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9
典故
1
词典
96
其它
2
共99,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7
5
6
7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建窑
钧窑
永乐窑
装窑
臧窑
章窑
碗窑
土窑子
唐窑
天井窑
窑调
窑花子
窑姐
窑姐儿
窑课
《國語辭典》:
建窑(建窯)
拼音:
jiàn yáo
位于福建建安的窑厂。因多使用含铁质极多的釉,故以产黑釉陶器著名。出品的器物,胎质极薄,釉色漆黑,釉面多条状结晶的银白细纹,十分美观,以制茶具最著名。明代时移至建阳,出产白建、乌泥建、紫建三种,其中白建色泽润白,最为精美,制佛像尤佳。
分類:
著名
瓷窑
福建
建安
《國語辭典》:
钧窑(鈞窯)
拼音:
jūn yáo
河南省钧州所出产的瓷器。瓷质细腻,釉色多变化,是艺匠在烧制时,利用铜的还原形成绚丽多彩的窑变。并运用纯熟的技巧,特殊的釉药,而突破以往瓷器上单一的色调,出现多种釉色的极品。以玫瑰紫、海棠红、月白等釉色最负盛名。也称为「钧州窑」。
分類:
著名
瓷窑
河南
《國語辭典》:
永乐窑(永樂窯)
拼音:
yǒng lè yáo
明朝永乐年间景德镇的官窑。所烧出的瓷器胎薄釉细,彩瓷颜色有青花、釉里红及各单色釉。是明代最早的名窑。
分類:
永乐
景德镇
官窑
《高级汉语词典》:
装窑
拼音:
zhuāng yáo
将陶瓷工件装入窑内,以备烧制
《漢語大詞典》:
臧窑
清 康熙 中期 景德镇 烧制的官窑瓷器。因 康熙 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681-1688) 臧应选 驻厂督造,故名。以鲜红者为最。
分類:
康熙
景德镇
烧制
官窑
瓷器
《漢語大詞典》:
章窑(章窰)
宋 代著名瓷窑之一。时 宋 处州 龙泉 (今 浙江省 龙泉县 ) 章 姓兄弟并制窑烧瓷,兄窑曰 哥窑 ,弟窑曰 章龙泉窑 ,简称 章窑 。
分類:
著名
瓷窑
龙泉
《漢語大詞典》:
碗窑
烧制瓷器的窑。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
第四章:“ 阿兴 给一家碗窑上去做工。”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
第四章:“这里的居民的主要作业,就是砍杉木和烧碗窑。”
分類:
烧制
瓷器
《國語辭典》:
土窑子(土窯子)
拼音:
tǔ yáo zi
旧时俗指私娼寮或下等妓院。《品花宝鉴》第二四回:「有人看见李元茂,在土窑子一个人去嫖,被些土棍打进去,将他剥个乾净。」
分類:
方言
下等
妓院
《漢語大詞典》:
唐窑
清 乾隆 前期 景德镇 官窑所造瓷器。因 唐英 掌管窑务,故名。 唐英 从 乾隆 元年到十四年(1736-1749)、十七年到二十一年(1752-1756)先后任 淮安 关、 九江 关监督,兼理 景德镇 窑务。其时 景德镇 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种古瓷,以工细著称。所作珐琅彩,尤为精美。模仿剔牙、竹木刻、牙角雕,俱逼真。
分類:
乾隆
前
景德镇
官窑
瓷器
《漢語大詞典》:
天井窑
也称“地坑窑”。窑洞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黄土地区。先在平坦的冈地上,凿掘方形或长方形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沿坑面开凿窑洞。深坑面积相当于庭院,俗称“地坑院”或“天井院”。坑院各面窑洞,一如地面四合院。院内挖有地沟或掘渗井排水。地坑边缘,筑矮墙防护。
分類:
窑洞
流行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黄土
土地
地区
《漢語大詞典》:
窑调(窰調)
旧时在妓院里流行的小调。 老舍
《骆驼祥子》
二三:“那来照顾她们的,还老远的要唱着窑调,显出自己并不是外行。”
分類:
妓院
院里
流行
小调
《漢語大詞典》:
窑花子(窰花子)
旧时对矿工的称呼。 从维熙
《洁白的睡莲花》
:“我们这一辈窑花子,叼着它,在直不起腰的巷道里,拖着炭筐。”
分類:
矿工
称呼
《漢語大詞典》:
窑姐
亦作“窑姐”。 旧称娼妓。
《官场现形记》
第三九回:“这时候 汉口 有个做窰姐的,名字叫做 爱珠 ,姿色甚是平常,生意也不兴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六二回:“晚上请老爷、师爷在窰姐儿那里碰和喝酒。” 瞿秋白
《人才易得》
:“美人儿而说‘多年’,自然是阅人多矣的徐娘了,她早已从窑姐儿升任了老鸨婆。”
分類:
旧称
娼妓
《国语辞典》:
窑姐儿(窑姐儿)
拼音:
yáo jiě ér
俗称娼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京城里的窑姐儿最粗最贱,不知怎么那一班人偏要去走动。」也作「窑姐」、「窑子姑娘」。
分类:
娼妓
《漢語大詞典》:
窑课(窰課)
旧时官府向窑户征收的税。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
:“邑故有窰课,后窰户以课重徙尽。”
分類:
官府
征收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