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7,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无等等三昧
无等力三昧耶明妃

等一大车
等一切诸佛
等引
等心
等正觉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等至
等至三昧
八等至
等妙
等妙金刚
等妙觉王
无等等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一切众生等于无等之佛之禅定也。智度论四十七曰:「无等等三昧者,得此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佛,观一切法皆同佛法。」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于佛;观一切法,皆同佛法;与无等等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无等等三昧,(无等等者,谓诸佛般若,世无与等;而一切众生平等共有,故曰无等等。梵语般若波罗蜜,华言智慧到彼岸。)
无等力三昧耶明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入佛三昧耶真言。大日经密印品曰:「尔时薄伽梵即便住于身无害力三昧,住斯定故,说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力三昧耶明妃。」义释十曰:「三力者,谓三世力,或是三平等也。无等力者,即此三力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平等之义,等级之义,等类之义。等类之等有二种:一向内等,如已列之物件,尽列后置等字者,二向外等,于应列之数种中,举二三类取其他而置等字者。又谓之向上等向下等。(参见:向内等)
【佛学常见辞汇】
1。平等之义。2。等级之义。3。等类之义。
等一大车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譬喻品所说,长者于门外所赐诸子之大白牛车也,等一为平等一味之义,此大车以诸法实相为体,故曰等一。经曰:「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
等一切诸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回向之第三位。(参见:十回向)
等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三摩呬多Sama%hita,译曰等引。定名也。在定心专注之性曰等引。等谓身心之安和平等也。人若修定则依定力而引生此等,故名等引。唯识述记六上曰:「等持通定散。但专注境义。等引唯定心庆作意注故。言等引者。一引等故名等引。谓身心中所有分位安和之性平等之时名之为等。此由定力故此位生。引生等故名为等引。(中略)梵云三摩呬多。此云等引。三摩地,此云等持。」
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一切众生怨亲平等之心。又诸行等修之心。无量寿经下曰:「等心胜心深心。」智度论八曰:「等心者,是于一切众生中无怨无恚。」探玄记二曰:「无思益物,故云等心。」大经净影疏曰:「诸行齐修,故曰等心。」
【佛学常见辞汇】
1。平等心,即视一切众生怨亲平等。2。对诸法平等修行的心。
等正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三藐三菩提,译曰等正觉,又三藐三佛陀,译曰等正觉者,遍知者。如来十号之第三((参见:十号)),觉即知也。觉知遍于一切,是遍也。觉知契于理,是正也。谓遍正觉知一切法也。又三世诸佛之觉知平等,故曰等,离邪妄故曰等。大经净影疏曰:「等正觉者,馀经中亦名正遍知也。正是理,于理究照,故名遍知。今言等者,是彼遍也。称理名等。正者,还是馀经正也。言其觉者,是彼知也。」资持记下三之二曰:「等正觉者,谓三世道同。正印简异邪妄。」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又名普贤菩萨定意经,三卷,西晋竺法护译。即华严经之十定品也。
等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定之别名。梵名三摩钵底,在定中,身心平等安和谓之等,定能令至此平等位,故名为等至。是唯定而非散。通于有心无心,若有心定,则其心离昏沈与掉举而为平等,谓之等,以定力得至此等,故谓之等至,若无心定,则约定中依身大种平等,而名为等至。外有等持等引之二、(参见:三昧)。唯识述记六上曰:「在定定数势力令身心等有安和相。至此等位名为等至。(中略)三摩钵底,此云等至。」(参见:等持)
【佛学常见辞汇】
定的别名。身心平等安祥叫做等,以定力才能达至此种等的境界,所以叫做等至。
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sama%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同二十八曰:「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同二十曰:「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同二十三曰:「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止观二曰:「通称三昧者,调直定也。」大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十三曰:「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言三昧者,是外国语,此名正定。」同二曰:「以心合法,离邪乱,故曰三昧。」同九曰:「心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同二十曰:「定者据行便息乱住缘,目之为定。就实而辨真心体寂,自性不动,故名为定。」新称三摩地,译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又曰现法乐住。定与正正受。其义同前。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诸佛诸菩萨入有情界平等护念彼等,故曰等念。是就利他业而释之也。又现定中法乐,故曰现法乐住。正受之异名也。唯识论五曰:「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探玄记三曰:「三昧此云等持,离沈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平等持心而至于境,即是定也,云三昧者讹也。」玄应音义三曰:「三昧,或言三摩提,或云三摩帝皆讹也。正言三摩地,此译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谓持诸功德也。或云正定,谓住缘一境,离诸邪乱也。」菩提心义一曰:「梵云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之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俗语佛源】
三昧为梵语Samadhi之音译,又名三摩地、三摩提,意为正思维指导下的定力。《大智度论》:「 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以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佛教认为修行能證得「三昧」,则能引发种种神通妙用。以后遂引申为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书言故事·赞叹类》:「得妙处,曰得三昧。」《故事成语考·释道鬼神》:「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宋史·李元仪传》:「元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唐朝僧人怀素雅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可见「三昧」一词运用已十分广泛。 (常正)
等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定之别名。梵语旧称三昧,译曰定,新称三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于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于定散二心也。假使在于散心而心专注于一境即三摩地。故译为定者不可也。唯识述记七上曰:「等持者平等持心等,但于境转,故名为等持。故通定散。(中略)三摩地,此云等持。」俱舍论二十八曰:「等持者为定,名异体同。故契经说心定等定,名正等持。此亦名为心一境性。」
【佛学常见辞汇】
定的别名。梵语三摩地,华译为等持,即心安住于一境而平等维持之义。
等至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如来示现大悲胎藏曼荼罗庄严大会之三昧也。大日经入秘密曼荼罗位品曰:「尔时,大日世尊入于等至三昧。」义释十二曰:「等至者,三昧之名。」
八等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静虑四无色之八定也。
等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等觉与妙觉也,大乘阶位五十二级中第五十一位为等觉,第五十二位为妙觉,即佛果也。等觉如十四日之月,妙觉如十五日之月。三十七尊出生义曰:「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
【佛学常见辞汇】
等觉与妙觉。大乘阶位五十二级中,第五十一位即等觉,第五十二位即妙觉,亦即佛果。等觉犹如十四的月亮,妙觉则如十五的月亮。
等妙金刚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三行第六位。密号曰细细金刚。司佛之内證。肉色,右手立大头两指,其间竖独股,屈馀三指,左手持忿怒三股,安膝上,坐于赤莲。
等妙觉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尊称。等者等觉,是显因圆,妙者妙觉,是显果满,即因圆果满之觉,故称等妙觉王。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尊称。等是等觉,是显因圆,妙是妙觉,是显果满,佛因圆果满,故称等妙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