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0,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渴笔
黛笔
笔仗
笔战
笔后
笔牍
意笔
措笔
笔兴
笔髓
短笔
正笔
笔公
班笔
狂笔
《國語辭典》:渴笔(渴筆)  拼音:kě bǐ
用含墨较少的笔书写,字间有露白的枯笔。《雅俗稽言。卷三三。字学。渴笔》:「唐徐浩书张九龄司徒告身,多渴笔,谓枯无墨也,在书法最难。」
《高级汉语词典》:黛笔
古代妇女画眉之笔
《國語辭典》:笔仗(筆仗)  拼音:bǐ zhàng
1.笔迹、笔墨。明。高明《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细端详,这是谁笔仗?觑著他教我心儿好感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记得那『八股』的范围格局,那文章的魄力之厚薄,气机之畅塞,词藻之枯腴,笔仗之灵钝,古文时文,总是一样的。」
2.笔战。如:「他俩常因意见不同而在报章杂志上打笔仗,私下却是极要好的朋友。」
《國語辭典》:笔战(筆戰)  拼音:bǐ zhàn
1.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进行辩论。
2.以笔代枪,进行攻心战略。如:「我们要对敌人发动笔战。」
3.执笔手颤抖。宋。张舜民 自题画扇诗:「眼昏笔战谁能画,无奈霜纨似月圆。」
分類:文字争论
《骈字类编》:笔后(笔后)
卫夫人笔阵图见上
《漢語大詞典》:笔牍(筆牘)
(1).犹纸笔。泛指文具。战国策·齐策六:“ 君王后 病且卒,诫 建 曰:‘羣臣之可用者某。’ 建 曰:‘请书之。’ 君王后 曰:‘善。’取笔牘受言。”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王满生 籍笔牘,书之曰:‘社稷且危,傅之於膺。’”
(2).犹文牍。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州郡有忧,能治章上奏,解理结烦,使州郡连事,有如 唐子高 、 谷子云 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清 唐孙华 《寿座主讲学仇先生二十六韵》:“请求无笔牘,著述有籤縢。”
《漢語大詞典》:意笔(意筆)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以简练之笔墨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的意趣。也叫写意。 秦牧 《艺海拾贝·粗犷与细腻》:“偶然翻阅 齐白石 的画册,从里面一些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漢語大詞典》:措笔(措筆)
下笔。指写作或绘画。北史·徐招传:“ 招 少好法律及朝廷旧事,发言措笔,常欲辩析秋毫。”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 刘禹锡 作《金陵》诗云:‘千寻铁锁沉 江 底,一片降旗出 石头 。’当时号为絶唱…… 白乐天 读之曰:‘我知后人不復措笔矣。’” 明 顾元庆 夷白斋诗话:“公禀天地之正气,融而为江河,结而为山岳,言而为有声之絶景矣。丹青之士,安能措笔哉?”
《漢語大詞典》:笔兴(筆興)
运笔写作时的兴味。 清 谢章铤 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二:“《水调歌头》之十三字,或竟作一句,或分作两句,则视填者笔兴之所至矣。” 清 谢章铤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四:“词体虽分句读,而作者笔兴所及,时有变化。”
《漢語大詞典》:笔髓(筆髓)
指书法精髓。 宋 李洪 《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
分類:书法精髓
《國語辭典》:短笔(短筆)  拼音:duǎn bǐ
谦称自己文笔拙劣。《南史。卷二四。王镇之传》:「况仆托慕末风,窃以叙德为事,但恨短笔不足书美。」
《漢語大詞典》:正笔(正筆)
即正书、正楷。 唐 窦臮 《述书赋》上:“ 武子 ( 范寧 )正笔,颇全古质。”参见“ 正书 ”、“ 正楷 ”。
分類:正书正楷
《漢語大詞典》:笔公(筆公)
北魏 古弼 的绰号。魏书·古弼传:“ 弼 头尖, 世祖 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分類:绰号
《漢語大詞典》:班笔(班筆)
典出后汉书·班超传:“﹝ 超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輟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効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后以“班笔”比喻文书琐事。 唐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班 笔行看掷, 黄陂 莫漫澄。” 金 李俊民 《酹江月·承济之和复用元韵》词:“未著 祖 鞭,先投 班 笔,老恨无才力。” 明 沈鲸《鲛绡记·成婚被拿》:“ 温 臺已遂室家谋, 班 笔须从盛世投。”
分類:文书琐事
《漢語大詞典》:狂笔(狂筆)
指狂放恣肆的书画笔法。 唐 孟郊 《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诗:“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 宋 苏轼 《题李景元画》诗:“闻説神仙 郭恕先 ,醉中狂笔势澜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