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萧必简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十一年(1218)任京西南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德常。光宗绍熙四年进士。知上高县,断事精明,抑强扶弱,奸豪屏迹。累官兵部侍郎。卒谥忠简。
全宋诗
黄伯固,字子坚,一字德常(《万姓统谱》卷四七),将乐(今属福建)人。光宗绍熙间进士。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知上高县。累官兵部侍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为成都路安抚使。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移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南宋制抚年表》卷下、卷上),累迁至尚书致仕。清同治《上高县志》卷七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七七○
黄伯固,字德常,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人。绍熙四年特奏名进士。历建昌尉,嘉定中知上高县,有政绩。绍定中累官成都路安抚使,加制置使。端平二年,任江西安抚使、知江州。终兵部侍郎。卒谥忠简。见《八闽通志》卷六九,康熙《福建通志》卷四七,《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简,字敬可,宁海(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特科(《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建阳人,字勉之,一字禹成,号受斋先生。游九言弟。以荫补官。累除兵部郎官,出知泉州。理宗端平初,召为司农少卿,论沿边夫役之弊。兼枢密副都承旨,知庆元府,以循吏称。入权刑部侍郎,奉祠。清慎廉恪,与九言自为师友。卒年八十一。谥文清,或作庄简。
全宋诗
游九功,字勉之,一字禹成,号受斋,建阳(今属福建)人。九言弟。以父任为临海县主簿。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知咸宁县。后知江陵县。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知金州。十六年,除湖北运判兼知鄂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泉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为司农少卿,兼枢密院副承旨。俄出知庆元府。以权刑部侍郎召,力辞,閒居八年而卒,年八十一,谥文清。事见《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三引《建安志》。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5—? 【介绍】: 宋吉州吉水人,字季昭,改字季汲,号竹林愚隐。宁宗嘉定十年进士。累官大理评事。理宗即位,上疏论齐王事,忤史弥远,为御史所劾,削籍羁管象州,贬钦州卒。度宗初追谥刚简。
全宋诗
胡梦昱(一一八五~一二二六),字季昭,又字季汲,号竹林愚隐,吉水(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历南安县、都昌县主簿。中大法科,授峡州司法参军。除大理评事。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上疏讼济王冤,谪象州羁管。二年,移钦州,未行而卒。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追谥刚简。有《象台集》六卷、《竹林愚隐集》一卷。事见《象台首末》卷二《行述》,清光绪《吉水县志》卷三二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四二二
胡梦昱(一一八五——一二二六),字季昭,一字季汲,号竹林渔隐,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嘉定十年登进士第,历南安、都昌二县主簿。中大法科,授峡州司法,除大理评事。屡上言时事,言辞剀切。史弥远专权,扶立理宗。宝庆元年,湖州人潘壬等谋立济王竑,弥远逼死竑,追夺王爵。梦昱上书力辩济王之不幸,乞追赠褒崇,又贻书史弥远。弥远大怒,御史承风劾梦昱党附叛逆,与洪咨夔并逐,梦昱削籍羁管象州,病死于贬所。咸淳中追谥刚节。事迹见其子知柔所编《象台首末》卷二《行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清江人,一云闽县人,字敬父。黄干高弟。宁宗嘉定七年进士。官县尉。后历官太府寺丞、湖南路转运判官兼知鄂州、直宝章阁知鄂州兼沿江制置副使。
全宋文·卷七四二○
