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鸿符
赐符
戎符
简符
景符
录符
绿符
疏符
土符
铜兵符
铜符吏
铜鱼符
铜兽符
送符
桃符板
《漢語大詞典》:鸿符(鴻符)
极大的祥瑞。 唐 上官仪 《劝封禅表》:“鸿符巨庆,畴可详言。”
分類:极大祥瑞
《骈字类编》:赐符(赐符)
元史世祖纪中统三年七月丙寅赐夔州路行省杨大渊金符十银符十九赏麾下将士别给海青符二事有急速驰以上闻
《高级汉语词典》:戎符
兵符。引申指兵权
《漢語大詞典》:简符(簡符)
官府敕命征调文书。南史·顾宪之传:“又被简符,前后累千,符旨既严,不敢闇信。”
《漢語大詞典》:景符
测量日影的一种仪器。清史稿·天文志二:“至 元始 有简仪、仰仪、闚几、景符等器,视古加详焉。”清史稿·时宪志一:“因其景虚澹,创为景符,以取实影。”
《漢語大詞典》:录符
即竹使符。为 汉 代分与郡国守相的符信。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不意録符银青,授任千里。”参见“ 竹使符 ”。
《漢語大詞典》:竹使符
(1). 汉 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亦省称“ 竹使 ”。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处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 郑康成 周礼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
(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南朝 梁元帝 《侍中新渝侯墓志铭》:“三分竹使,再徙建旟。” 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 桃源 归思迷。” 宋 苏轼 《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 中山 保塞 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
(3).借指州郡长官。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诗:“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韵府拾遗 虞韵》:绿符(绿符)
宋史乐志绿符锡瑞昭元圣宝历亘千春
《分类字锦》:疏符
寻阳记寻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疏一符沉水中少日见一蛟死浮出
分类:
《漢語大詞典》:土符
首翼均为黄色的鸾鸟。旧题 周 师旷 禽经:“鸞,瑞鸟,一曰鸡趣。首翼赤曰丹凤,青曰羽翔,白曰化翼,元曰阴翥,黄曰土符。” 张华 注:“别五采而为名也。”
《漢語大詞典》:铜兵符(銅兵符)
即铜虎符。《宋史·舆服志六》:“铜兵符: 汉 制,铜铸,上刻虎形。”参见“ 铜虎符 ”。
分類:铜虎符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漢語大詞典》:铜符吏(銅符吏)
指郡县长官或相应的官职。 前蜀 韦庄 《九江逢卢员外》诗:“ 陶潜 岂是铜符吏, 田凤 终为锦帐郎。”亦作“ 铜章吏 ”。 宋 郭应祥 《点绛唇·祗林寺劝农》:“小队郊坰,耄倪争看铜章吏。”参见“ 铜鱼符 ”。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铜兽符(銅獸符)
即铜虎符。 唐 人避 唐高祖 之祖 李虎 讳,改“虎”为“兽”。隋书·高祖纪下:“冬十月丁未,颁铜兽符於驃骑、车骑府。”通典·职官十三:“ 梁 封爵亦如 晋 宋 之制……诸公侯皆假铜兽符、竹使符第一至第五。”亦省作“ 铜兽 ”。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谢讨黄少卿贼表》:“灵旗斜指,铜兽俯临。”参见“ 铜虎符 ”。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韵府拾遗 虞韵》:送符
唐书百官志武散阶四十有五自四品以上皆番上于兵部以远近为八番三月以上三千里外者免番输资如文散官唯追集乃上六品以下尚书省送符
《漢語大詞典》:桃符板
见“ 桃符 ”。
《國語辭典》:桃符  拼音:táo fú
1.古代相传有神荼、郁垒二神,能捉百鬼,因此,新年时于门旁设两块桃木板,上面书写二神之名或画上其图像,用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2.春联。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