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符册
黄金符
二符
前符
钤符
蠲符
木鱼符
玄女符
移符
黑心符
韬符
征符
护符
符别
符告
《國語辭典》:符册(符冊)  拼音:fú cè
符命与书册。《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
《漢語大詞典》:符策
亦作“符册”。 符契简策。后汉书·董卓传:“ 承 奉 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符,铜虎符、竹使符之类……策,编简为之。古者誥命皆书之策。”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杨奉 、 董承 两边死战,刚保帝后车出,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
分類:符契简策
《漢語大詞典》:黄金符
金制的兵符。为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朝廷与将领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元 虞集 《题李受益承旨作东平章万户继志堂后》诗:“将军腰间黄金符,父兄功成百战餘。”
《骈字类编》:二符
元史世祖纪:庚辰,四川宣慰使伊克德济请赐海青,命以二符给之。
《漢語大詞典》:前符
犹言成法。《文选·陆机〈辩亡论上〉》:“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 李善 注:“符,犹法也。”
分類:成法
《漢語大詞典》:钤符(鈐符)
兵书,兵法。 黄人 《〈清文汇〉序》:“劬古并治鈐符,著书旁通鞮译。”
分類:兵书兵法
《漢語大詞典》:蠲符
免除赋役的凭证。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 五代 之际,民苦於兵,往往因亲疾以割股,或既丧而割乳庐墓,以规免州县赋役。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户部有蠲符, 开元 四年,敕诸郡取紧厚纸,背皆书某州某年及纸次第,长官管干同署印记,竝送朝集,使上户部本部官掌纳,依次第用之,其贵重如此。一云,在 唐 凡造此纸户,与免本身力役,故以蠲名。”
《漢語大詞典》:木鱼符(木魚符)
木质鱼形符节。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十年﹞冬十月甲子,颁木鱼符於京师官五品已上。”
《漢語大詞典》:玄女符
指兵法或兵书。 唐 孟郊 《献汉南樊尚书》诗:“心开 玄女 符,面缚清波人。” 唐 刘禹锡 《和董中庶古散调辞赠尹果毅》:“读得 玄女 符,生当事边时。”参见“ 玄女 ”。
分類:兵法兵书
《國語辭典》:玄女  拼音:xuán nǚ
九天玄女的简称。参见「九天玄女」条。
《漢語大詞典》:移符
转达符命。古时朝廷有事,遣使持符下达命令。新唐书·选举志下:“初, 武德 中,天下兵革新定,士不求禄,官不充员。有司移符州县,课人赴调远方,或赐衣续食,犹辞不行。”
《漢語大詞典》:黑心符
书名。 唐 于义方 著,叙述时人娶继室之害,以戒子孙。 宋 陶谷 清异录·女行:“ 莱州 长史 于义方 《黑心符》一卷,録以传后。黑心者,继妇之德名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 异史氏 曰:‘《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分類:书名叙述
《漢語大詞典》:韬符(韜符)
古代兵书六韬《阴符经》(一说《阴符经》为道书)的并称。泛指兵书。 清 冯桂芬 《方恬庵先生家传》:“士大夫优游太平,口不读韜符,手不习弓矢。”
《漢語大詞典》:征符(徵符)
预兆与征验。后汉书·袁绍传:“览古今之举措,覩兴败之徵符。”
分類:预兆征验
《國語辭典》:护符(護符)  拼音:hù fú
1.术士所画的似字非字的符,或念过咒的物品。据说佩带在身上可以驱离鬼怪,召来神祇保护生命。也称为「护身符」。
2.比喻具有使自己免除灾难、困苦之能力的人或事物。如:「每当我做错事时,奶奶就是我的护符。」也称为「护身符」。
《國語辭典》:护身符(護身符)  拼音:hù shēn fú
1.道士或巫师所画的似字非字的图形,或念过咒的物品,据说佩带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灾、保护生命。也称为「护符」。
2.比喻保护自己,使自己避免困难或被惩罚的人或物。《红楼梦》第七九回:「日日忙乱著,薛蟠娶过亲,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我同了玉格带上戴勤随缘儿,再带上十三妹那张弹弓,岂不是绝好的一道护身符么?」也称为「护符」。
《漢語大詞典》:符别
即傅别。古代的一种债券。分别为二,双方各持其一以为凭证。周礼·天官·小宰“四曰听称责以傅别” 汉 郑玄 注:“傅别,故书作傅辨, 郑大夫 读为符别, 杜子春 读为傅别。”参见“ 傅别 ”。
《漢語大詞典》:傅别
古代的券据。剖为二,双方执一以核对。周礼·天官·小宰:“四曰听称责以傅别。” 郑玄 注:“傅别,谓券书也……傅,傅著约束于文书;别,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 孙诒让 正义:“傅别则为手书大字,中字而别其札,使各执其半字……傅别札字半别。”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郑玄 注:“傅别,中别手书也。” 王国维 《观堂集林·秦阳陵虎符跋》:“ 汉 符传世者,其文刻於脊上,合之而后可读,如《周官》傅别之制。”
《漢語大詞典》:符告
唐 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新唐书·选举志下:“然是时仕者众,庸愚咸集,有伪主符告而矫为官者,有接承它名而参调者,有远人无亲而置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