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43,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赵孟淳(字 子真 号 竹所、虚闲野叟、虚閒野叟 )
竹蓑笠翁
陈翥(字 子翔 号 咸聱子、铜陵逸民、桐竹君 )
陈传(字 竹溪 )
耶律撒剌竹
潘祖仁(字 亨父 号 竹隐老人 )
廖正一(字 明略 号 竹林居士 )
吴哲(号 竹西 )
谢薖(字 幼槃 号 竹友 别称 二谢 )
张常清(世称 竹马先生 )
周紫芝(字 少隐、少蕴 号 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静寄老翁 )
黄龟年(字 德邵 号 竹溪先生 )
释可观( 戚 字 宜翁 号 解空、竹庵 别称 法界庵主 )
释士圭(别称 鼓山圭、竹庵圭、明眼 士圭 号 竹庵、老禅 史 )
其它辞典(续上)
张昭子(字 竹处 )赵孟淳(字 子真 号 竹所、虚闲野叟、虚閒野叟 )
竹蓑笠翁
陈翥(字 子翔 号 咸聱子、铜陵逸民、桐竹君 )
陈传(字 竹溪 )
耶律撒剌竹
潘祖仁(字 亨父 号 竹隐老人 )
廖正一(字 明略 号 竹林居士 )
吴哲(号 竹西 )
谢薖(字 幼槃 号 竹友 别称 二谢 )
张常清(世称 竹马先生 )
周紫芝(字 少隐、少蕴 号 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静寄老翁 )
黄龟年(字 德邵 号 竹溪先生 )
释可观( 戚 字 宜翁 号 解空、竹庵 别称 法界庵主 )
释士圭(别称 鼓山圭、竹庵圭、明眼 士圭 号 竹庵、老禅 史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昭子,字竹处。与赵必𤩪有唱和。事见《宋东莞遗民录》卷上。今录诗二首。全粤诗·卷四九
张昭子,字竹处。东莞人。与赵必𤩪交游唱酬。事见清陈伯陶《宋东莞遗民录》卷上。诗二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翥,字子翔,号咸聱子,又号铜陵逸民、桐竹君。仁宗庆历、皇祐间布衣,好植桐竹。有《桐谱》一卷。今录诗十首。全宋文·卷九三○
陈翥,字子翔,号咸聱子,又号铜陵逸民,池州铜陵(今安徽铜陵)人,仁宗时布衣。闭户著书,虽家人,非时不见,时称「闭门先生」。好植桐竹,又号桐竹君。著有《桐谱》一卷(存)。见《桐谱》,《明一统志》卷一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传,字竹溪(《淳熙三山志》卷三五),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曾官屯田郎中(《苏魏公集》卷三一《职方员外郎陈传可屯田郎中制》)。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皇族。道宗清宁中,累官殿前都点检,与耶律重元谋乱。时帝猎滦河,重元军仓卒战败。撒剌竹在猎场,劫猎夫援之,战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字明略,号竹林居士。廖正古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哲宗元祐六年,召试馆职,除正字。直声颇著,出知常州。绍圣间,贬信州玉山监税,入元祐党籍。有《竹林集》,一云有《白云》、《云溪》二集。全宋诗
廖正一,字明略,号竹林居士,安州(今湖北安陆)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七)。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秘书省正字。六年,除秘阁校理(《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一二)。绍圣二年(一○九五),知常州(《咸淳毗陵志》卷八)。入党籍,贬监玉山税,卒。有《白云集》、《竹林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六有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二五三○
廖正一,字明略,号竹林居士,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元丰二年进士,历秘书省正字,出知常州。尝居言路,因入元祐党籍。有《白云》、《云溪》二集,已佚。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诗纪事》卷二七,《元祐党人传》卷八。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九八
吴哲,号竹西,徽宗时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幼槃,号竹友。谢逸弟。工诗文,兄弟齐名,同学于吕希哲,时称二谢。尝为漕司荐,报罢。以琴棋诗酒自娱,终身励行,老死布衣。有《竹友集》。全宋诗
谢薖(一○七四~一一一六),字幼槃,号竹友,临川(今属江西)人。曾举进士不第,家居不仕(清《江西通志》卷一五一)。诗文与从兄谢逸齐名,时称二谢。其名亦列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徽宗政和六年卒(吕本中《谢幼槃文集跋》),年四十三(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著有《竹友集》十卷,其中诗七卷。 谢薖诗,以《续古逸丛书》所收影宋本(藏江西省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小万卷楼丛书》本(简称万卷楼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九四五
