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筦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983,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搦管
寸管
管教
管干
银管
管军
斑管
管辖
管晏
握管
管钥
管库
芦管
管人
象管
《國語辭典》:搦管  拼音:nuò guǎn
执笔、握笔。唐。白居易〈新乐府。紫毫笔〉:「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漢語大詞典》:寸管
(1).指短小的律管。定音或候气的仪器。《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寸管下傃,天地不能以气欺。” 李善 注:“寸管,黄钟九寸之律,以灰飞,所以辨天地之数。” 唐 鲍溶 《秋怀》诗:“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 清 方文 《酬何芝岳相公》诗之二:“故乡涂炭思霖雨,寸管春回草木荣。”
(2).指笔。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具烦寸管,备黷尺史,旷旬浹景,祈指遂宜。”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侯方习篆籀,寸管静尝擪。”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於寸管?”
《國語辭典》:管教  拼音:guǎn jiào
保證使得、定得。《董西厢》卷五:「红娘姊姊且宁耐,是俺当初坚意,这好事终在。一句句唱了,须管教伊喝采。」也作「管交」。
《國語辭典》:管教  拼音:guǎn jiao
约束与教导。《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自从他三人父亲去世,老太太管教尤严。」
《國語辭典》:管干(管幹)  拼音:guǎn gàn
当差的仆役。《水浒传》第六一回:「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手下管著四五十个行财管干。」
《國語辭典》:银管(銀管)  拼音:yín guǎn
1.以银为管的毛笔。后泛指笔。元。袁桷 薛涛笺诗二首之一:「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2.箫管类的乐器。
《國語辭典》:银字(銀字)  拼音:yín zì
1.乐器以银作字示其音节。宋。张炎 洞仙歌。野鹃啼月词:「可惜欢娱地,雨冷云昏,不见当时谱银字。」
2.管笛类的乐器。唐。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唐。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
3.用银粉写字。《宋书。卷一五。礼志二》:「皇太子夜开诸门,墨令,银字棨传令信。」唐。熊孺登 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
《國語辭典》:管军(管軍)  拼音:guǎn jūn
管理军事的官吏。宋。范仲淹奏议许怀德差遣〉:「如王信狄青,实有武勇,堪任管军,亦死未有大功,迁转太速。」
《漢語大詞典》:斑管
毛笔。以斑竹为杆,故称斑管。 唐 《怀素上人草书歌》:“铜瓶锡杖倚閒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元 白朴 《阳春曲·题情》曲:“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明 李日华 《南西厢·尺素缄愁》:“书已写完,无可表意,聊奉汗衫一领……斑管一枝。”
分類:毛笔斑竹
《國語辭典》:管辖(管轄)  拼音:guǎn xiá
1.管理统辖。《西游记》第三回:「我老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
2.比喻机要的地位。晋。孙绰 为功曹参军驳事笺:「纲纪居管辖之任,以纠司外内。」
《國語辭典》:管晏  拼音:guǎn yàn
1.管仲与晏婴。二人为春秋时代齐国的贤相。
2.善于治国的贤臣才士。《淮南子。主术》:「执术而御之,则管晏之智尽矣。」
《國語辭典》:握管  拼音:wò guǎn
执笔。南朝宋。谢灵运 山居赋:「伊昔龆龀,实爱斯文。援纸握管,会性通神。」唐。白行简《李娃传》:「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
《漢語大詞典》:管钥(管鑰)
亦作“筦钥”。
(1).锁匙。晋书·陶侃传:“疾篤,将归 长沙 ,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以付 王愆期 ,然后登舟,朝野以为美谈。” 唐 薛逢 《题剑门先寄上西蜀杜司徒》诗:“千年管钥谁鎔范,只自先天造化炉。”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元瓘传:“ 鏐 乃出筦钥数篋,召 元瓘 与之曰:‘诸将许尔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俭啬:“积年赐物,藏在别库,遣一婢,专掌管钥,每入库检閲,必语妻子,此官物,不得輒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初,妇之未入也, 石 戒閽人勿通,至此,怒閽人,阴詰让之,閽人固言管钥未发,无入者,不服。”
(2).比喻事物的重要部分。 明 唐顺之 《复勘蓟镇边务首疏》:“深惟北门管钥之地,山陵宫闕至慎至重,不欲以寄於疲夫懦卒之手。”明史·忠义传四·张克俭:“ 襄阳 自古要区,本朝筦钥 献陵 ,眎昔尤重。”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小学国文为科学之管钥,笔札之资料,簿记之述载。”
分類:锁匙
《國語辭典》:管库(管庫)  拼音:guǎn kù
掌管、处理仓库事务的人。如:「管库的工作,看似轻松,事实上所背负的责任却很重。」
《國語辭典》:芦管(蘆管)  拼音:lú guǎn
1.芦的茎部。
2.乐器名,吹管乐器。以芦苇的茎部制成,与古代西域各国通用的筚篥雷同,在东晋时传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盛行。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现为纳西族云南吹奏乐器,纳西语称波怕或哺布。相传十三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至丽江时所带的蒙古族乐队中有芦管,流传至今。常见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分類:芦苇
《漢語大詞典》:芦笳(蘆笳)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 清 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宋 曾慥 类说·集韵:“ 胡 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 元 王逢 《题蔡琰还汉图》诗:“残生既免氊裘鬼,哀衷莫尽芦笳曲。”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河。”
《漢語大詞典》:管人
古代掌管客馆的官员。管,通“ 馆 ”。仪礼·聘礼:“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郑玄 注:“管人,掌客馆者也。” 俞樾 群经平议·仪礼:“管与馆古通用。仪礼·士丧礼‘管人汲’注曰:‘管人,有司主馆舍者。’是其证也。仪礼释文曰:‘管如字, 刘 又音官。’盖官为馆舍之本字,作馆者后出字,作管者叚借字也。”
《國語辭典》:象管  拼音:xiàng guǎn
1.笔。唐。罗隐 清溪江令公宅诗:「蛮笺象管夜深时,曾赋陈宫第一诗。」
2.笛。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六出:「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象管音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