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國語辭典》:片语(片語) 拼音:piàn yǔ
1.简短的话。《文献通考。卷一七六。经籍考三》:「然言出圣贤之口,则单辞片语,皆有妙理。」《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更兼他腹中全无滴墨,纸上难成片语,偏好攀今掉古,卖弄才学。」
2.西文语法里指语句中由几个词构成的语法单位。通常不包括含有动词的词组。如「在花园里」、「实际上」。
2.西文语法里指语句中由几个词构成的语法单位。通常不包括含有动词的词组。如「在花园里」、「实际上」。
分類:简短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随口吟成的诗文。宋。王辟之《渑小燕谈录。卷四。高逸》:「文忠公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也称为「口占」。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ào
1.供口头呼喊,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如:「抗议的群众,一面走一面呼口号,场面极为壮观。」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國語辭典》:小序 拼音:xiǎo xù
1.《毛诗》有〈大序〉和〈小序〉之分,冠于《诗经》之首,统论全诗之义者为〈大序〉;冠于每篇之首,分论各诗之义者为〈小序〉。
2.诗词文章前的序文。如:「这篇文章前的小序,说明了作者写作的动机。」
2.诗词文章前的序文。如:「这篇文章前的小序,说明了作者写作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