谢薖(?——一一一四),字幼槃,号竹友,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逸弟,工诗文,时称「二谢」,亦为江西诗派诗人之一。尝为漕司首荐,省阅报罢。终身励行,不为世俗所污。以琴棋诗酒自娱。政和四年卒。有文集十卷。其事迹略见《谢幼槃文集》序跋、《江西诗派宗社图录》、《宋史翼》卷二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相州林虑人。徽宗宣和中学道于冲和处士。后入圣符山修炼,人称为竹马先生。徽宗以玺书召,延便殿赐坐,问方外事,欲拜为谏议大夫,固辞还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历官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为政尚简静。秩满,奉祠归,入居庐山以终。有《太仓梯米集》、《竹坡诗话》。全宋诗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应诏上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对第三释褐(《宋史翼》卷二七)时年六十一(本集卷二《闷题》注“壬戌岁始得官,时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为尚书礼、兵部架阁(本集卷六一《尚书六部架阁》)。十七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同上书《实录院种木》)。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同上书《妙香寮》)。秩满定居九江,约卒于绍兴末,年近八十。紫芝为诗推崇梅尧臣、苏轼,强调当先严格律然后及句法,为苏黄门庭后劲。但因集中多有谄谀秦桧父子之诗,被四库馆臣斥为“老而无耻,贻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黄庭坚“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语,命为《太仓稊米集》,又有《竹坡诗话》一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宋陈天麟序。 周紫芝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文字最为整饬,故用为底本。参校清叶德辉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图书馆)、清金氏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徐时栋跋抄本(简称徐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全宋文·卷三五一二
周紫芝(一○八二——一一五五),字少隐,一作少蕴,自号竹坡居士、静寄老翁,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家贫苦学,绍兴十二年第进士,时年已六十一。十五年以迪功郎为掌礼兵二部架阁官。十七年以承议郎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官,旋进右宣教郎兼实录院编修官。二十一年知兴国军。秩满乞祠,居九江庐山以终。善诗词,著有《诗谳》一卷(存)、《太仓稊米集》七十卷(存)、《竹坡老人诗话》三卷(存)、《竹坡词》三卷(存)、《古今诸家乐府》三十卷、《毛诗解义》等。见《百拙翁墓志铭》(《太仓稊米集》卷七○),《宋史翼》卷二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姓氏》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5 【介绍】: 宋福州永福人,字德邵。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钦宗时三上章劾秦桧专主和议,植党专权,遂夺桧职。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给事中。司谏詹大方希桧意,劾龟年附丽匪人,落职归籍。全宋诗
黄龟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号竹溪先生(《吴兴备志》卷一三),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迁居鄞县(今浙江宁波)。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洺州司理参军。累官河北西路提举学士,入为太常博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拜监察御史。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修政局检讨官。擢殿中侍御史,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五、五七、六一、六五)。