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符县(符县)
水经:江水东径樊石滩,又径大附滩,又东过符县北邪,东南鳛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
《骈字类编》:上符
云笈七签:晋兴宁三年,桐柏真人授道士许远游,言至甲申、乙亥、壬辰、癸巳岁,九月一日、七月一日、四月八日,当有道士著七色法衣,手持九曲策杖,或在灵坛之所,或在人间告乞,或咏经诗,或作狂歌。子若见之,勤请其道,必授子神虎上符。此南岳真人太上常使时下人间,察视学者之心也。
又元都上品第九篇曰:方诸文震灵符、豁落七元八天隐文、流金火铃金神虎符、消魔支干夜照神烛八术、隐遁紫清玉符、五籍洞元六甲上符、五行秘文、元都格诸符,凡有六百部。又释神虎上符消魔知慧经:神者,灵也。虎者,威也。威震九遐之域,神光焕乎上清。上者,太上秘乎灵都上宫,神虎七千备于玉阙,因以为名。符者,信也。太上之信,召会群灵。消魔者,灭鬼也。凡有玉简紫名,得修上经,莫不为众邪所乘,鬼魔所试。当讽咏此经,则激百阳以生电,鼓千阴以吐威,六天失气,九魔消摧也。又陈书宣帝纪:朕嗣纂鸿基,思弘经略,上符景宿,下叶人谋。
又元都上品第九篇曰:方诸文震灵符、豁落七元八天隐文、流金火铃金神虎符、消魔支干夜照神烛八术、隐遁紫清玉符、五籍洞元六甲上符、五行秘文、元都格诸符,凡有六百部。又释神虎上符消魔知慧经:神者,灵也。虎者,威也。威震九遐之域,神光焕乎上清。上者,太上秘乎灵都上宫,神虎七千备于玉阙,因以为名。符者,信也。太上之信,召会群灵。消魔者,灭鬼也。凡有玉简紫名,得修上经,莫不为众邪所乘,鬼魔所试。当讽咏此经,则激百阳以生电,鼓千阴以吐威,六天失气,九魔消摧也。又陈书宣帝纪:朕嗣纂鸿基,思弘经略,上符景宿,下叶人谋。
《漢語大詞典》:符同
(1).符合;相同。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如其所列,则与风闻符同。”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案古者国有史官,具列时事,观 汲 坟出记,皆与 鲁 史符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假设之辞》:“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述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符同也。”
(2).附和;赞同。《宋史·律历志三》:“ 雍熙 元年四月,布衣 赵垂庆 上书言……案《唐书》, 天宝 九载, 崔昌 献议,自 魏 晋 至 周 隋 ,皆不得为正统欲 唐 远继 汉 统,立 周 汉 子孙为王者后,备三恪之礼。是时朝议是非相半,集贤院学士 卫包 上言符同, 李林甫 遂行其事。”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劾 廷和 彭泽 结党乱政,符同奏啟,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论劾。”
(2).附和;赞同。《宋史·律历志三》:“ 雍熙 元年四月,布衣 赵垂庆 上书言……案《唐书》, 天宝 九载, 崔昌 献议,自 魏 晋 至 周 隋 ,皆不得为正统欲 唐 远继 汉 统,立 周 汉 子孙为王者后,备三恪之礼。是时朝议是非相半,集贤院学士 卫包 上言符同, 李林甫 遂行其事。”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劾 廷和 彭泽 结党乱政,符同奏啟,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论劾。”
《漢語大詞典》:官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