张元简,字敬夫,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黄干高弟。嘉定七年进士,为南剑州剑浦县尉,累官至直宝文阁、权发遣鄂州、沿江制置副使。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一,《宋元学案》卷六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3—1259 【介绍】: 名或误作抗,宋建州建阳人,字仲节,号久轩。蔡元定孙。理宗绍定二年进士。累迁秘书省正字,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疏奏权奸史嵩之不可复用,太子宜早立。同签署枢密院事,差兼同提举修《经武要略》。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全宋诗
蔡杭(一一九三~一二五九),字仲节,号久轩,建阳(今属福建)人。沈次子。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累官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召试馆职,累迁枢密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出提点江东刑狱,移浙东。召为国子司业,复出知隆兴府。召为试国子祭酒。宝祐四年(一二五六),除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以劾丁大全,不待报离京,落职奉祠(《续宋宰辅编年绿》卷一七)。遂致仕。开庆元年卒,年六十七。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集其诗文为《久轩公集》一卷。事见《久轩公集》附录宋叶采《文肃公墓志》。《宋史》卷四二○、《宋元学案》卷六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七一一
蔡杭(一一九三——一二五九),字仲节,号久轩,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元定孙,沈子。绍定二年进士,历主管尚书刑、工部架阁文字。召试馆职,迁秘书省正字。升校书郎、兼枢密院编修官,迁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历官江东提刑,移浙东,召为国子司业兼资善堂赞读,出知隆兴府。迁工部侍郎。宝祐三年加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又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落职予祠,旋复官,致仕卒,谥文简(一作文肃)。见《宋史》卷四二○本传(误作蔡抗)及叶采《文肃公墓志》(《久轩公集》附)。后人辑有《久轩公集》一卷,收入《蔡氏九儒书》中,有文四十四篇。另辑得遗文八十篇,编为八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7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子由,一作子申。史弥忠子。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累擢刑部侍郎。理宗端平元年,金亡,宋欲乘机收复河南,嵩之持不可,因请祠归里。后师溃,复召用之,累拜参知政事,进右丞相兼枢密使。淳祐中封永国公。遭父丧起复,力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闲居十三年。卒谥忠简,改谥庄肃。恭帝德祐初,夺谥。
全宋诗
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通判襄阳府。历知枣阳军、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江淮京湖四川军马。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父丧起复,因力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閒居十三年。宝祐四年卒。有《野乐编》,已佚。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史》卷四一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弥忠子。嘉定十三年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宝庆三年通判襄阳府。绍定元年以屯田功,权知枣阳军,累迁至京西、湖北制置使兼知襄阳府。端平元年,金亡,出兵收复河北,力陈非计。嘉熙三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兵马。淳祐四年遭父丧,起复,以其力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闲居十三年。宝祐四年卒。见《宋史》卷四一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居简。宋建宁建安人,字元易,号东浦。工诗。隐居吴郡光福山。理宗嘉熙中卒。有《东浦集》、《云墅谈隽》。
全宋诗
