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竹简(竹簡)  拼音:zhú jiǎn
竹片。古代纸未发明前,将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写文字,称为「竹简」。《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漢語大詞典》:竹简巾(竹簡巾)
即竹皮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头带一顶前一片后一片的竹简巾儿,旁缝一对左一块右一块的蜜腊金儿。”参见“ 竹皮冠 ”。
分類:竹皮冠
《漢語大詞典》:竹皮冠
(1). 秦 末 刘邦 以竹皮所作之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 刘氏 冠’乃是也。”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一名‘长冠’。侧竹皮裹以纵前,高七寸,广三寸,如板。” 明 唐顺之 《歌风台》诗:“进钱今日几万计,坐中只带竹皮冠。”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之三:“驻蹕不劳绵蕞礼,围罇仍著竹皮冠。”
(2).借指戴竹皮冠的乡野之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 汉高祖 一竹皮冠起田野,初不食 秦 禄,卒能除其暴。”
《国语辞典》:竹简文(竹简文)  拼音:zhú jiǎn wén
旧时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目前所见最早的竹简文字实物属战国时期,秦、汉、魏晋时亦多有遗简出土。其内容广泛,如记载陪葬物品的清单(即遣策)、律法、官府文书、卜筮历算(即日书)、故事、议论等,此外尚有甚多珍贵古籍,如西元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即出土《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尉缭子》、《六韬》诸书;至于在两汉边陲地区的竹简,则大多为与戍务相关的文书。凡此皆有助于深入探究古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并可据以校勘整理文献古籍。
《漢語大詞典》:秦墓竹简
全称《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城关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内容主要有语书、编年纪、为吏之道、秦律。
《國語辭典》:汗简(汗簡)  拼音:hàn jiǎn
1.一种古代制作竹简的程序。参见「杀青」条。
2.书名。宋朝郭忠恕所撰的字书,三卷。体例、分类完全依照《说文解字》。所徵引古文七十一家。为后来谈古文者所依据。
《國語辭典》:青简(青簡)  拼音:qīng jiǎn
青色的竹简。古人在造纸术未发明前,将文字书写在竹板上。《后汉书。卷六十四。吴祐传》:「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后泛称书籍。唐。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
《漢語大詞典》:竹牒
竹简。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籍者尺二竹牒,记人之年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急就篇曰:以竹为书牋,谓之简。释名云:简者,编也,可编録记事而已。又曰:简者,略也,言竹牒之单者,将以简略其事,盖平板之类耳。”
分類:竹简
《漢語大詞典》:贞笋(貞筍)
竹简的美称。谓史册。笋,竹青皮。 唐 李义府 《大唐故兰陵长公主碑》:“白杨行拱,翠檟方深;式刊贞笋,永播徽音。”
《漢語大詞典》:韵牒(韻牒)
指写有联句的竹简。类说卷六引 唐 段成式 《庐陵官下记》:“予以坐客联句互送为烦,乃取斑竹以白金络首如茶荚,以递送联句……好韵不僻者,书於竹简,谓之韵牒。”
分類:联句竹简
《漢語大詞典》:一篇
(1).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 世子 作养书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学士代书》诗:“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金 元好问 《遣兴》诗:“一篇诗遣兴,三醆酒扶头。”
(2).全篇。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语类卷八四:“此是一篇纲领。”
《國語辭典》:青史  拼音:qīng shǐ
青指竹简,古人用作书写工具,也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后来以青史作为史书的代称。《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
《漢語大詞典》:青史氏
(1).古代史官名。著《青史子》五十七篇。大戴礼记·保傅:“《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 王聘珍 解诂:“ 卢 注云:‘一曰《青史子》。’汉书·蓺文志:‘小説家:《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2).泛指史官。 康有为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览四千年 青史氏 之载,歷朝兴亡之迹,岂不哀哉?”亦省称“ 青史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尸佼 兼总於杂术, 青史 曲缀以街谈。”
《國語辭典》:简编(簡編)  拼音:jiǎn biān
1.书籍、典籍。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投足乖蹊径,冥心向简编。」
2.内容较为精简的版本。如:「简编国语辞典」。
《國語辭典》:竹帛  拼音:zhú bó
简册与缣素,古代用以记载文字,引申为史籍典策。《史记。卷一○。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三国演义》第七六回:「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國語辭典》:刀笔(刀筆)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國語辭典》:刀笔吏(刀筆吏)  拼音:dāo bǐ lì
掌案牍的书吏。后世又用来指讼师。《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赵禹》:「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简称为「刀笔」。
《國語辭典》:折简(折簡)  拼音:zhé jiǎn
1.裁纸写信。《南史。卷一九。谢裕传》:「孔圭尝令草让表以示朓。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简写之。」也作「折柬」。
2.一种形制较短的柬帖。《资治通鉴。卷七五。魏纪七。邵厉公嘉平三年》:「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而乃引军来乎!」宋。胡三省。注:「折简者,折半之简。」宋。刘克庄沁园春。一卷阴符〉词:「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从折简招。」也作「折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