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偷腥  拼音:tōu xīng
偷食腥味,常用以指与配偶之外的第三者发生性关系。如:「偷腥往往是造成家庭失和的关键因素。」
《国语辞典》:调停人(调停人)  拼音:tiáo tíng rén
担任调解纠纷的第三者。如:「调停人在处理争端时,必须公正,才能消弭不满的情绪。」
《国语辞典》:僵事  拼音:jiāng shì
第三者以言语挑拨,引发双方冲突。如:「你别僵事了,他俩打起来,于你有什么好处?」
《国语辞典》:顶名代告(顶名代告)  拼音:dǐng míng dài gào
冒用姓名,代替他人去控告第三者。《六部成语注解。刑部》:「顶名代告:冒充姓名,代人控告也。」
《国语辞典》:信用状(信用状)  拼音:xìn yòng zhuàng
银行应申请人的请求与指示,向第三者所签发的文据或函件。在该文据或函件中,银行向第三者承诺,如果第三者能确实履行该文据或函件所规定的条件,则将通知代理银行支付其一定金额的凭證。多用于国际结算中。也称为「信用證」。
《国语辞典》:人头保(人头保)  拼音:rén tóu bǎo
志愿提供身分證及印章,为不熟识的第三者作保,称为「人头保」。
《国语辞典》:受款人  拼音:shòu kuǎn rén
票据上载明对其付款的人。原则上,受款人应为发票人及付款人以外的第三者,但发票人及付款人有时也可兼为受款人。
《国语辞典》:他叙式(他叙式)  拼音:tā xù shì
一种小说体裁。以第三者的口吻叙述的方式。相对于自叙式而言。
《漢語大詞典》:对着和尚骂贼秃
当着对方的面骂第三者。由于两者的特征相同,实际上借此骂对方。 鲁迅 《彷徨·肥皂》:“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秃’了。我就没有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國語辭典》:法不传六耳(法不傳六耳)  拼音:fǎ bù chuán liù ěr
六耳,六只耳朵,指三个人。「法不传六耳」指道法不可以说给第三个人听。比喻事情极端秘密,不能给第三者知道。《儿女英雄传》第四回:「白脸儿狼说:『这话可法不传六耳,也不是我坏良心,来兜揽你。』」
《漢語大詞典》:蚌鹬相持(蚌鷸相持)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 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以“蚌鷸相持”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宋 秦观 《边防中》:“天方厌羗,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鷸相持。”《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万一有隙可乘,如蚌鷸相持,祇为渔者之利耳!”参见“ 鷸蚌相争 ”。
《國語辭典》:鹬蚌相争(鷸蚌相爭)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如:「他俩为了这个标案,尔虞我诈,斗来斗去,最后被别人得标,这就是鹬蚌相争的结果。」
《國語辭典》:保證人  拼音:bǎo zhèng rén
对于他人的行为或财力负责担保的人。也称为「保见人」。
《漢語大詞典》:六耳不同谋(六耳不同謀)
佛教指不能当着第三者传道。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泐潭法会禅师:“ 洪州 泐潭会禪师 问 马祖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祖 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师便近前。 祖 打一摑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师至来日独入法堂曰:‘请和尚道!’”后亦作“ 六耳不通谋 ”。谓不能与第三者共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