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窑坑(窑坑)  拼音:yáo kēng
为挖掘陶、瓷器的原料土,而造成的坑洞。
《漢語大詞典》:窑头土坯(窰頭土坯)
指未经烧制的砖瓦土坯。《西游记》第二回:“ 悟空 道:‘这般也能长生么?’ 祖师 道:‘也似窰头土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高级汉语词典》:窑葬  拼音:yáo zàng
山区居民处理死尸的办法,在坡坎处掏洞,把棺材放入,再把洞口封死
《漢語大詞典》:窑箄
亦作“窑箄”。 烧陶器时火膛上用以放置泥坯的架子。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陶窑的构造一般都很简单,在地面上挖个坑作火膛,上面设置直径一米左右的窑箄,周围用草拌泥筑成圆顶窑室。陶坯放在箄上,下面燃烧木柴,即可烧成陶器。”
《漢語大詞典》:虾蟆窑(蝦蟆窯)
窑名。 明 末 景德镇 有小街,烧瓷小如虾蟆,故名;又以窑在旧 昌南镇 ,亦名 小南窑 。其器粗,质薄而坚,色白带青,盛行于世。 清 蓝浦 景德镇陶录卷五:“镇有 小南街 , 明 末烧造窑独小,制如蛙伏,当时呼‘虾蟆窑’。”
《漢語大詞典》:新定窑(新定窰)
元 代名匠 彭均宝 烧窑于 霍州 ,制品胎薄质细,净白尚素,仿 北宋 定窑,故称为“新定窰”。又称彭窑。参阅 明 曹昭 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彭窑
《国语辞典》:郊坛下窑(郊坛下窑)  拼音:jiāo tán xià yáo
位于杭州西南方郊坛下的南宋官窑。郊坛下窑的胎骨薄,多为黑色、灰褐色或近褐黑色,釉色静寂,优雅极接近玉,与当时宫廷的兴味相符。
《国语辞典》:广东石湾窑(广东石湾窑)  拼音:guǎng dōng shí wān yáo
广东佛山石湾窑陶塑。始创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称。石湾窑器的胎骨暗灰,釉厚而光润,色彩有蓝色、玫瑰紫、墨彩、翠色釉等。有首创专一题材的名士塑像,其中以渔、樵、耕、读四种最为有名。到清代后,题材更加广泛,举凡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封神榜》、《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因而形成石湾窑的典型。
《国语辞典》:成化窑(成化窑)  拼音:chéng huà yáo
明朝成化年间官窑所制的磁器。制法奇特,有五彩、红瓷、青花等,精美细腻,以五彩最著名,故与宣德窑并称。也称为「成窑」。
《国语辞典》:象窑(象窑)  拼音:xiàng yáo
一种瓷器。出处未详,大约产在南宋以后,以白色光润的为上品。
《国语辞典》:邢窑(邢窑)  拼音:xíng yáo
唐代著名的瓷窑之一,以烧制白瓷闻名。据记载窑址在河北省内丘县,流行极广,地位仅次于越窑。
《国语辞典》:蜀窑(蜀窑)  拼音:shǔ yáo
唐代四川所出的磁器。体薄质细,色白声清。
《国语辞典》:窑业(窑业)  拼音:yáo yè
陶、瓷制品的原料都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矽酸盐矿物(如黏土、长石、石英),而所有矽酸盐制品,都须要在窑炉中,以高温烧制而进行物理及化学反应,故陶、瓷、玻璃、水泥、珐琅、耐火材料、研磨材料等矽酸盐工业又称为「窑业」。
《国语辞典》:郎窑(郎窑)  拼音:láng yáo
清代著名的瓷窑。为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世人遂以其姓命名。郎窑的最大成就为恢复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即著名的郎窑红。
《国语辞典》:电窑(电窑)  拼音:diàn yáo
利用电力加热并控制温度的窑。透过电热元件的功率大小调整,可控制窑的温度,不需人工添加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