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方册(方冊)  拼音:fāng cè
书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也作「方策」。
分類:简牍典籍
《國語辭典》:剡牍(剡牘)  拼音:shàn dú
旧时公牍多用剡溪纸,故称公牍为「剡牍」。《佩文韵府。卷九。屋韵引》:「已分干旄避我门,更嗟剡牍削予迹。」
分類:简牍文牍
《漢語大詞典》:简牒(簡牒)
(1).简牍。云笈七籤卷七:“ 蔡伦 始造纸,尔前唯书简牒。”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 师古 曰,刀所以削书也,古用简牒,皆以刀笔。”
(2).文书;公文。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及除书简牒到门,即公捐馆舍之明日也。”
《漢語大詞典》:碧简(碧簡)
(1).犹玉简。指珍贵的佛、道经书。 南朝 梁武帝 《方丈曲》:“金书发幽会,碧简吐玄门。” 唐 孟郊 《送李尊师玄》诗:“口诵碧简文,身是 青霞君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尝见 郑毅夫 ( 郑獬 )《梦仙诗》曰:‘授我碧简书,奇篆蟠丹砂。’”
(2).指简牍。竹简色青,故称。 唐 顾云 《谢徐学士启》:“ 束晳 臺前,间披碧简; 秦王 府里,时閲瑶笺。”
《漢語大詞典》:牙简(牙簡)
简牍的美称。指法令文书。旧唐书·代宗纪:“遂令圜土嘉石之下,积有繫囚;竹章牙简之中,困於法吏。”
《漢語大詞典》:版奏
(1).即简牍。三国志·魏志·张既传“年十六,为郡小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张既 ﹞自惟门寒,念无以自达,乃常蓄好刀笔及版奏,伺诸大吏乏者輒给与,以是见识焉。”
(2).持版启奏。新唐书·礼乐志一:“致斋之日……昼漏上水一刻,侍中版奏‘请中严’。诸卫之属各督其队入陈於殿庭。”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四:“綵城残月带微霜,版奏中严夜未央。”
分類:简牍启奏
《國語辭典》:尺书(尺書)  拼音:chǐ shū
1.书信。唐。杜甫 逢唐兴刘主簿弟诗:「分手开元末,连年绝尺书。」《太平广记。卷四一九。柳毅》:「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
2.简册。汉。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
《國語辭典》:笔削(筆削)  拼音:bǐ xuè
笔,记载。削,删除。古代用竹简记载文字,有所更改就用书刀刮削,所以称为「笔削」。语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后用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蓄笔削之刑,怀轻重之意。」唐。韩愈 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
《國語辭典》:折简(折簡)  拼音:zhé jiǎn
1.裁纸写信。《南史。卷一九。谢裕传》:「孔圭尝令草让表以示朓。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简写之。」也作「折柬」。
2.一种形制较短的柬帖。《资治通鉴。卷七五。魏纪七。邵厉公嘉平三年》:「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而乃引军来乎!」宋。胡三省。注:「折简者,折半之简。」宋。刘克庄沁园春。一卷阴符〉词:「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从折简招。」也作「折柬」。
《國語辭典》:笔札(筆札)  拼音:bǐ zhá
1.古代的笔和木简,相当于现在的纸笔。《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2.关于文墨写作等事,如公文、书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汉来笔札,辞气纷纭。」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好学自力,善笔札。」
《漢語大詞典》:奏牍(奏牘)
(1).书写奏章的简牍。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断木为槧,析之为板,力加括削,乃成奏牘。”
(2).犹奏章。 宋 王庭圭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百辟动容观奏牘,几人回首愧朝班。”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自书奏牍:“ 六朝 人奏牘多自书,今《淳化帖》有 钟繇 表,盖 三国 时已然也。”
《國語辭典》:书牍(書牘)  拼音:shū dú
信札、书信。《南史。卷五七。列传。范云》:「书牍盈案,宾客满门。」
《漢語大詞典》:秉牍(秉牘)
手持简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
分類:简牍
《國語辭典》:奏削  拼音:zòu xuè
臣下奏呈君上的章疏。宋。欧阳修与吴王献公冲卿书〉:「每见奏削,足知劳虑也。」
分類:奏札简牍
《漢語大詞典》:宪牍(憲牘)
御史弹劾所用的简牍。南齐书·王晏传:“内愧于心,外惧宪牘。”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誓酬君主宠,愿使朝庭肃。密勿奏封章,清明操宪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