
1.夺取权位或帝位。《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明年,有鸢焚巢,杀子之异也。天象仍见,甚可畏也。一曰,皆王莽窃位之象云。」
2.没有才能或怠惰不勤却占居要位。《论语。卫灵公》:「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而窃位著生,冀将为戒。」
《漢語大詞典》:窃国(竊國)
篡夺国家政权。荀子·正论:“可以有窃国,不可以有窃天下也。”《燕京杂诗》:“岁既晏兮孰华予,窃国者侯窃钩诛。”
《國語辭典》:篡逆  拼音:cuàn nì
篡位、谋反。《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分類:篡夺叛逆
《漢語大詞典》:盗臣(盜臣)
(1).谓盗窃府库财物的官吏。《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寧有盗臣。” 郑玄 注:“国家利义不利财。盗臣损财耳,聚敛之臣乃损义。”新唐书·食货志一:“盗臣诚可恶,然一人之害尔。聚敛之臣用,则经常之法坏,而天下不胜其弊矣。”
(2).叛臣;簒夺之臣。 唐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马公行状》:“﹝ 建中 四年﹞冬十月,盗臣窃发,鑾輅狩于近郊。”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一:“ 昭宗 亲兵既尽, 朱温 羽翼已就, 行密 辈崎嶇於一邦,初务养练,不能遽成,此内外俱轻,盗臣得志之患也。”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子家羁》:“ 鲁 有盗臣,擅国自恣。 昭公 寡谋,躁以失位。”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之称诗坛渠率者,日暮途穷, 东山 再出,曲学阿世,迎合时宰,不惜为盗臣民贼之功狗。”
(3).盗名欺世的官吏。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威福劫民,是曰权臣;德惠媚民,是曰盗臣。”
《國語辭典》:移国(移國)  拼音:yí guó
篡国、窃取政权。《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
《漢語大詞典》:窃命(竊命)
篡夺国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昔 唐尧 至圣而四凶在朝, 周成 仁贤而四国作难, 高后 称制而诸 吕 窃命。”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昔 汉 氏失御,姦臣窃命,祸基京畿,毒徧宇内。”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於是 石勒 、 成吉思汗 等,类以游牧腥羶之胡儿,亦得乘机窃命,君临我 禹 域,臣妾我神种。”
分類:篡夺国柄
《國語辭典》:篡窃(篡竊)  拼音:cuàn qiè
强夺、窃据。《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今汉祚日危,曹操终必篡窃。」
分類:篡夺窃取
《漢語大詞典》:篡国(篡國)
指篡夺君位或政权。后汉书·党锢传序:“至 王莽 专伪,终於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紼,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嗟尔无学后辈,上逆穹苍,助篡国之反贼,称帝号於 洛阳 。”
《漢語大詞典》:易身
犹换位。指君位被簒夺。韩非子·用人:“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分類:君位篡夺
《漢語大詞典》:篡臣
谓篡夺君权之臣。荀子·臣道:“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
分類:篡夺君权
《漢語大詞典》:篡事
篡夺之事。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遂乃宴安昬宠,叨昧伪封,锡文篡事,曾无独固。”
分類:篡夺
《漢語大詞典》:行篡
进行簒夺。《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 光 又问曰:‘三翼虽去, 延陵 季子 在朝,见我行篡,能容我乎?’” 清 恽敬 《陈白沙先生祠堂记》:“至 英宗 復辟,辅之者,几如行篡焉。”
分類:篡夺
《漢語大詞典》:革孽
谓解除忧患。《楚辞·天问》:“帝降 夷羿 ,革孽 夏 民。” 王逸 注:“革,更也。孽,忧也。言 羿 弑 夏 家,居天子之位,荒滛田猎,变更 夏 道,为万民忧患。”一说为簒夺剪除。 游国恩 纂义:“孽者,古通作蘖。诗·白华疏:孽者,蘖也。树木斩而復生谓之蘖。诗·长发:‘苞有三蘖’,释文《韩诗》云:蘖,绝也。汉书·食货志:然犹山不茬蘖。注云:蘖,髠斩之也。革蘖连文,犹言篡夺剪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