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43,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子母竹
梓竹
报竹平安
竹板歌
竹筴鱼
竹地雷
竹竿舞
竹简文
竹节鞭
竹节虫
竹节蓼
竹批儿
竹蜻蛉
竹蜻蜓
竹陀螺
《漢語大詞典》:子母竹
竹子的一种。又名慈竹。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南中生子母竹,今之慈竹也。”
分類:竹子
《骈字类编》:梓竹
汉书罽宾国传见槐类下
《国语辞典》:报竹平安(报竹平安)  拼音:bào zhú píng ān
报告竹子生长得很好,平安无事。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植下》:「卫公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后用为代称报平安的家信。简称为「竹报」。也作「平安竹报」、「竹报平安」。
《国语辞典》:竹板歌  拼音:zhú bǎn gē
一种流行于闽西、广东一带客家地区的民间曲艺。演唱时手持竹板,边敲边唱,称为「竹板歌」。旧时乞丐多以此卖艺乞食,故也称为「乞食歌」。
《国语辞典》:竹筴鱼(竹筴鱼)  拼音:zhú jiá yú
一种食用鱼。硬骨鱼类鲈目竹筴鱼科。体型为纺锤形,背部呈青黄色,腹部呈银白色。属回游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及温带水域,捕食浮游生物维生,是肉质极佳的食用鱼。
分类:种食食用
《国语辞典》:竹地雷  拼音:zhú dì léi
竹陀螺的别名。参见「竹陀螺」条。
《国语辞典》:竹竿舞  拼音:zhú gān wǔ
一种舞蹈表演。由两个表演者两手各持竹竿的一端,配合音乐节奏左右来回开合,其他表演者以单脚在竹竿间跳跃,避免被夹到。如:「这场竹竿舞十分精彩,连观众们都纷纷加入表演,一起同乐。」
《国语辞典》:竹简文(竹简文)  拼音:zhú jiǎn wén
旧时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目前所见最早的竹简文字实物属战国时期,秦、汉、魏晋时亦多有遗简出土。其内容广泛,如记载陪葬物品的清单(即遣策)、律法、官府文书、卜筮历算(即日书)、故事、议论等,此外尚有甚多珍贵古籍,如西元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即出土《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尉缭子》、《六韬》诸书;至于在两汉边陲地区的竹简,则大多为与戍务相关的文书。凡此皆有助于深入探究古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并可据以校勘整理文献古籍。
《国语辞典》:竹节鞭(竹节鞭)  拼音:zhú jié biān
武器名。一种有节的铁鞭。
《国语辞典》:竹节虫(竹节虫)  拼音:zhú jié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直翅目竹节虫科。身体、触角及脚均细长,呈绿或褐色。可随不同的光、温度与湿度而改变体色,并以此自卫。以植物的叶片为主食,蜥蜴、鸟类及蜘蛛均为其天敌。因体节分明,酷似竹子而得名。
《国语辞典》:竹节蓼(竹节蓼)  拼音:zhú jié liǎo
植物名。蓼科竹节蓼属。茎及枝扁平多节,绿色。叶多退化,偶见于幼茎前端,披针状菱形。花细小,簇生节上,淡红色或白色。可供观赏,亦可入药,茎、枝捣汁,对蜈蚣咬伤极有疗效。
《国语辞典》:竹批儿(竹批儿)  拼音:zhú pī ér
劈成细条的竹子。如:「旧时,大人常拿些竹批儿做灯笼给小孩玩。」
《国语辞典》:竹蜻蛉  拼音:zhú qīng líng
一种童玩。参见「竹蜻蜓」条。
分类:童玩
《国语辞典》:竹蜻蜓  拼音:zhú qīng tíng
一种童玩。在螺旋桨状的竹片中央插入细竹棒作轴,状似蜻蜓,搓转细轴,可使其飞转而出。也称为「竹蜻蛉」。
《国语辞典》:竹陀螺  拼音:zhú tuó luó
一种传统中国童玩。以竹制成,将圆木心穿越竹筒中央而成竹轴,另用竹篦绑上细绳,以便施力掷放竹陀螺,使其旋转。其两侧各有一长方形小洞,上覆薄木片,旋转时可发出响亮的嗡嗡声。也称为「竹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