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粪壤窟室(粪壤窟室)  拼音:fèn rǎng kū shì
污秽的地室。唐。白行简《李娃传》:「自秋徂冬,夜入于粪壤窟室,昼则周游廛肆。」
分类:污秽
《国语辞典》:天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  拼音:tiān lóng shān shí kū
中国古代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天龙山。石窟分为东西两峰,为东魏至唐代所创建。石雕造像体态生动,风格细致,但曾遭受盗劫破坏,雕像完整者不多。
《国语辞典》: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  拼音:yìn mǎ cháng chéng kū xíng
汉乐府。作者不明,谓征戍之客,至长城而饮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此曲。其后,魏文帝、陈琳、晋傅玄、陆机、梁沈约、陈后主等并有歌辞。
《国语辞典》:葬身火窟  拼音:zàng shēn huǒ kū
死于大火之中。如:「凌晨发生的一起火警,造成十馀人葬身火窟的惨剧。」
分类:大火火之
《国语辞典》:鬼窟洞  拼音:guǐ kū dòng
比喻最尽头、最隐密的地方。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四折:「莫道是平地上走不出,便走到那鬼窟洞里也直寻见。」也作「鬼窟笼」。
《国语辞典》:拜城石窟  拼音:bài chéng shí kū
位于新疆拜城县西南的丁谷山,是中国最早的佛教石窟。内约有三百个洞窟,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大石窟。
《国语辞典》:洞窟美术(洞窟美术)  拼音:dòng kū měi shù
在洞窟壁上作画或雕刻的美术形式,通常指狭义的原始美术,其作品以狩猎为主题,利用单纯的黄、黑、褐等色彩,藉由线描或平涂方式来绘制。今以分布在法国西南部与西班牙北部交界处的堪塔布利亚地区最为著名。
《国语辞典》:拉窟窿  拼音:lā kū long
欠债。如:「那个败家子因为挥霍无度,入不敷出,到处拉窟窿。」
分类:欠债
《国语辞典》:捅窟窿  拼音:tǒng kū long
戳个洞,比喻借债。如:「公司经营不善,处处捅窟窿,以债养债的结果当然会破产了。」
分类:借债
《国语辞典》:填窟窿  拼音:tián kū long
比喻填补亏空。如:「到这时才想填窟窿,已经来不及了。」
分类:填补亏空
《漢語大詞典》:覆窟倾巢(覆窟傾巢)
喻家室倾毁。《宋书·沈攸之传》:“彼四子者,皆当世雄杰,以犯顺取祸,覆窟倾巢,为竖子笑。”
分類:家室
《漢語大詞典》:冯谖三窟(馮諼三窟)
指 战国 时 齐 人 冯谖 为 孟尝君 收买 薛 地民心、使 齐王 重用 孟尝君 及为 孟尝君 立宗庙于 薛 之事,致使 孟尝君 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见战国策·齐策四。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深蒙 薛公 折节之礼,而无 冯諼 三窟之效。”参见“ 狡兔三窟 ”。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
《國語辭典》:敦煌石窟  拼音:dūn huáng shí kū
地名。位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为中国的著名石窟,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被发现。石窟内满绘壁画和彩塑雕像,并藏有经典及珍贵的文献资料。参见「敦煌石室」条。
《國語辭典》:敦煌石室  拼音:dūn huáng shí shì
地名。甘肃省敦煌县东南鸣沙山半腹地山麓有石室无数,俗称为「千佛洞」,旧称为「莫高窟」。于前秦苻坚建元二年由僧人乐僔凿建经营。内藏六朝、隋、唐及五代人手写佛教经典及其他艺术品甚富,对中国文学艺术影响颇钜。清光绪二十六年发现,所藏多为英人斯坦因及法人伯希和先后择要蒐罗而去,今藏伦敦博物馆和巴黎国民图书馆。也称为「敦煌千佛洞」、「敦煌石窟」。
《漢語大詞典》:赌窟(賭窟)
犹赌窝。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羣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章丽娅 李小兵 《〈赌海沉浮〉序》:“ 巴登城 是个大赌窟,这里聚集了许多国家的赌客。”
《漢語大詞典》:匪窟
盗匪盘踞的地方。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七场:“在匪窟日夜里思念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