三年,迁给事中。论者议其阴结大臣,素无直声,罢领祠禄(同上书卷六八)。十四年,因尝论秦桧落职,隐居昌国县马秦山。十五年卒(同上书卷一五四),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一、元《延佑四明志》卷四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黄龟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崇宁五年登进士第,调洺州司理参军,累官太常博士。建炎中,为屯田员外郎;四年,拜监察御史。绍兴二年,除左司员外郎、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寻迁殿中侍御史。劾秦桧专主和议,沮止恢复,植党专权,遂褫桧职。除太常少卿,累迁起居舍人、起居郎、中书舍人。三年,言者劾龟年阴结大臣吕颐浩,致身要地,坐罢官,寓居四明。十四年,言官又希秦桧意劾龟年附丽匪人,落集贤殿修撰,本贯居住。次年八月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一有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三、五五、五七、六○、六一、六五、六八、一五一、一五四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2—1182 【介绍】: 宋僧。华亭(今属上海)人,俗姓戚,字宜翁,号解空,别号竹庵。得法于本溪卿法师。高宗建炎初,主寿圣寺。绍兴间,移主当湖德藏寺,旋去。孝宗乾道七年,主北禅寺。后复归当湖。有《圆觉手鉴》、《竹庵集》、《山家义苑》。全宋诗
释可观(一○八三~一一八二),字宜翁,号竹庵,俗姓戚,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得法于车溪卿法师。高宗建炎初,主嘉禾寿圣寺。绍兴间,迁当湖德藏寺。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主吴之北禅寺,时年八十九(生年据此推算)。淳熙九年卒(《释疑年录》据《释门正统》七,亦卒于本年,然卒年九十一,则生年为一○九二,与前说异)。有《竹庵集》,已佚。《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今录诗三首。槜李诗系·卷三十
可观,字宜翁,号竹庵,自称法界庵主。云间戚氏子。十三祝发,宗天台教,历钱塘南屏车溪等山。建炎初,住持海盐当湖镇之德藏寺。退居竹庵。后复住延庆祖刹。入门适九日,因指座作诗。寻归当湖,凿山月池,搆松风台。淳熙九年,年九十九,端坐而化。有《山家义苑》、《菊坡》等集。塔在德藏西北隅,为筑城所毁。邑令谢良弼梦一紫衣老僧曰:“我竹庵和尚也,以塔累公。”旦日,因为缮治立石表之。全宋文·卷三七九八
可观(一○八四——一一八二),字宜翁,号竹庵,俗姓戚,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年十六受戒,受法于车溪择卿法师。建炎初主嘉禾寿圣寺,迁当湖德藏寺,撰《楞严经补注》。乾道中主姑苏北禅寺,徙延庆寺,仍归当湖。淳熙九年二月卒,年九十九(《释氏疑年录》卷八据《释门正统》云年九十一)。著有《园觉手鉴》、《竹庵草录》一卷(存)、《山家义苑》二卷(存)。见《补续高僧传》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姑苏志》卷五八,《吴中人物志》卷一二,《宋诗纪事》卷九三。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观。字宜翁。华亭戚氏子。年十六具戒。闻车溪声振江浙。负笈从之。一日闻举唱云。般若寂寥。忽有悟入。如服一杯降气汤。师闻而心服。玉慧觉有横山。命师偕行。读指要。至若不谓实铁床非苦变易非迁。叹曰。语言文字。皆糠秕耳。建炎初。主嘉禾寿圣。迁当湖德藏。居阅世堂。为楞严补注。霅以祥苻延阅二载。以疾返当湖南林。一室萧然。人不堪之。乃曰。松风山月。此我无尽衣钵也。乾道七年。丞相魏𣏌。出镇姑苏。请主北禅。入门适当九日。指座云。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魏公击节不已。次以皇子魏王命主延庆。时已八十九岁。行李寂寥。人所叹服。不二载仍归当湖。自题其像曰。维摩诘不坏于身。而随一相老竹庵。坏与不坏。初无欠长。到处江山风月。不是这个伎俩。淳熙九年二月。无疾而逝。师五住当湖。皆退隐于竹庵。因以自号。大慧杲尝过之。对语终日。叹之曰。教海老龙也。师见斋房安像。即诫之曰。汝起居无礼。说无益语。少时焚香之敬。不补终日媟嫚之罪。其谨慎微细如此。观塔。在德藏西北隅。为筑城所夷。知县谢良弼。梦一紫衣老僧。谓曰。我竹庵也。以塔累公。谢寻访。果得塔。因为缮治。复立石表之。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可观,字宜翁,年十六依南屏出家,复从车溪卿有省。宋建炎初,主嘉禾圣寿,选当湖德藏,补注《楞严》,一室翛然,人或不能堪,观顾而乐之,且曰:“松风山月,此我无尽衣钵也。”乾道七年,丞相魏杞请主吴之北禅,入门适当九日,指坐云:“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魏公闻之,击节称赏。尝五住当湖,皆退隐于竹庵,因号“竹庵”云。大慧尝访之,对语终日,退而叹曰:“教海老龙也。”