黄简,一名居简,字元易,号东浦,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寓吴。工诗,与章康为友。理宗嘉熙中卒。有《东浦集》、《云墅谈》(《宋诗纪事》卷六五作《云墅谈隽》),已佚。事见《诗苑众芳》、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九《冢墓》、卷一三九《艺文考》。今录诗八首。
童必明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八七一
童必明,号简靖居士,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嘉熙间在世。见释师保《禅月集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1—1257 【介绍】: 宋广州番禺人,字俊明,号文溪。理宗宝庆二年进士。历秘书郎、著作郎、直秘阁。淳祐初,累擢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在职不畏强御,史嵩之、贾似道俱为所劾。卒谥忠简。有《文溪存稿》、《文溪词》。
全宋诗
李昴英(一二○一~一二五七),字俊明,号文溪,番禺(今广东广州)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授汀州推官。除广东经抚司主管机宜文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召为太学博士。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迁秘书郎兼沂王府教授,出为福建建宁宪仓提举。丁父忧。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右正言兼侍讲,以劾史嵩之、赵与■等,罢。十二年,起为江西提刑,兼知赣州。宝祐二年(一二五四)除大宗正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翰林侍讲学士。三年,因论救御史洪天锡斥宦官董宋臣等专权,与俱贬,遂归隐五羊文溪。五年卒,年五十七。谥忠简。遗著由门人李春叟于元至元三十一年(一二九四)编为《文溪存稿》。事见本集卷首李春叟序、清康熙李际明刊本卷首裔孙李殿苞《忠简先公行状》,《宋史翼》卷一六有传。 李昴英诗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溪集》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四《文溪集》(简称名贤集)、明崇祯李振鹭重修《李忠简公文溪存稿》(简称崇祯本)。
全粤诗·卷三八
李昴英(一二○一 — 一二五七),字俊明,号文溪,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宋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授汀州推官。除广东经抚司主管机宜文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召为太学博士。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迁秘书郎兼沂王府教授,出为福建建宁宪仓提举。丁父忧。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右正言兼侍讲,以劾史嵩之、赵与 等,罢。十二年,起为江西提刑,兼知赣州。宝祐二年(一二五四)除大宗正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翰林侍讲学士。三年,因论救御史洪天锡斥宦官董宋臣等专权,与俱贬,遂归隐五羊文溪。五年卒,年五十七。谥忠简。遗著由门人李春叟于元至元三十一年(一二九四)编为《文溪存稿》。事见本集卷首李春叟序、清康熙李际明刊本卷首裔孙李殿苞《忠简先公行状》,《宋史翼》卷一六有传。
全宋文·卷七九三八
李昴英(一二○一——一二五七),字俊明,号文溪,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宝庆二年廷对第三,调汀州推官,累迁兵部郎中、福建提举。淳祐初除吏部郎官,擢右正言,以直声闻。十二年除江西提刑、兼知赣州。宝祐二年召为大宗正卿,兼国史编修、实录院检讨。除兼侍讲,进太常卿,擢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三年丐归,五年卒,年五十七。谥忠简。有《文溪集》二十卷,为门人李春叟辑。见李殿苞《忠简先公行状》,姚虞《文溪先生传》(粤十三家集本《文溪集》卷首),《宋史翼》卷一六《李昴英传》。
