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居海盐,字子真,号竹所,又号虚闲野叟。赵孟坚弟。能诗,善画墨竹。
全宋诗
赵孟淳,字子真,自号竹所。孟坚弟。善画墨竹。事见《图绘宝鉴》卷四。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七九六四
赵孟淳,字子真,号竹所,又号虚閒野叟,寓海盐(今浙江海盐),孟坚弟。善画墨竹,亦工诗。见《图绘宝鉴》卷四,《宋诗纪事》卷八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泽民。宁宗嘉定十年进士。调严州司户参军,为官尚气不屈,人赞其清。工诗,句篇脍炙江左。亦善书法。
全宋诗
赵崇滋,字泽民,号竹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太宗九世孙。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东瓯诗存》卷七)。官严州司户。事见明《万姓统谱》卷八三。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时儋,号竹所(《宋诗纪事》卷八五)。理宗景定知宁都县(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七)
高节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高节(1493年—1552年),字公成(公秉),号竹所,四川成都府绵州罗江县人,民籍。正德年间,四川乡试中举。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第一百十九名,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二十三年,担任会试同考官,被举发其从中接受贿赂,贬为通州判官。时称其遭严嵩打击报复。此后升南京主事,之后高节辞官归乡,迁居罗江,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定海人,字鸣谦。九岁,父赴京听选死,母在家亦卒。及长,不乐仕进,于三山建永思堂,环植以竹,人称竹所先生。有司屡荐,固辞。卒年一百五岁。
钱顺时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钱顺时(1532年—1560年),字道隆,号竹所,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民籍。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登己未科二甲第七十名进士。当年十月奉命运送军饷至辽东,当时辽东大饥荒,人食草土,以至相屠以食。到达山海关时,关吏送上人肉给钱顺时食用,钱大为心悸,又听见饥饿的军人大声鼓噪呼喊,恐惧之下心疾发作,在刺骨风雪中完成差事后,即请假养病,归家不久卒,年二十九。钱顺时长相白皙秀美,长于经史,曾据二十一史及历代野史,编成《古今谈苑》。又讲求天文、律历、河渠、兵农诸家之书,荟聚成书,凡百馀卷,名曰《资世文钥》,医卜方技,无不旁猎。

人物简介

简介
金光煜(1579-1656),字晦而,号竹所,朝鲜高丽时期诗人、文学家。1644年,金光煜任副承旨(正三品)兼世子宾客,陪世子前往清朝。作品集《长陵志状》传世。
《漢語大詞典》:竹所
在竹林中建造的房舍。喻幽静的住所。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出:“下官 袁灿 ,字 景倩 ……常著‘妙德先生’以自况,不堪混俗,欲饮狂泉,为爱幽奇,直造竹所,今日閒居无事,不免举酒花前。”
《國語辭典》:斑竹  拼音:bān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竹秆高可达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纹,为「桂竹」之栽培品种。秆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也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漢語大詞典》:筇竹杖
用筇竹所制的手杖。 唐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老思筇竹杖,冬要锦衾眠。” 仇兆鳌 注:“《蜀都赋》:‘筇杖传节於大夏之邑。’ 顾凯之 竹谱:‘筇竹,高节实中,状若人,剖为杖。出 南广 邛都县 。’《竹记》云:‘ 邛州 多生竹,俗谓之扶老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筇竹杖 蜀 中无之,乃出徼外蛮峒。蛮人持至 瀘 溆 间卖之,一枝纔四五钱。以坚润细瘦九节而直者为上品。” 清 钮琇 觚賸·白耷山人诗:“大夏远求筇竹杖,长秋私典羽林兵。”
《漢語大詞典》:嶰管
嶰谷 之竹所制的管乐器。亦用作一般箫笛等管乐器的美称。 宋 柳永 《迎新春》词:“ 嶰 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十二事诗》:“极醉 巫山 侧,连吟 嶰 管清。”参见“ 嶰竹 ”。
《漢語大詞典》:嶰竹
产于 嶰谷 的竹。传说 黄帝 使 伶伦 取 嶰谷 之竹以制乐器。见汉书·律历志上。后因以借指箫笛之类管乐器。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莫不捻 嶰 竹以凄楚,拨 湘 絃而激越。” 元 杨维桢 《春侠杂词》之七:“ 蜀 琴声奏双鸳鸯, 嶰 竹和鸣双凤凰。” 清 王夫之 《连珠》之一:“盖闻铜山虽应,瓦釜不鸣; 嶰 竹非均,葭灰何感!”参见“ 嶰谷 ”。
《漢語大詞典》:嶰律
(1). 嶰 管吹奏的音律。 宋 苏轼 《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诗:“鸣呼应 嶰 律,飞舞集 虞 廷。”
(2).嶰竹所制的律管。对箫、笛等管乐器的美称。《宋史·乐志八》:“ 嶰 律吹莩,彝尊奠酒。”参见“ 嶰谷 ”、“ 嶰竹 ”。
《漢語大詞典》:柯亭笛
传为 汉 蔡邕 用 柯亭 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晋书·桓伊传:“﹝ 桓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 江 左第一。有 蔡邕 柯亭 笛,常自吹之。”亦省作“ 柯笛 ”、“ 柯亭 ”。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兰亭 旧趾虽曾见, 柯 笛遗音更不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 温庭筠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清 纳兰性德 《水龙吟·题文姬图》词:“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嚮絶,四絃才断,恶风吹去。”
《漢語大詞典》:越管
越 竹所制的毛笔杆。亦代称上等毛笔。 唐 薛涛 《十离诗·笔离手》:“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宋 梅尧臣 《走笔戏邵兴宗》诗:“细粒 吴 粳谁下咽,尖头越管底能操?”
《漢語大詞典》:斑杖
(1).藕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 扬州 人谓蒻为斑杖,不知食之。”蒻,藕鞭。
(2).虎杖的别名,茎上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虎杖:“释名: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时珍 曰:‘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或云一名杜牛膝者,非也。一种斑杖似蒻头者,与此同名异物。’”
(3).斑竹所制的手杖。 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诗:“徐步携斑杖,看山仰白头。” 仇兆鳌 注:“斑杖,斑竹杖也。” 宋 道潜 《夏日龙井书事》诗之三:“斑杖芒鞵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即和留别》诗:“山步若邀斑杖健, 北湖 长望惜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