有《竹庵集》、《山家义苑》行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号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属四川)人。十三岁求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谒诸尊宿,师龙门佛眼清远。徽宗政和末,出世和州天宁寺。高宗绍兴间奉诏开山雁荡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温州龙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士圭诗,据《续古尊宿语要》、《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字竹庵,号老禅,俗姓史,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初依大慈宗雅出家,再师龙门佛眼远。宣和中住和州天宁,靖康初移庐山东林。绍兴中,与宗杲居云门,撰《颂古》百馀则。已而入闽主鼓山,更迁雁荡能仁,为第一代。十六年七月卒,寿六十四。有语录传世。见《嘉泰普灯录》卷一六。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士圭号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和尚出家。心醉楞严。后南游谒诸尊宿。始参龙门远禅师。以平时所得白远。远曰。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一日侍立。次问曰。绝对待时如何。远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远抵堂司。圭复理前问。远曰。闲言语。圭于言下大悟。正和末住和州天宁。绍兴奉诏开山雁宕能仁。时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缘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人皆翕然归敬。上堂明明无悟。有法即迷。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则危若住则瞎。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此三者既明。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不须照顾自然明白。虽然如是。更须知有向上事。竖拂子曰。久雨不晴咄。绍兴丙寅七月十八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僧宝正续传·卷第六
师名士圭。城都史氏子。世业儒。师幼而明敏。年十三。依大慈寺宗雅首座。落发具授。大慈号四川学海。师执经讲筵。志在楞严。阅五祀。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询。即出关。谒玉泉勤云盖智百丈肃灵源清。所至参承。皆蒙咨揖。晚依百丈归正首座。正博贯内外典籍。一日正语以龙门佛眼道德。师闻而悦之。即自百丈历东吴。观光保社。寻抵龙门。以咨参。所得扣之。佛眼曰。汝解心已极。只欠著力开眼耳。令主堂司。一日问曰。绝对待时如何。佛眼曰。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师罔措。至晚。复举前问。佛眼曰。闲言语。师于言下。顿释疑情。曰。东山铁酸饀。今而后。不复疑也。自是师资缘契。决择日臻玄奥。政和末。佛眼被旨。迁褒禅山。师佐其行。和守钱公请开法天宁。唱佛眼之道。佛眼谢褒禅。钱复请于朝。以师继其席。阅七稔。九江守赵公移师东林。未几胡马南渡。退居分宁之西峰。结茅于寺旁竹间。号竹庵。有偈曰。种竹百馀个。结茅三两间。才通溪上路。不碍屋头山。黄叶水去住。白云风往还。平生只如此。道者少机关。及圜悟禅师归蜀。送别次。圜悟剧称杲妙喜。师恨未之识。俄避地造仰山。适妙喜亦至。遂相与定临济宗旨。偕还南康之云门庵。妙喜曰。昔白云端师公谢事圆通约保宁勇禅师夏居白莲峰。作颂古一百一十篇。有提尽古人未到处。从头一一加针锥之语。吾二人同夏于此。虽效颦无愧也。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则。各为之颂。发明蕴奥。不开知见户牖。不涉言语蹊径。其颂女子出定话曰。不假文殊神通。不用罔明弹指。尔时灵山会中。女子从定而起。临济见僧入门。便喝颂曰。一喝喝上四禅天。临济元来不会禅。尽道朝阳生户外。不知夜月落阶前。德山见僧入门。便棒颂曰。棒下真鍮不博金。德山彻底老婆心。后人只看波涛涌。不见龙王宫殿深。芭蕉拄杖子话颂曰。绵州附子汉州姜。最好沉梨出麝香。鲁子师僧才一嗅。鼻头裂破眼睛黄。若此类皆奇作也。已而入闽。闽帅参政张公宋以圣泉处师。稍迁乾元。俄给事张公致远移师鼓山。授道元馀。创新栋宇。尝示众曰。巧说说不到。心思思不及。命断眼豁开。半钱也不直。又曰。不拥其前。不遮其后。上下四维。七通八透。正当恁么时如何。八十翁翁行不得。又曰。目击道存。已涉文彩。执鞭回首。未免途程。直向混沌未分时明白。父母未生时现成。翛然不落阴界。自由自在。当恁么时如何。踏著关棙子。处处得逢渠。又曰。正当明时如王宝剑。卓拄杖下座。又曰。玄路绝如解开。口说话。圣量尽。方得不受人瞒。玄路不绝。只是说道理。圣量不尽。依前落路岐。丞相张公德远出师七闽。一日谓僚属曰。越山当福城三山之中。院独废绝。非老禅不能办。即以属师。不数月。殿阁崇成。他日丞相游鼓山。目其成绩。遂迎师复归鼓山。是时闽中法道最盛。盖自师与真歇净照数公振发。绍兴甲子。有旨移雁山能仁。为第一代。乙丑蒙恩。住龙翔新寺。丙寅秋七月十八日。