僧印简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2—1257 【介绍】: 金元间僧,号海云。岚谷宁远人。俗姓宋。世业儒,祝发居广惠寺,金宣宗赐号通玄广惠大师。蒙古赐号寂照英悟大师,称小长老。累号佑圣安国大禅师,历主永庆、庆寿等寺。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印简。山西之岚谷宁远人。姓宋氏。微子之后。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年。人品恢伟。童幼神悟。七岁父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乃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父惊异。知非尘劳中人。携见傅戒颜公。颜。欲观其根器。授以草庵歌。至坏与不坏主元在。师问曰。主在何处。颜曰。何主。师曰。离坏不坏者。曰此客也。师曰。主聻。颜沉吟而已。寻礼中观沼公为师。十一预恩纳具。有洪彦上座问曰。于今受大戒了。缘何作小僧。师曰。缘僧小故。戒说大也。试问。上座戒老耶小耶。曰。我身则老。语未终。师大声曰。休生分别。一日。上座教僧去。师背上拍一下。待回首。乃竖指示之。僧如教拍师背。师便竖一指。座太奇之。师年十二。中观听师参问。诲之曰。汝所欲文字语言耳。向去皆止之。唯身心若槁木死灰。今时及尽功用纯熟。悟解真实。大死一场休有馀气。到那时节。瞥然自肯。方与吾相见。师谨受教。一日。扶中观行。观曰。法灯禅师道。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谁力。汝作么生会。师将中观手一掣。观曰。这野狐精。师曰。喏喏。师年十三时。成吉思皇帝。征伐天下。师在宁远。于城陷之际。稠人中俾师敛髻。师告曰。若从国仪。则失僧相也。遂获如故。师年十八。元兵复取岚城。四众逃难解散。师独侍中观。曰。吾年迫桑榆。汝方富有春秋。今此玉石俱焚奚益。子可以去矣。师泣曰。因果无差。死生有命。安可离师求脱免乎。纵或得脱。亦非人子之心也。观察师诚确。嘱师曰。子向去朔漠。有大因缘。吾与子俱北渡矣。明日城降。元帅史天泽。见师气宇。问曰。尔何人。曰我沙门也。史曰。食肉否。曰何肉。史曰人肉。师曰。人非兽也。虎豹尚不相食。况人乎。曰今日兵刃之下。能无伤乎。师曰。必仗其外护者。史喜甚。又元帅李七哥。问曰。尔既为僧。禅耶教耶。师曰。禅教乃僧之羽翼也。如国之用人。必须文武兼济。李曰。然则必也从何而住师曰。二俱不住。李曰。尔何人也。师曰。佛师。复曰。吾师亦在于此。二公见师年幼。无所畏惧。应对不凡。即与往见中观。闻观教诲切至。乃大喜曰。有是父。必有是子也。相与礼观为师。与师结金石之契。于是。国王大加恩赐。延居兴安香泉院。署中观慈云正觉大禅师。师寂照英悟大师。所需皆官给。及中观示寂。师为乞食看塔。一夜。闻空中有声召师名。师瞥然有省。乃迁居三峰道院。复问人告曰。大事将成。行矣。无滞于此。黎明。杖策之燕。过松铺。值雨宿岩下。因击火大悟。自扪面曰。今日始知眉横鼻直。信道天下老和上。不寐语。先是。中观垂寂。师问曰。某甲当依何人。了此大事。观曰。庆八十去。师既入燕。至大庆寿寺。乃省观语。径谒中和老人璋公。中和。先一夕梦一异僧策杖。径趍方丈。踞师子座。次日师至。中和笑曰。此子。乃夜来所梦者。师问曰。某甲不来而来。作么生相见。中和曰。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莫打野𢲪。师曰。某甲因击火迸散。乃知眉横鼻直。和曰。我此处别。师曰。如何。和曰。牙是一口骨。耳是两片皮。师曰。将谓别有。和曰。错。师喝曰。草贼大败。和休去。次日。和复举临济两堂首座齐下喝因缘。师竖拳一拍。当时丈堂震动。遂受中和印记。出世屡坐大道场。皆太师国王。及诸重臣之命。师室中。尝以四无依语勘学者。无一当对扬者。一日。廊中逢数僧。连问不契。皆被打。问最后一僧。汝那里去。僧云。觅和上去。师云。觅他作么。僧云。待痛与一顿。师云。将甚么来打。僧四顾云。不将棒来。师连打四下云。这掠虚汉。众皆走。师召云。诸上座。众回首。师云。是甚么。丁酉正月。加师先天镇国大士之号。己亥冬。命主大庆寿寺。壬寅。护必烈大王。请师赴帐下。问佛法大意。王大悦。从师受菩提心戒。因奏曰。我释迦氏之法。于庙堂之论。在王法正论品。理固昭然。非难非易。恐王者不能尽行也。又宜求天下大贤硕儒。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当有所闻也。王大悦。锡以珠袄金锦无缝大衣。奉以师礼。将别王。王问。佛法此去。如何受持。师曰。信心难生。善根难发。今已发生。务须护持专一不忘。不见三宝有过。恒念百姓不安。善抚绥。明赏罚。执政无私。任贤纳谏。一切时中。尝行方便。皆佛法也。师既行。有一恶少。肆言谤法。王按之将加法焉。专使白师。师回启云。明镜当台。妍媸自现。神锋在掌。赏罚无私。若以正念现前。邪见外魔。杀之可矣。然王者。当以仁恕为心乃可。王益敬焉。寻奉命统僧。赐白金万两。即昊天寺建大会。为国祈福。蒙哥皇帝即位。顾遇隆渥。丙夏辰。旭威烈王。奉以金柱杖。金缕袈裟。求法语开示。七月。师会诸耆旧。录所长物见数。令主后事。丁巳夏。说偈毕。师云。汝等少喧。吾欲偃息。侍僧急呼主事人至。师吉祥。泊然而逝矣。世寿五十六。茶毗。获舍利无算。护必烈王。为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大师。望临济为十六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
