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六符
符瑞
符契
相符
乾符
守符
铜符
麟符
符离
台符
珍符
州符
竹符
符命
允符
《漢語大詞典》:六符
谓三台六星的符验。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 应劭 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用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胶庠宗稷之典,六符十等之章,还闻 泰始 之风流,重覩 永平 之遗事,此又公之功也。” 明 章懋 《上洛阳刘阁老书》:“惟夜望六符之光,以致起居之颂而已。”
《國語辭典》:符瑞  拼音:fú ruì
吉祥的徵兆。《管子。水地》:「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
《國語辭典》:符契  拼音:fú qì
1.契约、合同。唐。白行简《李娃传》:「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證,然后阅之。」
2.相同、一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
《國語辭典》:符节(符節)  拼音:fú jié
1.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證。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證。《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唐。元结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2.形容相符合、吻合。《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國語辭典》:相符  拼音:xiāng fú
相当、一致。《儒林外史》第五○回:「本犯万里,年貌与来文相符。」《红楼梦》第四九回:「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心中闷闷不解。」
《漢語大詞典》:乾符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晋书·慕容儁载记:“寡君今已握乾符,类上帝,四海悬诸掌,大业集於身。”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陛下仰稽乾符,俯顺人志。” 清 姚鼐 《朱石君中丞视赈淮上途中见示长句次韵》之二:“山川极盛在一朝, 钟离 帝起乾符握。”
《漢語大詞典》:守符
居官任职,独掌一地之政。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帝御紫宸,千官毕贺,臣以守符外郡,不获称庆明庭。”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臣病苦餘日,圣恩垂怜,使转漕 湖 外,守符 泉 南。”
分類:居官任职
《漢語大詞典》:铜符(銅符)
(1).见“ 铜虎符 ”。
(2).见“ 铜鱼符 ”。
(3).铜制的封门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如不幸病故,则各有送终内官,启铜符出 北安门 。”
(4).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只问你取金丹寳鑑,铜符铁券并灵章等事。你若献我,万事皆休。”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麟符
亦作“麐符”。 古代朝廷颁发的麟形符节。新唐书·车服志:“皇太子监国给双龙符,左右皆十。两京、 北都 留守给麟符,左二十,右十九。”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虎节麟符抛不得,却将清景付閒人。”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手握麟符寄独专,宣扬圣諭务安边。”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玉帐佩麐符,曾见 潞州 传记室;兰臺抛凤管,空教司马忆清娱。”
《骈字类编》:符离(符离)
唐 韦应物 寄大梁诸友 昨日次睢阳,今夕宿符离。
《漢語大詞典》:台符(臺符)
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 唐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 应劭 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左右置相,以总吾喉舌之司;东西分臺,以斡我钧衡之任。居中如鼎足之峙,承上若台符之联。”
朝廷的诏书。北史·元暹传:“﹝ 暹 ﹞欲规府人及商胡富人财物,诈一臺符,誑诸豪等,云欲加赏。一时屠戮,所有资财生口,悉没自入。”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嘉祐 八年, 丰城 李君仪 为 袁州 军事推官。明年,被臺符,权知 萍乡县 事。”
《漢語大詞典》:珍符
珍奇的符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或谓且天为质闇,珍符固不可辞;若然辞之,是 泰山 靡记而 梁父 靡几也。”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言天道质昧,以符瑞见意,不可辞让也。” 唐 崔融 《进洛图颂表》:“陛下圣烈丰懿,应期首出,珍符炳烁,旷代罕闻。”《宋史·乐志十二》:“真人在御,来献珍符。”
《韵府拾遗 虞韵》:州符
天中记:萧结,庐陵人,五代时为祁阳县令,有州符下取竞渡船,结批其符云:秧开五叶,蚕长三眠。人皆忙迫讵任渡船。
《漢語大詞典》:竹符
(1).“ 竹使符 ”的省称。后汉书·百官志三:“尚符璽郎中四人。本注曰:旧二人在中,主璽及虎符、竹符之半者。”
(2).泛指地方长官印符。 唐 权德舆 《送孔江州》诗:“才子厌兰省,邦君荣竹符。” 宋 苏轼 《皇兄令史赠博州防御使傅平侯制》:“故具官令史,端厚有常,靖恭寡过,生不勒於保傅,没见思於族姻,宜分竹符,就赐茅社。” 清 曹寅 《书院瓶中杏花将残漫赠三绝句》之二:“慧色为谁延一日,竹符新调 锡山 泉。”参见“ 竹使符 ”。
《漢語大詞典》:竹使符
(1). 汉 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亦省称“ 竹使 ”。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处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 郑康成 周礼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
(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南朝 梁元帝 《侍中新渝侯墓志铭》:“三分竹使,再徙建旟。” 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 桃源 归思迷。” 宋 苏轼 《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 中山 保塞 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
(3).借指州郡长官。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诗:“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國語辭典》:符命  拼音:fú mìng
1.古代帝王受天命的象徵。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證治理国家。《魏书。卷一八。太武五王传。临淮王谭传》:「光武又无世及之德,皆身受符命,不由父祖。」
2.文体名。叙述天降祥瑞,歌颂君主。《文选》据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扬雄的〈剧秦美新〉、班固的〈典引〉等相继撰文,遂别立符命一类为文体。
《漢語大詞典》:允符
符合。 唐 韩愈 《祭裴太常文》:“兄皆指陈根源,斟酌通变,莫不允符天旨,克协神休。” 明 李贽 《王龙谿先生告文》:“正欲人知而信兮,不以未信而懈也,允符乎不厌不倦之理。”《花月痕》第七回:“况兼笔妙,迥似针神,允符月旦之评,不愧《霓裳》之咏。”
分類: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