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鞭笞  拼音:biān chī
1.用鞭子抽打。《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吒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之。」也作「鞭打」。
2.鞭策驱使。《汉书。卷四三。陆贾传》:「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
《漢語大詞典》:笞箠
亦作“ 笞棰 ”。亦作“ 笞捶 ”。 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國語辭典》:榜笞  拼音:bèng chī
鞭打捶击。《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也作「榜楚」、「榜箠」。
分類:鞭笞拷打
《國語辭典》:笞杖  拼音:chī zhàng
1.用杖抽打。《红楼梦》第一六回:「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
2.笞刑用的木杖。《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有半。」
分類:笞刑杖刑
《国语辞典》:笞骂(笞骂)  拼音:chī mà
鞭打斥骂。《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分类:鞭打斥骂
《漢語大詞典》:笞掠
拷打。《淮南子·时则训》:“﹝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笞掠,止狱讼。”后汉书·陈禅传:“及至,笞掠无筭,五毒毕加, 禪 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新唐书·刘贶传:“母病狂易,非笞掠不能安,左右皆亡去, 敦儒 日侍疾,体常流血,母乃能下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贾成之》:“吏不胜笞掠,强诬服。” 明 陆垹 《篑斋杂著·时务策》:“裸体笞掠,为辱已极,仁人之所深隐,况编伍乎,抵死乎,此其不审,甚非所以体天爱人。”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箠笞
鞭打。《韩诗外传》卷五:“箠笞暴国,一齐天下,莫之能倾,是大儒之勋也。”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八:“有家於此……登其堂,有孙攘臂欲箠笞其祖父,祖父欲愬於宾客,面发頳而不得语,此家寧可支长久耶?”
分類:鞭打
《漢語大詞典》:杖笞
杖击。 清 于成龙 《婚姻不遂之妙判》:“ 冯汝棠 者,贪富嫌贫,弃良即丑;利慾熏其良知,女儿竟为奇货。须知令甲无私,本宜惩究;姑念 緹縈 泣请,暂免杖笞。”
分類:杖击
《漢語大詞典》:笞挞(笞撻)
拷打。《书·益稷》“挞以记之” 孔 传:“笞挞不是者,使记识其过。”后汉书·崔寔传:“右趾者既殞其命,笞挞者往往至死,虽有轻刑之名,其实杀也。” 明 张居正 《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书》:“ 张进 本一火者耳,酒泼放肆,送内守备笞挞之,革其管事,法如是足矣。”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小不如意,呵谴笞挞。”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笞榜
见“ 笞搒 ”。
《漢語大詞典》:笞搒
亦作“ 笞榜 ”。 拷打。 宋 沈遘 《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 宋 陆游 《农家叹》诗:“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明 吴宽 《病项》:“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搒。” 清 唐孙华 《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侧闻此郡繁,颇亦费笞搒。”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笞责(笞責)
拷打责罚。旧五代史·世裘传二·李从曮:“左右或有过,未尝笞责。”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触讳:“ 蔡京 在相位,内外官司避其名,门下 薛昂 避之尤谨,家人犯者笞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台州民变会记》:“ 徐守 不待 张令 派差,自行带兵拿到种户两名,谓汝曹闻兵来始行芟除,显係刁玩,喝令笞责,锁带回县,勒罚洋四十元。”
《國語辭典》:笞辱  拼音:chī rù
鞭笞羞辱。《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漢語大詞典》:笞鞭
拷打。 汉 刘向 列女传·汉孝平王后:“自 刘氏 废,常称疾不朝会, 莽 敬惮哀伤,意欲嫁之,令立国将军 孙建世 子 豫 将医往问疾,后大怒,笞鞭旁侍御,因废疾,不肯起, 莽 遂不敢强也。” 清 陆嵩 《鬻儿行》:“是儿亲生不论价,但愿小过休笞鞭。”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笞罚(笞罰)
拷打责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
《漢語大詞典》:笞捶
见“ 笞箠 ”。
《漢語大詞典》:笞箠
亦作“ 笞棰 ”。亦作“ 笞捶 ”。 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