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自治 拼音:zì zhì
1.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含有能约束自己行为之意。《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毛玠》:「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
2.实行民主政治,在各地方由选举产生权力机构,管理地方事务。如:「民族自治」、「自治团体」。
《國語辭典》:分司 拼音:fēn sī
1.职官名。唐时分设在东都洛阳的中央官员。如在东都掌理东都台的御史台侍御史,称为「分司御史」。
2.分别司理其事。南朝齐。
王融 :「必待天爵具修,人纪咸成,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
《國語辭典》:钱谷(錢穀) 拼音:qián gǔ
1.称赋税。《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唐。
韩愈 〈〉:「钱谷甲兵之问,不至于庙堂。」
2.旧时地方官署称司会计钱粮的师爷。
《漢語大詞典》:钱谷师爷(錢穀師爺)
旧时地方官所聘主管钱粮会计的幕僚。 瞿秋白 《鞘声·无用的人与东方文化》:“旧时的钱谷师爷,刑名师爷,秀才,举人的饭碗实在危险得不了。”亦称“ 钱粮师爷 ”。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
《漢語大詞典》:漕司
亦称“ 漕运司 ”。 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 北宋 称转运司, 南宋 称漕司, 元 代称漕运司。 宋
陈亮 :“财归於漕司,而兵各归於郡。”
《宋史·选举志二》:“ 淳祐 元年, 淮 南诸州郡岁有兵祸,士子不得以时赴乡试,且漕司分差试官,路梗不可径达。” 元
危素 《元海运志》:“﹝ 至元 ﹞二十五年,内外分置漕运司二。”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帅漕宪仓》:“帅、宪、仓一人而已,漕则一路或有两三人,曰转运使,曰转运副使,曰转运判官,皆漕司也。”
《國語辭典》:管勾 拼音:guǎn gōu
掌管。《宋史。卷三四七。郑穆传》:「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國語辭典》:官道 拼音:guān dào
由政府开凿修筑的道路。唐。
白居易 诗:「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蚋黄昏扑郡楼。」
《國語辭典》:会计(會計) 拼音:kuài jì
1.记录与衡量政府或企业经营绩效与财务状况的职务。《周礼。天官。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2.担任会计职务的人。
《國語辭典》:会稽(會稽) 拼音:guì jī
1.地名。浙江省旧县名,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2.山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参见「会稽山」条。
《漢語大詞典》:监官(監官)
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诸侯王, 高帝 初置之,金印紫綬,治其监官,掌监郡县,秩比六百石,后为刺史。”
《后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宋史·职官志七》:“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西湖佳话·钱塘霸迹》:“吾初起兵时,与 钱鏐 、 刘孟安 、 阮结 、 富阳 闻人宇 、监官 徐及 、 新城 杜稜 、 餘杭 凌文举 、 临平 曹信 ,俱为都将,号称‘ 杭州 八都’。”
国子监、将作监、钦天监等官署的官员。
《旧唐书·礼仪志四》:“贷钱一万贯,五分收钱,以供监官、学生之费。” 宋
欧阳修 :“第一札子催修营房,责中书何不速了,因请每营差监官一员。”
《明史·职官志三》:“﹝ 洪武 ﹞三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四年詔监官职专司天,非特旨不得陞调,又定监官散官。”
《清史稿·职官志二》:“并定监官升转不离本署,积劳止加升衔,著为例。”
《國語辭典》:开阖(開闔) 拼音:kāi hé
分散聚合。宋。
苏辙 〈〉记:「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漢語大詞典》:漕臣
管理漕运的官员。 宋
侯延庆 《退斋笔录》:“ 神宗 时,以 陕西 用兵失利,内地出令斩一漕臣。”
《宋史·选举志二》:“﹝ 绍定 ﹞四年,臣僚甚言科场之弊,乞戒飭漕臣严选考官。”
《國語辭典》:红灯(紅燈) 拼音:hóng dēng
一种交通标志灯号,表示停止前进的意思。如:「不可以任意闯越红灯,以免酿成灾祸。」
《国语辞典》:兼管 拼音:jiān guǎn
除了主管本身的业务外,另外还管理其他的事务。如:「他除了负责本大楼的访客登记外,还兼管信件的处理。」
《國語辭典》:驿亭(驛亭) 拼音:yì tíng
古代驿站供行旅休息的地方。唐。
杜甫 二○首之九:「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唐。
白居易 诗:「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國語辭典》:治家 拼音:zhì jiā
治理家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娶妻马氏,极是贤德,治家勤俭。」
《漢語大詞典》:祠禄
官名。 宋 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宋
陆游 《秋晚岁登戏作》自注:“时方谋祠禄。”
《宋史·职官志十》:“宋制,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先时员数絶少, 熙寧 以后乃增置焉。” 元
王士熙 诗:“欲向君王乞祠禄,安排杖屨来相从。”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 宋 有西北二边岁币百万,百官祠禄郊赐之类,今皆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