禅师名印简。字海云。山西宁远人也。得道于庆寿璋禅师。璋字仲和。乃天目齐之裔也。斋参五祖演和尚。得演记莂。遂隐天目。当其时。出五祖之门者。化遍南州。而三佛之裔称盛。独齐公居天目。甚枯淡。法席寥然。暮年始有懒牛和上座。绍齐之法。而和之。枯淡尤甚。仅得竹林宝。宝得竹林安。安传容庵海。海之名颇著。乃有中和璋。璋之下有印简出焉。简出则齐之道大于北平矣。简本出儒家。有生知之质。其父宋氏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简掩卷进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其父愕然。提其耳曰。孺子可教也。时方七岁。于是古今经纬之学。一目辄知要领。然疑喜怒哀乐未发以前之理。不遑寝食。乃尽捐宿学。走事中观沼禅师。每发问端。沼每止之。沼老常命简扶行。偶下阶。简掣沼公之手。沼咄曰。者野狐精。简恍然而诺。沼乃遣简行脚。简既饫游。孤策过燕京。雨阻松铺。中途夜宿岩下。因击石火。划然大悟。乃扪面曰。今日始知眉横鼻直。天下老和尚信不寐语矣。遂达庆寿。通谒于中和璋公。公先夕梦。异僧策杖竟来。方丈据狮子座。晨起而心待之。简果应期而至。璋大喜受展。问曰。你曾到此么。简对曰。印简不来而来。作么生相见。曰。切莫打野榸。简曰。石火迸裂。眉横鼻直。曰。吾此处别。简曰。如何表信。曰。牙是一具骨。耳是两片皮。简曰。将谓别有。曰错。简喝曰。草贼大败。璋笑而休。次日璋公以临济两堂首座下喝机缘。令简下语。对曰。打破秦时镜。磨尖上古锥。龙飞霄汉外。何劳更下椎。曰。你只得其机。不得其用。简掀倒禅床。璋曰。路途之乐。终未到家。简与一掌。璋曰只得其用。不得其体。简曰。青山耸寒色。月炤一溪云。曰。只得其体。不得其智。简曰。流水自西东。落花无向背。曰。要且没交涉。简震拍其两掌。是时左右皆为变色。璋公乃曰。如是如是。遂命掌记室。而师资如水乳也。元世祖辛卯年。简主庆寿。衲子不惧苦寒。趋归法会。而禅床几至折脚。其都中贵人多杂遝。门下简一以璋公真率之风应之。无不悦服。盖璋居庆寿。受公卿之刺。从未以名姓干复之。然以祖意徵扣。则忉怛往返。不留馀地也一。日简于廊下逢数僧。乃问曰。那里去。一僧对曰。赏花去。第二对曰。礼佛去。第三对曰。那里去。第四僧无语。简俱以棒打之。复问第五僧。对曰。觅和尚去。简曰。觅他作甚么。曰。待他打。时还他一顿。简曰。将甚么来打。曰。不将棒来打。简连打曰。者掠虚汉。众皆走散。简召曰。诸上座。众同首。简曰。是甚么。乃趋寂。谥曰佛日圆明大师。 赞曰。简公据无师之智。出家行脚。遍阅尊宿。而后扣中和室投机之语。盘旋密运。称可观矣。公不假能事而起天目。齐几湮之宗。则老东山之面目俨然。岂非巨冶无分金之体。而千江有得月之机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府浦城人,字直翁,号德壹。徐应龙子。宁宗嘉定七年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奏疏欲裁抑史弥远恤典,召用真德秀、魏了翁。复历权兵部尚书兼侍读等职。理宗淳祐九年,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迁礼部尚书。拜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十二年进参知政事。后被劾提举宫观。景定三年致仕。卒谥忠简。
全宋诗
徐清叟,字真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本传作直翁),浦城(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累官工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历知泉州、静江、广州。淳祐九年(一二四九)擢签书枢密院事。十二年,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言者论罢。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知泉州。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致仕。有《四朝国史志传》四十卷(清光绪《浦城县志》卷三二),已佚。《宋史》卷四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七四七六
徐清叟(?——一二六三),字直翁,号德壹,建宁府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应龙子。嘉定七年进士,历籍田令,累迁太常博士,拜殿中侍御史,迁太常少卿,权工部侍郎。出知泉州、静江府,召为户部侍郎。出知温、福、婺、袁、绍兴、潭、广等州府,召权兵部尚书。淳祐中迁礼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十二年拜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奉祠。起知泉州。景定三年致仕。次年卒,谥忠简。见《宋史》卷四二○本传、卷四五《理宗纪》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6—1248 【介绍】: 即贵由。元太宗长子。尝从诸王攻金、西征。乃马真后五年,由诸王推为大汗。即位后,杀乃马真后称制时之用事大臣奥都剌合蛮。在位三年而逝。
袁简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淳祐三年(1243)任夔州路转运判官。淳祐三年(1243)任都官郎中。淳祐三年(1243)任秘书丞。淳祐五年(1245)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淳祐九年(1249)任夔州路提点刑狱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