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94,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笑哗
嘻笑
惊笑
山笑
献笑
谄笑
喜笑
嗤笑
陪笑
笑云
浓笑
谐笑
宴笑
笑面
前笑
《漢語大詞典》:笑哗(笑譁)
大声哄笑。 宋 苏轼 《泗州除夜黄师是送酥酒》诗之一:“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譁。”
分類:大声哄笑
《國語辭典》:嘻笑  拼音:xī xiào
1.勉强而笑。《汉书。卷五二。灌夫传》:「夫行酒,至鼢,鼢膝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毕之!』」
2.欢笑。《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试问他来历备细,那小孩子应答如流,语言清朗,……不怕面生,就像自家屋里一般嘻笑自若。」《红楼梦》第五六回:「那边有几个女孩儿做针线的,也有嘻笑顽耍的。」
3.嘲笑。《新唐书。卷一八一。陈夷行等传。赞曰》:「宰相王缙以缘业事佐代宗,于是始作内道场,昼夜梵呗,冀穰寇戎,大作盂兰,肖祖宗像,分供塔庙,为贼臣嘻笑。」
《漢語大詞典》:惊笑(驚笑)
惊讶讥笑。新唐书·魏元忠传:“故 汉 拜 韩信 ,举军惊笑; 蜀 用 魏延 ,羣臣觖望。”
分類:惊讶讥笑
《漢語大詞典》:山笑
(1).方言。山洪暴发。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吉州 江水之东有二山……自 建炎 己酉岁忽洪水发於两山,土人谓之山笑。”
(2).人熊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兽畜·狒狒:“新论:‘人熊,一名山笑。’”
分類:方言暴发
《漢語大詞典》:献笑(獻笑)
(1).露出笑容。庄子·大宗师:“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 陈鼓应 注:“形容内心适意自得而於自然中露出笑容。”
(2).犹见笑。被人笑话。《梁书·刘孝绰传》:“既闕 子幼 南山 之歌,又微 敬通 渭水 之赋,无以自同献笑,少酬褒诱。” 宋 朱熹 《〈楚辞后语·目录〉序》:“《高唐》卒章,虽有‘恩万方,忧国害,开圣贤,辅不逮’之云,亦屠儿之礼佛,倡家之读耳,几何其不为献笑之资,而何讽一之有哉!”
(3).故作笑容以取悦于人。 宋 黄庭坚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之八:“献笑果不情,貌亲初不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只见一个娼妇,站在门首献笑,好生面善。”
《國語辭典》:谄笑(諂笑)  拼音:chǎn xiào
强作笑容以奉承讨好他人。《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谄笑胁肩,赚他上手。」
分類:强笑
《國語辭典》:喜笑  拼音:xǐ xiào
高兴得笑了。《汉书。卷七一。隽不疑传》:「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
《國語辭典》:嗤笑  拼音:chī xiào
讥笑、嘲笑。《隋书。卷七三。循吏传。梁彦光传》:「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也作「蚩笑」。
分類:嗤笑讥笑
《國語辭典》:陪笑  拼音:péi xiào
对人装出笑脸。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我伤心有似热油浇,他那里忙陪笑。」《红楼梦》第二一回:「贾琏听说,忙陪笑央求道:『好人,赏我罢。我再不赌狠了。』」也作「赔笑」。
《韵府拾遗 文韵》:笑云(笑云)
杨慎田家喜晴诗风花闪日日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
《漢語大詞典》:浓笑(濃笑)
大笑。 唐 李贺 《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
分類:大笑
《漢語大詞典》:谐笑(諧笑)
戏笑;嘻笑。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性情渐浩浩,谐笑方云云。”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每慨然论事杂以谐笑,若能轻外物者而喜谈古今豪杰事以况。” 碧野 《没有花的春花》第十一章:“一个议论声夹带着谐笑:‘说不定仰天叫屁股眼要吃红辣椒呀!’”
分類:戏笑嘻笑
《漢語大詞典》:宴笑(讌笑)
宴饮欢笑。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献酬交错,宴笑无方。” 晋 傅咸 《感别赋》:“步虚宇以低迴,想宴笑之餘暉。”
宴饮笑乐。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遣 芳 归藩于 齐 ,以避皇位”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又於 广望观 上,使 怀信 等於观下作 辽东 妖妇,嬉褻过度,道路行人掩目,帝於观上以为讌笑。” 元 揭傒斯 《祭赵供奉文》:“讌笑语言,如金如玉,期君九霄,望君百禄。”
《漢語大詞典》:笑面
(1).笑容。 金 元好问 中州集·王革:“初,在 太原 作诗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
(2).指带笑容的假面具。 清 曾廷枚 《古谚闲谭·嗔拳谚》:“ 江 淮 俗,每作诸戏,必先设嗔拳笑面,村野之人,以腊末作之,不知其所谓也。《岁时记》云‘邨人逐除’。今南方为此戏者,必戴假面,作勇力之势,谓之嗔拳。今谚云:‘嗔拳不打笑面。’似本此。”
《韵府拾遗 啸韵》:前笑
苏轼诗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