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93,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光笔
劣笔
迎笔
尹卿笔
译笔
杂笔
攒笔
钢笔
怼笔
断笔
伏笔
笔政
笔针
笔簪
笔悬
《国语辞典》:光笔(光笔)  拼音:guāng bǐ
一种装在笔状物内,具有纤维光导体的超小型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用它对著阴极射线管萤幕,可以直接在萤幕上进行测量或改变显示的性质。也称为「光枪」。
《国语辞典》:劣笔(劣笔)  拼音:liè bǐ
1.品质不佳的笔。如:「我的经验不足,时常购买到劣笔。」
2.书法中的败笔处。如:「他的草书字体,劣笔处甚多。」
《韵府拾遗 质韵》:迎笔(迎笔)
吕祖谦诗簿书高没人迎笔风摧枮
《漢語大詞典》:尹卿笔(尹卿筆)
唐 尹思贞 文笔严峻,风厉善政,不徇私情,当时称其为 尹卿 笔。旧唐书·尹思贞传:“时卿 侯知一 亦厉威严,吏人为之语曰:‘不畏 侯卿 杖,惟畏 尹卿 笔。’”
《國語辭典》:译笔(譯筆)  拼音:yì bǐ
译文的文笔风格。如:「译笔流畅」。
《漢語大詞典》:杂笔(雜筆)
文体名。随意抒写,不拘形式的作品。北史·邢虯传:“所作碑颂杂笔三十餘篇。”隋书·经籍志四:“《前汉杂笔》十卷,《吴晋杂笔》九卷。”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集议必於朝,私议则於家,议犹是也,而为论著,説辨相益,遂成鼎足,杂笔所兼,三科并进矣。”
《漢語大詞典》:攒笔(攢筆)
众多的笔。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赋成攒笔写,歌出满城传。”
分類:众多
《國語辭典》:钢笔(鋼筆)  拼音:gāng bǐ
1.金属笔尖,内有吸存墨水管的笔。
2.在钢版的蜡纸上写油印文件所用的笔。也称为「铁笔」。
《漢語大詞典》:怼笔(懟筆)
出于怨恨的记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谢韩二公论选妃:“ 王弇州 《考误》中驳 焦 云:此 泌阳 懟笔,盖阴刺中宫之擅夕,而讥 谢公 之从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桂见山霍渭崖:“ 桂 因移怒於 王 ,直至夺其世爵,且令 董中峯 玘 於 武庙 实録中,讥刺 文成 纵兵刼掠, 南昌 为之空,皆懟笔也。”
分類:怨恨记载
《漢語大詞典》:断笔(斷筆)
止笔不书。谓停止著述。 北齐 魏收 《上〈魏书〉十志启》:“晚始撰録,弥歷炎凉,採旧增新,今乃断笔。”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获麟将断笔,呕凤始成《玄》。”
《國語辭典》:伏笔(伏筆)  拼音:fú bǐ
写作时为下文预先安排情节发展线索的笔法。如:「这几句话很重要,是为后面情节发展的伏笔。」
《漢語大詞典》:笔政(筆政)
(1).指编辑工作。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復次,当时掌理《苏报》笔政,由余一人,略如上述。” 郭沫若 《文艺论集集外·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论辩借新闻杂志以发表,而主持笔政者衡文亦大都以‘名’之分铜而定其斤两。”
(2).指旧时衙门里的师爷或掌管文书的吏员等。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还有一班好事的,虽然与他无干,也要知道这科的鼎甲是谁;又有那些跟班的笔政爷们等,更要窃听个消息,预备大人跟前当个鲜明差使。”
《骈字类编》:笔针(笔针)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 经疾史恙万片恨,墨炙笔针如有神。
《漢語大詞典》:笔簪(筆簪)
犹簪笔。谓掌皇帝起居注的侍臣插笔于耳旁以备随时记事。 宋 赵抃 《过铁山铺寄交代吴龙图》诗:“三院笔簪曾对直, 两川 兵印復交承。”
《漢語大詞典》:笔悬(筆懸)
文具名。用以悬挂毛笔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