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0,分6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落笔
笔端
彩笔
彩笔
下笔
笔砚
笔墨
御笔
笔力
笔下
投笔
笔底
载笔
载笔
健笔
《國語辭典》:落笔(落筆)  拼音:luò bǐ
1.下笔。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诗:「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他出口落笔,吟诗作赋,清新俊雅。」
2.堕笔。《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鲁肃》:「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分類:落笔下笔
《國語辭典》:笔端(筆端)  拼音:bǐ duān
笔头。指文章、文字或绘画。《旧唐书。卷一七八。郑畋传》:「逞谲诡于笔端,笼爱憎于形内。」《朱子语类。卷二○。论语。学而篇上》:「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便是。」
《高级汉语词典》:彩笔
彩色笔。即彩笔
分类:彩笔
《國語辭典》:彩笔(彩筆)  拼音:cǎi bǐ
画笔。如:「这个画家彩笔一挥,便是一幅好山好水。」
《國語辭典》:下笔(下筆)  拼音:xià bǐ
落笔为文或书画。《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
《漢語大詞典》:笔砚(筆硯)
亦作“ 笔研 ”。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國語辭典》:笔墨(筆墨)  拼音:bǐ mò
1.写字用的笔和墨。《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
2.比喻文章。汉。王充《论衡。乱龙》:「子骏汉朝智囊,笔墨渊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但只是笔墨相与,他家银钱大事,还不肯相托。」
3.亲手写的笔迹墨画。南朝梁。庾肩吾〈书品论〉:「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老残游记》第三回:「两边字画多半是时下名人的笔墨。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
4.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有时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技法上,笔指钩、勒、皴、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积等墨法。
《國語辭典》:御笔(御筆)  拼音:yù bǐ
天子亲写的文字。《北史。卷一九。魏献文六王传。彭城王协传》:「帝令协为露布,……及就,尤类帝文,有入见者,咸谓御笔。」《红楼梦》第五三回:「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
《國語辭典》:笔力(筆力)  拼音:bǐ lì
1.写字、作画时用笔的力量。《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彷佛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遒劲。」
2.文章的气势。唐。张祜 读始兴公传诗:「诗情光日月,笔力动乾坤。」
《國語辭典》:笔下(筆下)  拼音:bǐ xià
1.写作的能力。《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人也长的清清秀秀,笔下也还文从字顺。」《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前儿同席的那位边老大,他官场已多年了,情形熟悉得很,笔下也来得,你何不找他来斟酌斟酌呢?」
2.作者在写作书画所表现的整体风格及涵义。如:「笔下世界」。
《國語辭典》:笔下超生(筆下超生)  拼音:bǐ xià chāo shēng
超生,在此指宽宥或开脱。「笔下超生」即请求主事者在书写判状等文书时,用语从轻,将事情淡化,给予关系人开脱的机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王杰虽不是小人陷他,其祸都因小人而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三侠五义》第三九回:「犯人实实罪该万死,惟求相爷笔下超生。」
《漢語大詞典》:投笔(投筆)
谓弃文而就他业。多指弃文就武。 唐 魏徵 《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宋 杨万里 《送谈星辰许季升》诗:“ 许子 儒冠怨误身,如今投笔説星辰。”《瑟榭丛谈》卷下引 清 蔡莘腴 《龙门即事》诗:“投笔何须侯万里,飞书尚欲辟千人。”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批龙探虎知无我,投笔荷戈更有谁?”参见“ 投笔从戎 ”。
分類:弃文
《國語辭典》:投笔从戎(投筆從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汉代班超因家贫而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后辍业而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典出《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后指弃文从军以卫国建功。《孽海花》第二五回:「你道珏斋为何安安稳稳的抚台不要做,要自告奋勇去打仗呢?虽出于书生投笔从戎的素志,然在发端的时候,还有一段小小的考古轶史。」
分類:立功西域
《漢語大詞典》:笔底(筆底)
犹笔下。 唐 刘禹锡 《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懂得他们性格中最细微的部分时,人物才能在作家笔底活起来。”
《漢語大詞典》:载笔(載筆)
南 北朝 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梁书·任昉传:“ 昉 雅善属文,尤长载笔。” 明 徐贲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诗:“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艸野载笔,黑白混淆,优者足补史册之遗,下者转昧是非之实。”
《漢語大詞典》:载笔(載筆)
(1).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笔,谓书具之属。” 孔颖达 疏:“史,谓国史,书録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 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宋 苏轼 《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官宿其业,已奏杀青之书。”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载笔者,固未有若 迁 固 者矣。”
《國語辭典》:健笔(健筆)  拼音:jiàn bǐ
雄健的文笔。比喻人善于为文或借指文章气势雄健。南朝陈。徐陵〈让五兵尚书表〉:「虽复陈琳健笔,未尽愚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