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笞罚(笞罰)
拷打责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
《漢語大詞典》:笞捶
见“ 笞箠 ”。
《漢語大詞典》:笞箠
亦作“ 笞棰 ”。亦作“ 笞捶 ”。 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韵府拾遗 支韵》:勿笞
后汉书郭躬传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一等勿笞诣金城
《国语辞典》:笞背  拼音:chī bèi
古代以竹板或荆条抽打背部的刑罚。
《漢語大詞典》:笞扑(笞撲)
亦作“ 笞扑 ”。 拷打。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昔予在 金陵 ,雅闻君能治 寧国 ,号令清省,絶少笞扑,民爱信之,异口同辞。”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白琼仙》:“此女一入门来,即欲觅死,以笞扑恐吓之,亦不惧。”
分類:拷打
《國語辭典》:笞刑  拼音:chī xíng
古代五刑之一。以竹板或小荆条抽打背部或臀部。自十下至五十下,分为五等。后亦以小竹板子折责。也称为「笞责」。
《漢語大詞典》:笞罪
应受笞刑的罪行。汉书·刑法志:“当斩右止,乃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賕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復有笞罪者,皆弃市。”
分類:笞刑罪行
《漢語大詞典》:笞搒
亦作“ 笞榜 ”。 拷打。 宋 沈遘 《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 宋 陆游 《农家叹》诗:“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明 吴宽 《病项》:“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搒。” 清 唐孙华 《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侧闻此郡繁,颇亦费笞搒。”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笞杀(笞殺)
谓拷打致死。汉书·高后纪:“﹝斩﹞ 吕禄 ,笞杀 吕嬃 。”
分類:拷打致死
《漢語大詞典》:髡笞
亦作“髠笞”。 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后汉书·史弼传:“詔书前后切却州郡,髡笞掾史。”魏书·刘昶传:“ 灵太后 召 清河王 懌 决其事,二家女髠笞付宫,兄弟皆坐鞭刑,徙配 敦煌 为兵。”
《国语辞典》:笞楚  拼音:chī chǔ
用木杖、竹板等抽打。《红楼梦》第二回:「他尊人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
《漢語大詞典》:笞法
施行笞刑的法规。汉书·景帝纪:“﹝ 景帝 ﹞詔有司减笞法,定箠令。”
《漢語大詞典》:搒笞
拷打。引申指折磨。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五年:“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宋 駙马 杨镇 从子 玠节 ,家富於资,守藏吏 姚溶 窃其银,惧事觉,诬 玠节 阴与 唐 ﹝ 广 ﹞ 益 二王通,有司搒笞,诬服。”
分類:拷打折磨
《漢語大詞典》:捶笞
杖击;抽打。荀子·富国:“名声足以暴炙之,威权足以捶笞之。” 杨倞 注:“捶、笞,皆杖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子胥 ﹞操鞭捶笞 平王 之墓。”
分類:杖击抽打
《韵府拾遗 支韵》:苦笞
梅尧臣诗仲尼著春秋贬骨尝苦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