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立宪(立憲)  拼音:lì xiàn
制定宪法。如:「我国在经过重重困难之后才得以完成立宪,实行民主政治。」
《漢語大詞典》:预备立宪
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国语辞典》:立宪运动(立宪运动)  拼音:lì xiàn yùn dòng
清末的立宪运动。由各省议会联合发动,请求清廷速定《宪法》,以决国体。曾五次请愿不遂,后转而同情革命。
分类:联合发动
《国语辞典》:立宪政体(立宪政体)  拼音:lì xiàn zhèng tǐ
凡制定《宪法》,以规定国家权力行使的政体,即称为「立宪政体」。
《國語辭典》:君主立宪(君主立憲)  拼音:jūn zhǔ lì xiàn
以君主为国家元首,而实际政治由首相所领导的内阁主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日本等。
《國語辭典》:内阁(內閣)  拼音:nèi gé
1.古代中央官署,大学士治事之处,下设学士、中书等职。宋。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故内阁之命,非独以宠卿,抑将使蜀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2.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乃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为按照皇帝的意旨,批办各项事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三日,待侍郎将内阁抄出圣旨送来。」
3.由内阁总理及内阁阁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政策的拟订及推展。参见「内阁制」条。
4.妇女的居室。《北史。卷四三。邢峦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唐。刘长卿〈观李凑画美人〉诗:「华唐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国语辞典》:荷兰(荷兰)  拼音:hé lán
Netherlands
国名。为欧洲西北部的立宪王国。参见「荷兰王国」条。
《国语辞典》:民意代表  拼音:mín yì dài biǎo
于立宪国家,由国民选出代议政事的人。可分为中央民意代表,如立法委员;及地方民意代表,如县市议员等。缩称为「民代」。
《国语辞典》:瑞典王国(瑞典王国)  拼音:ruì diǎn wáng guó
Kingdom of Sweden
国名。北欧的立宪王国,位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东部,西界挪威,东北界芬兰,东濒波斯尼亚湾,东南临波罗的海,西南接卡特加特海峡,面积四十一万九百二十八平方公里,人口约八百五十万。首都为斯德哥尔摩(Stockholm)。人民多信仰基督教,主要语言为瑞典语,英语亦通用。盛产磁铁矿,钢铁、机械和军火工业都颇负盛名。境内河湖交错,森林广布,木材、造纸等工业发达。为北欧彊域最大、人口最多及最富裕的国家。简称为「瑞典」。
《国语辞典》:荷兰王国(荷兰王国)  拼音:hé lán wáng guó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国名。欧洲西北部的立宪王国,东界西德,南接比利时,西、北部濒北海,全境地势低平,有百分之三十八的地区低于海平面,为著名的低地国。面积四万一千一百六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五百万。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政府所在地为海牙(Hague)。主要信仰为天主教、基督教。荷兰语为正式官方语言。西元一八一四年脱离法国,获得独立。币制为Euro。简称为「荷兰」。
《国语辞典》:代议士(代议士)  拼音:dài yì shì
立宪国家的国民所选出代表参议政事的人。如:「代议士目光放长远,后世子孙才能获取更大福祉。」
《国语辞典》:下议院(下议院)  拼音:xià yì yuàn
立宪国家两院制议会之一。由民选议员组成,有议决法律案、预算决算案等职权。如美国的众议院、法国的国民议会、荷兰的二院等。也称为「下院」。
《国语辞典》:上议院(上议院)  拼音:shàng yì yuàn
立宪国家的议会之一,相对于下议院而言。其组织分子,大抵君主国以贵族为主,如日本;民主国以民选议员为主,如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