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疙瘩  拼音:gē da
1.皮肤上突起的疱块颗粒。《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才躺下去,颈脖子上就起了几个大疙瘩,痒得难熬,一夜到亮,没有好生睡。」也作「疙疸」。
2.泛指圆形块状的东西。如:「冰疙瘩」、「面疙瘩」。
3.绳结。如:「在这条绳子上打个疙瘩。」
4.比喻不通畅的文字。如:「文章中有些疙瘩。」
5.比喻难解的麻烦或心中的郁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抚院来的三月头里,这协台得著了文书,就是心下一个疙瘩。」也作「疙搭」。
《漢語大詞典》:戴干
一种奇异的相貌。指头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春秋元命包》:“ 帝嚳 戴干,是谓清明。”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 顓頊 戴午。” 卢文弨 校本谓“午”为“干”之误。
《漢語大詞典》:角雉
雉的一种。身体肥大,尾巴较短。雄的头部有肉质的角状突起,喉部有肉垂,故名。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國語辭典》:积雨云(積雨雲)  拼音:jī yǔ yún
一种因强烈的上升气流而形成的云层。外形底部平坦,色灰白,顶部色白隆起呈纤维状或铁砧状。为垂直发展最强的云,常伴有雷雨冰雹。也称为「雷雨云」。
《漢語大詞典》:竹节钢(竹節鋼)
表面有竹节状突起的方钢或圆钢,用于钢筋混凝土中,比用一般的方钢和圆钢结合得更牢固。
《漢語大詞典》:张脉偾兴(張脈僨興)
谓血管膨胀,青脉突起。张,通“ 胀 ”。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 杜预 注:“气狡愤於外,则血脉必周身而作,随气张动。”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
《國語辭典》:痦子  拼音:wù zi
黑痣。如:「她的脸上长了一个痦子。」
《漢語大詞典》:瞎奶
(1).吮不出奶水的奶头。如:他妈是瞎奶,小孩吸不到奶水,吵了一夜,看来只能喂牛奶了。
(2).不突起的奶头。
《漢語大詞典》:小齿
小的齿或其他尖锥状突起——亦称“齿状突起”
分類:突起
《国语辞典》:声带小结(声带小结)  拼音:shēng dài xiǎo jié
病名。因嗓音滥用和误用,导致声带边缘生成一相对突起的赘肉组织。症状为喉痛、声音沙哑、高音发声困难等。轻微者可用禁声疗法,使赘肉消失;严重者可用喉头显微手术切除赘肉。
《国语辞典》:宽尾凤蝶(宽尾凤蝶)  拼音:kuān wěi fèng dié
动物名。下半翅膀的末端因具宽大尾状突起,且贯穿二条尾脉而得名。产于台湾深山地区,为台湾特产种,被誉为国蝶。
《国语辞典》:吸器  拼音:xī qì
一种伸入寄主体内的突起构造或根状器官,为寄生植物或寄生菌从寄主吸收养分的构造。
《国语辞典》:凸状(凸状)  拼音:tú zhuàng
突起的形状。如:「凸状玻璃」。
分类:突起
《国语辞典》:轴突(轴突)  拼音:zhóu tú
axon
由神经细胞本体向外延伸的一条长突起,可将神经冲动传向标的细胞。俗称为「神经纤维」。
《国语辞典》:咬头(咬头)  拼音:yǎo tou
牙齿咬合面的圆形或锥状突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