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第三者  拼音:dì sān zhě
1.当事双方以外的人或团体。如甲乙两方订定契约,而须负连代保證责任的丙方,即为第三者。
2.夫妻外遇的对象或情侣移情的对象。如:「那对情侣因第三者的介入而告分手。」
《国语辞典》:第三者责任险(第三者责任险)  拼音:dì sān zhě zé rèn xiǎn
责任险指依特别法(如运输法、海商法等)或民法规定,被保人因意外事故,使他人遭受身体伤害或财务损失,构成侵权行为,而必须负担的法定赔偿责任。至于第三者责任险中的第三者,指保险公司与被保人以外的第三人。譬如台航直升机撞死的路人即是。因此保险在投保责任险后,即可将因意外事件而须负的法律赔偿责任,转由保险公司承担。
《漢語大詞典》:六耳
谓第三者。《西游记》第二回:“ 悟空 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弟子一人。’”参见“ 六耳不同谋 ”。
分類:第三者
《漢語大詞典》:三郎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
(2). 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岐王 , 明皇 弟也,故谓 三郎 。” 明 屠隆 《彩毫记·为国荐贤》:“一自 三郎 度曲后,许多天乐在人间。” 郁达夫 《毁家诗纪》:“省识 三郎 肠断意, 马嵬 风雨葬花魁。”
(3).泛称排行第三者。南齐书·陈显达传:“当世快牛称 陈世子 青、 王三郎 乌、 吕文显 折角、 江瞿曇 白鼻。”
《國語辭典》:本家  拼音:běn jiā
1.同宗族或同姓的人。《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内中几位本家,也有称叔公的,有称尊兄的,有称老叔的。」《红楼梦》第九二回:「冯紫英道:『我今儿从吏部里来,也听见这样说。雨村老先生是贵本家不是?』」
2.自己的家乡。南朝宋。袁淑〈效古〉诗:「讯此倦游士,本家自辽东。」
3.自己的家。《红楼梦》第一四回:「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
《国语辞典》:他说(他说)  拼音:tā shuō
1.你我以外的第三者所说。如:「他说只要我们尽力把事情做好,成果如何不必太介意。」
2.其他的说法。如:「这次人事调动传说纷纭,一说是经理即将高升,他说是经理要调至分公司。」
《國語辭典》:间接(間接)  拼音:jiàn jiē
非直接的,必须透过媒介才能接触的。如:「间接传染」、「间接关系」。
《漢語大詞典》:拾蚌
比喻两方相争,第三者坐收其利。蜯,同“ 蚌 ”。 南朝 陈 徐陵 《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刺虎之势,时期 卞生 ,拾蜯之机,弥验 苏子 。”参见“ 鷸蚌相持 ”。
《漢語大詞典》:鹬蚌相持(鷸蚌相持)
“鷸蚌相持,渔人得利”的省语。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鷸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喒渔人含笑再中兴。”《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李都管 本欲唆 孙寡妇 、 裴九老 两家与 刘秉义 讲嘴,鷸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國語辭典》:仲裁  拼音:zhòng cái
双方发生争执时,将争执事项交与第三者或法院进行评断裁决。如:「国际仲裁」、「法院仲裁」。
《漢語大詞典》:闲接(閒接)
亦作“间接”。 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 茅盾 《林家铺子》二:“他就觉得自己的一份生意至少是间接的被地主和高利贷者剥夺去了。”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一:“他不愁吃穿,不大忧虑国事,但是 日本 人直接的间接的所给他的苦痛,已足够教他感到背上好像压着一块石头。”
分類:第三者
《漢語大詞典》:参市(參市)
谓在交易中,第三者从旁抬高或压低价格,惑乱当事者,从中牟利。《唐律·杂律·卖买不和较固》:“若参市,而规自入者,杖八十。已得赃重者,计利準盗论。” 长孙无忌 疏议:“参市谓负贩之徒,共相表里,参合贵贱,惑乱外人。”
《國語辭典》:渔人得利(漁人得利)  拼音:yú rén dé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漢語大詞典》:野郎公
与人通奸者,尤指奸夫
处于暧昧地位的第三者。例如:从前,有个人和他的妻子,还有个夹馅的野郎公。
《国语辞典》:精神外遇  拼音:jīng shén wài yù
泛指在婚姻关系外,与第三者发生精神层面而非肉体关系的情爱行为。
《国语辞典》:鹬蚌相争,渔人获利(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冷眼观》第二○回:「好在是他们抱的儿子当兵不肉疼,苦有大家来吃,便宜只是几个少数人去讨,这不同鹬蚌相争,渔翁获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