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笃信(篤信)  拼音:dǔ xìn
1.专厚于诚信。《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2.深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至于光武之世,笃信斯术。」
《漢語大詞典》:笃信好学(篤信好學)
谓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论语·泰伯:“子曰:‘篤信好学,守死善道。’”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若夫篤信好学,志在生民者,略有三数。”
《国语辞典》:笃信好古(笃信好古)  拼音:dǔ xìn hào gǔ
专心勤学古代典籍。明。刘基〈陈司户墓志铭〉:「慱贯经史,蜚声庠序,而弗竞弗来,笃信好古,荐辟数不就。」也作「笃学好古」、「笃志爱古」。
《漢語大詞典》:笃信好学(篤信好學)
谓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论语·泰伯:“子曰:‘篤信好学,守死善道。’”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若夫篤信好学,志在生民者,略有三数。”
《漢語大詞典》:敦信
(1).犹笃信。逸周书·太子晋:“君有广德,分任诸侯而敦信。”
(2).尊重信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雄州 奏 辽 改筑 新城 。帝谓辅臣曰:‘ 景德 誓书有无创修城池之约,今此何也?’ 陈尧叟 曰:‘彼先违誓修城,亦此之利也。’帝曰:‘岂若遗利而敦信乎?宜令边臣詰其违约,止之。’”
《漢語大詞典》:正信
(1).佛教语。笃信正法之心。《维摩经·方便品》:“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唐 白居易 《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起正信,见本觉。”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苟无以耸动瞻视何以表真悟而啟正信哉。”
(2).谓笃信公理道义之心。 唐 元结 《与韦洪州书》:“里有正信之士为辩之,然后邻家通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当彼流离异地,虽不遽忘其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
《漢語大詞典》:志古
谓笃信古道。语本《孔子家语·五仪》:“生今之世,志古之道。” 清 蒋涟 《〈于忠肃公集〉序》:“余读公之文,而益知公之所以致此者,固由天挺奇姿,而亦由於积学志古,有所慕效而成。”
分類:笃信古道
《漢語大詞典》:崇笃(崇篤)
崇尚笃信。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復有云者,欲公崇篤斯义。”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若夫崇篤久要,不随势利为厚薄,不敢望於今之君子也。”
分類:崇尚笃信
《漢語大詞典》:佛心天子
指 南朝 梁武帝 。因其笃信佛教,故称。《碧岩录·第一则评唱》:“ 武帝 尝披袈裟,自讲放光般若经……人谓之‘佛心天子’。”
《國語辭典》:溺信  拼音:nì xìn
笃信、迷信。《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晚乃溺信佛道,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饭而已。」
分類:迷信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