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0,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凌云笔
枯笔
著笔
笔秃
双笔
笔正
当笔
持笔
奇笔
书笔
戏笔
笔工
行笔
笔谈
败笔
《漢語大詞典》:凌云笔(凌雲筆)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本为赞扬 庾信 笔势超俗,才思纵横出奇,后遂以“凌云笔”泛指为文作诗的高超才华。 宋 辛弃疾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词:“问 东湖 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金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诗之三:“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清 王掞 《虹友兄斋同汉槎夜话》诗:“知君具有凌云笔,得藉 陈汤 返 汉 京。”
《漢語大詞典》:枯笔(枯筆)
(1).犹秃笔。多用为谦词。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之二:“著书洒风雨,枯笔束如林。” 宋 陆游 《幽居述事》诗之四:“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闲居。” 元 方夔 《杂兴》诗之四:“勘破世纷无一事,又拈枯笔续前编。”
(2).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程邃 ﹞善画山水,纯用枯笔。” 邵宇 《谈木版水印画》:“刻版和印刷艺人们,根据原画的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既可做到细致入微,也可做到粗犷奔放,无论是枯笔的劲健断续,饱墨的水意荡漾,都能表达尽致。”
《国语辞典》:著笔(著笔)  拼音:zhuó bǐ
用笔、落笔,即写作。如:「他在桌前正准备著笔为文。」
《骈字类编》:笔秃(笔秃)
唐 杜牧 寄唐州李玭尚书 书功笔秃三千管,领节门排十六双。
《漢語大詞典》:双笔(雙筆)
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汉官仪:“尚书令僕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旧唐书·李峤传:“﹝ 李嶠 ﹞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后以“双笔”为颂人出任官职或文才出众之词。 唐 韩翃 《送中兄典邵州》诗:“百城兼领 安南 国,双笔遥挥 王左君 。” 宋 陈师道 《再酬智叔见赠》:“论文正可簪双笔,譊舌行看赐上樽。” 宋 岳珂 桯史·状元双笔:“ 王沂公 始就乡举, 珏 偶俟其姻于棘围之外遇之,明日以双笔要而遗之,曰:‘公必冠多士,位宰相,它日无相忘。’”
《骈字类编》:笔正(笔正)
唐书柳公权传见笔法下
《漢語大詞典》:当笔(當筆)
(1).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 肃宗 至德 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 德宗 贞元 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执笔。’迄今为故事曰当笔。”后称主政为“当笔”。宋史·高宗纪五:“﹝ 绍兴 七年九月﹞癸酉,命参知政事轮日当笔,权三省事,更不分治常程。”
(2).指主持撰拟文稿。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 神宗 徽猷阁 成,告庙祝文, 东坡 当笔。”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上终不悦,逮升祔二后赦文, 孙抃 承旨当笔。”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故事,两制差除,必宰相当笔。”
《國語辭典》:持笔(持筆)  拼音:chí bǐ
执笔为文。《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一。滦阳续录》:「俄见真人若持笔判断者,度必邪魅事。」
《漢語大詞典》:奇笔(奇筆)
(1).谓奇妙的书法。新唐书·张旭传:“ 旭 因问所藏,尽出其父书, 旭 视之,天下奇笔也,自是尽其法。”
(2).指新奇的文笔。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易安 《声声慢》一闋,连下十四叠字……然此不过奇笔耳,并非高调。”
《骈字类编》:书笔(书笔)
唐书艺文志谢朏书笔仪二十卷
分类:书笔
《漢語大詞典》:戏笔(戲筆)
随意戏作的诗文书画。 宋 惠洪 《题〈墨梅山水图〉》:“ 华光 老人,眼中阁烟雨,胸次有丘壑,故戏笔和墨,即江湖云石之趣,便足春色,不可收畜也。”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然则古文苑所载六篇,惟《大小言》辞气滑稽,或当是一时戏笔。”红楼梦第三八回:“诗餘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漢語大詞典》:笔工(筆工)
(1).制笔工人。说郛卷七三引 后蜀 潘远 《记文谭》:“ 南朝 有姥善作笔,以胎髮作者尤佳。又有笔工名 铁头 ,能莹管如玉,世莫传其法。” 宋 梅尧臣 《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笔工 诸葛高 ,海内称第一。”
(2).书画工匠。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有笔工善画水,召使画便厅掩障。”
《國語辭典》:行笔(行筆)  拼音:xíng bǐ
1.写毛笔字时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
2.作文章。宋。邵雍 无苦吟:「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
《國語辭典》:行文  拼音:xíng wén
1.推行文治教化。《史记。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汉书。卷八一。匡衡传》:「偃武行文,将欲度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
2.作文。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3.官厅的公文往来。《儒林外史》第一回:「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来做官。」《文明小史》第一回:「齐巧这年春天,正逢岁试,行文下去,各学教官传齐廪生,携带门斗,知会了文武童生,齐向府中进发。」
《國語辭典》:笔谈(筆談)  拼音:bǐ tán
1.随兴书写,不拘文体的笔记文章。如宋。沈括著有《梦溪笔谈》。
2.以书写或输入文字沟通。如:「声带开刀那几天,我只能用笔谈的方式与人互动。」
《國語辭典》:败笔(敗筆)  拼音:bài bǐ
1.用坏了的笔。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败笔,蘸饱了墨,把纸相了一会,一气就写了一行。」
2.书画或诗文中的疵病。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卷六。子弟诫》:「败笔涴墨,瘝子弟职。」《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从通部以至一回,乃至一句一字,都是从龙门笔法来的,安得有此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