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锋芒毕露(鋒芒畢露)  拼音:fēng máng bì lù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比喻人好表现自己,不够沉稳。如:「他说话做事总是那样锋芒毕露,从不懂得谦虚。」
《漢語大詞典》:锋铩(鋒鎩)
指笔锋,笔势。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此 明 时搨本,锋鎩已无,殊乏机韵。”
分類:笔锋笔势
《漢語大詞典》:蹲锋(蹲鋒)
毛笔书写的一种笔势。凡作趯笔时,用力一顿,随将笔锋上挑,称为蹲锋。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侧者,点也。而谓之侧者,侧下笔使笔锋右顾,审其势而侧之,故名。若止言点,则不明顾右,无蹲锋向背之势矣。”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趯者,挑也。而谓之趯者,其法借势於努,蹲锋得势而出,期於倒收。”
《漢語大詞典》:鹄峙鸾翔(鵠峙鸞翔)
形容笔势挺拔而飘逸。 清 蒲松龄 《拟上万几之暇临摹法书特赐诸臣御书名一幅群臣谢表》:“迨后 羲 献 齐名,喜行间之縈蛇綰蚓; 柳 颜 并著,惊纸上之鵠峙鸞翔。”
《國語辭典》:颤笔(顫筆)  拼音:zhàn bǐ
一种书画家的用笔方式。运笔时,笔势呈现颤动弯曲而显得遒劲有力。也作「战笔」。
《漢語大詞典》:颤掣(顫掣)
中国 书画技法之一。笔势颤动飘移的技法。 元 汤垕 画鉴·唐画:“ 周文矩 画人物,宗 周昉 ,但多颤掣笔。是其学其主 李重光 画法如此。” 明 茅一相 《绘妙·唐希雅》:“学 江 南 李后主 金错刀,书有一笔三过之法,虽若甚瘦,而风神有餘,变而为画,故颤掣三过处,书法存焉。”参见“ 颤笔 ”。
《國語辭典》:颤笔(顫筆)  拼音:zhàn bǐ
一种书画家的用笔方式。运笔时,笔势呈现颤动弯曲而显得遒劲有力。也作「战笔」。
《漢語大詞典》:沙笔(沙筆)
一种用墨少,笔势遒劲,笔画中有丝丝露白的书画笔法。亦称渴笔或飞白。 明 徐树丕 《识小录·飞白》:“飞白字之名,书家例知之。但不晓作何状。予按 王应 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遒劲,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据此,则如今篆书之渴笔,俗所谓沙笔是也。”
《國語辭典》:渴骥奔泉(渴驥奔泉)  拼音:kě jì bēn quán
口渴的骏马急奔向甘泉。用以比喻劲急矫健的样子。《新唐书。卷一六○。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國語辭典》:鸾翔凤翥(鸞翔鳳翥)  拼音:luán xiáng fèng zhù
本指鸾飞凤舞。语出晋。陆机 浮云赋:「鸾翔凤翥,鸿惊鹤奋。鲸鲵溯波,鲛鳄冲道。」后比喻书法家运笔神妙。唐。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漢語大詞典》:鸾跂鸿惊(鸞跂鴻驚)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宋 黄伯思 《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以韵语题 河南 王氏 所藏《子敬帖》云:……才披尺许目增明,鸞跂鸿惊欲飞逝。”
《國語辭典》:鸾飘凤泊(鸞飄鳳泊)  拼音:luán piāo fèng bó
1.形容书法神妙飘逸。宋。杨万里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诗:「独遗无邪四个字,鸾飘凤泊蟠银钩。」也作「凤泊鸾飘」。
2.比喻夫妻离散。如:「原本是对恩爱相随的夫妻,后来却因故鸾飘凤泊,各自独居到老。」也作「凤泊鸾飘」。
《漢語大詞典》:鸾回凤舞(鸞廻鳳舞)
形容书法笔势优美飞动。 明 于慎行《穀山笔麈·纪述二》:“字画遒劲,鸞廻凤舞,濡毫挥洒,顷刻而成。”
《漢語大詞典》:鸾翱凤翥(鸞翺鳳翥)
比喻字体飘逸,笔势飞动。 唐 韩愈《石鼓歌》:“鸞翱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参见“ 鸞翔凤翥 ”。
《國語辭典》:龙蛇飞动(龍蛇飛動)  拼音:lóng shé fēi dòng
龙在飞跃,蛇在摆动。形容书法的笔势苍劲有力,自然生动。宋。苏轼 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水浒后传》第三七回:「在照壁上龙蛇飞动,挥下碗口大小的二十八字。」
《漢語大詞典》:龙伸蠖屈(龍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三臺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 河北 胶东 之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