得旨谢院事。明日汤浴更衣。声钟集众。师步至众集处。方趺座。泊然而逝。寿六十有四。腊五十有一。火馀舌如红莲色。并二牙不烬。舍利不胜数。门人奉遗命归之鼓山寿塔。师风姿奇厖。朗润。声如钟。学兼内外。谈论衮衮。操持宗柄断断。然久益严严与贤士大夫游。几半天下。皆一时宗奉祖道外护佛乘者。晚居鼓山。自号老禅。书揩逌媚。尺牍所传。人以为宝。其所为。禅家四六。及五字句。皆精绝。自成一体。世多传诵。有语录。行于世。 赞曰。大慧禅师尝题师𦘕像曰。赞叹竹庵。也是妙喜骂詈竹庵。也是妙喜。赞之骂之。各有所以。赞之者。为渠具衲僧正眼。骂之者。为渠浸在醋瓮里。或曰。如竹庵之为宗师也。不可赞。不可骂。精金美玉。自有定价。赞之骂之。徒增话𣠽。妙喜闻之。笑而不答。但拊掌叩齿三下。从渠钻龟打瓦。世以为确论。予谓。近代宗师涉世交公卿大夫。言行相副。全节自高。宏法有体。由灵源佛鉴而后。竹庵其贤哉。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
禅师名士圭。号竹庵。蜀郡成都史氏子。乃龙门佛眼远公之高弟也。说法于江南浙闽诸大名坊。圭有密行。喜推奖人士。一与圭接者。皆成美名。圭初依止于大慈沙门宗雅。研究楞严。而雅亦僧杰也。默察圭器度宏大。意欲圭南询。乃盛赞真歇之为人。盖歇未出蜀时。亦习讲于成都大慈。圭味其指。弃讲谒诸名宿。虽经赏识。未豁所蕴。晚登龙门。拟以平时所得举似佛眼。佛眼知圭。命典堂司。不得辞。圭以未伸所解为闷。几入方丈。多遇高庵正堂辈在焉。高庵正堂时称明眼。圭惭乘间问曰。绝对待时如何。佛眼哂曰。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圭不领。至晚理前问。佛眼唾曰。閒言语。圭背汗淋踵。弗吐一词而出。因叹曰。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吾蜀周金刚不谬矣。政和间。开法天宁。浩归湖海。冯济川尝以圭之玄要颂举似妙喜。妙喜称之。及济川除给事。圭同日受诏。住雁山能仁。时称佛眼门下表里二檀树焉。真歇居江心寺。有大名闻。圭将至。恐东瓯未廓所见。乃过江迎圭。大展九拜。以诱瓯人。圭未视篆。有嫉者深夜纵火。能仁燬尽。圭就故址结茅。乃示众曰。爱閒不打禾山鼓。投老来看雁宕山。杰阁岳楼浑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还有共相出手者么。喝一喝。未几能仁复成。初寺燬。随圭之众。多背去者。寺成复归。或曰。彼彼以成败事师。非义侣也。请勿收录。圭曰。不然。境风所飘。力未充也。若弃之。岂慈摄之义哉。真歇移径山。圭补江心。江心有僧。久居閒房。不预参列。值圭升座。搀众出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圭曰。东家点灯。西家暗坐。未审意旨如何。圭曰。马便搭鞍。驴便推磨。僧礼拜。圭曰。灵俐衲僧只消一个。圭乃曰。马搭鞍驴推磨。灵俐衲僧只消一个。纵使东家明点灯。未必西家暗中坐。西来祖意问如何。多口阿师自招祸。其僧脱然。终其身。不露姓字。圭后住闽之乾元。有慧温入室。圭曰。情生智隔。想变体殊。不用停囚长智。速道将来。温有省。大笑起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骂雨呵风。昨夜前村猛虎。咬杀南山大虫。圭诺之。又移居鼓山。进院至三门。德升把住问曰。国师不誇石门句。请师速道。圭震声喝之。升亦领旨。圭既年老。罢上堂。惟临轩随机。不计旦暮而已。以绍兴丙寅七月晨起。沐浴升座。命声鼓集众。众方集。圭顾视左右。就法座。泊然坐化。茶毗舍利无数。送者均得之。塔于鼓山。 赞曰。竹庵以魁梧奇伟之姿。初剃染。即受知于宗雅。游方复际遇于龙门。及行道。又逢真歇而襄之。辄与高庵正堂辈。齐名海内。噫其所谓狮子乳得器。有以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讲授《棱严》,潜心义奥。后南游谒诸尊宿,始参龙门佛眼远,以平日所得白之,远曰:“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一日,侍立次,问曰:“绝对待时如何?”远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远抵堂司,圭复理前问,远曰:“閒言语。”圭于言下大悟。宣和二年,住和州天𡧾。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请住庐山东林,后以兵乱避地闽中。乾元十二年,诏开山雁宕能仁,时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缘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人皆翕然归敬。未几,其徒失火,寺为煨烬。圭就树缚屋,升座示众曰:“爱閒不打鼓山鼓,投老来看雁荡山。杰阁危楼浑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已而听法檀施并力营建,复成宝坊。十五年,移住龙翔。上堂:“明明无悟,有法即迷。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则危,若住则瞎,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此三者既明,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不须照顾,自然明白,虽然如是,更须知有向上事。”竖拂子曰:“久雨不晴,咄!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