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恨赋(恨赋)  拼音:hèn fù
南朝梁江淹所作的文章。慨叹李陵、嵇康等人生不逢时,含恨吞声而终其一生。
《漢語大詞典》:三刺
(1). 周 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 孙诒让 正义:“三刺者,问众以当杀与否,是刑与宥不可豫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违,若针之通结矣。”隋书·刑法志:“ 周王 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2).指三次察讯。魏书·刑罚志:“以五听求民情,八议以申之,三刺以审之。”
(3).谓击刺三次。周礼·夏官·大司马:“鼓戒三闋,车三发,徒三刺。” 郑玄 注:“鼓戒,戒攻敌,鼓一闋,车一转,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敌。”
《漢語大詞典》:建安骨
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 建安 , 汉献帝 年号。 唐 李白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蓬莱 文章建安骨,中间 小谢 又清发。” 王琦 注:“ 东汉 建安 之末,有 孔融 、 王粲 、 陈琳 、 徐干 、 刘楨 、 应瑒 、 阮瑀 及 曹 氏父子所作之诗,世谓之建安体。风骨遒上,最饶古气。”亦称“ 建安风骨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黄初 之后,惟 阮籍 《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國語辭典》:留门(留門)  拼音:liú mén
夜晚不锁门。《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大伯,我欠了店上酒钱,没得得还。你今夜留门,我来偷你锅子。」《红楼梦》第七二回:「又彼此生怕父母不从,二人便设法,彼此里外买嘱园内老婆子们留门看道。」
《漢語大詞典》:老秀才
明 代称从国子诸生中选出的优等人才。《明实录》卷一三七:“ 洪武 十四年六月赐国子生布帛各一匹,时於诸生中选才学优等聪明俊伟之士,得三十七人。命之博极羣书,讲明道德经济之学,以期大用。称之曰老秀才。”
《漢語大詞典》:闰集(閏集)
旧时指附于正集之后的僧、道、妇女等人的作品汇集。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十二:“閒开闰集教孙女,身是前朝 郑妥娘 。”
《國語辭典》:踏脚(踏腳)  拼音:tà jiǎo
旧时北方有炕,炕前置有一张矮脚椅子,方便人上下,称为「踏脚」。
《漢語大詞典》:衡道
(1).指 战国 时 张仪 等人倡导的连横事 秦 的政治主张。史记·张仪列传论:“夫 张仪 之行事,甚於 苏秦 ,然世恶 苏秦 者,以其先死,而 仪 振暴其短以扶其説,成其衡道。” 司马贞 索隐:“ 张仪 説六国,使连衡而事 秦 ,故云‘成其衡道’。”
(2).谓违背道义。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今之所谓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彊立之。”
《国语辞典》:朱子学(朱子学)  拼音:zhū zǐ xué
南宋朱熹将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等人的学说,融会贯通,成为一派的儒学。其学说以理气二元论为主题。
《漢語大詞典》:仓蠹(倉蠹)
喻指官仓中侵耗财物或进行敲诈勒索的吏胥差役等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仓收陋弊》:“又有仓胥积恶,指称米色杂碎,掯勒不收,或串同斗级踢斛淋尖,指称欠数,停阁仓收,此仓蠹之为害也。”
《國語辭典》:岁不我与(歲不我與)  拼音:suì bù wǒ yǔ
时间不等待我们。比喻错失时机,后悔莫及。《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晋书。卷五一。束晰传》:「且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也作「时不我与」。
《国语辞典》:脑门儿钱(脑门儿钱)  拼音:nǎo mén ér qián
伶人花在专用的乐师、化妆师及仆役等人的开销。
《国语辞典》:湖畔诗人(湖畔诗人)  拼音:hú pàn shī rén
十九世纪初,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立基等人,因崇仰卢梭的自然学说,结伴居于英国北部的甘巴兰湖畔,藉山水自然的美景,抒发其清新的思想,自成一派,故被称为「湖畔诗人」。
《国语辞典》:经世文学(经世文学)  拼音:jīng shì wén xué
明末清初由于心学流于空泛肤浅,顾炎武、黄宗羲、颜元等人起而强调学问应求尚实,有助于国计民生,以经世致用为最终目的,故排弃宋明理学,主张回复两汉的经学。
《国语辞典》:将相本无种(将相本无种)  拼音:jiàng xiàng běn wú zhǒng
将帅、宰相等人物之出身,本非天生。《朝鲜王朝实录。孝宗实录。卷九》:「予闻王侯、将相本无种,何独吏曹为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