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5,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其它辞典(续上)
程宗伊(学川 )
王程之(幼度、子舜 )
程千帆( 逢会、会昌 伯昊 闲堂 )
刘亮程
程滨(子浔 矫庵、反客生 )
程宗伊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程宗伊(?—1942年),字学川,浙江省海盐县人。清朝进士、书法家。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旋被派往日本留学,入日本法政大学,1907年毕业。归国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进士馆游学毕业学员考列中等,授职编修。辛亥革命后回硖石。以书法闻名,尤善隶篆,字体秀逸,无馆阁气。民国年间,为南浔刘氏所聘,专心著述。有《亦勉行堂诗文集》、《春风草堂骈体文集》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卒。程宗伊的书法作品被广泛收藏。例如周信芳所藏书画中,便有冒广生、程宗伊等人的作品。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王程之(?-1948年),字幼度,又字子舜,浙江慈溪(今宁波慈城)人,光绪三十三年考入东京医药专门学校,回国后任职浙江医药局,是中华医药会创始会员。他虽学医却善作诗,是南社会员,常与同邑陈训正、冯君木等诗人吟诗唱和。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程千帆(1913—2000),湖南长沙人。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别号闲堂。千帆是其笔名之一,遂通用此名。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校雠学家,南京大学教授。著有《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闲堂文薮》、《古诗考索》、《读宋诗随笔》等,学术造诣精深。有影印手钞本《闲堂诗文合钞》行世。
词学图录
程千帆(1913-2000) 曾名会昌,号闲堂,湖南宁乡人。毕业于金陵大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南京市文联名誉主席。有《文论十笺》、《古诗今选》、《校雠广义》、《两宋文学史》、《闲堂诗文合钞》、《闲堂诗存》等。
人物简介
1913.9.21-2000.6.3。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宁乡土蛟湖竹山湾(现改属望城县),后迁居长沙。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九三学社社员、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曾祖父程霖寿,字雨苍,有《湖天晓角词》;伯祖父程颂藩,字伯翰,有《伯翰先生遗集》;叔祖父程颂万,字子大,有《十发居士全集》;父亲程康,字穆庵,有《顾庐诗钞》,是近代著名诗人和书家成都顾印伯先生的弟子,专攻宋诗,尤精后山。母亲姓车,名诗,字慕蕴,江西南昌人;外祖父车赓,字伯夔,侨居湖南,以书法知名当时。诗为其家学,幼承庭训,十二三岁即通声律。有《闲堂词存》。
闲堂词存·跋
余素不能词,偶有所作,亦多未留稿。老妻搜寻箧衍,仅此十余篇,姑录存之。若谓缘此跻身声党,则吾岂敢。 闲堂老人记,辛未春。
刘亮程 朝代:当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刘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等,小说《虚土》《凿空》《捎话》。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程滨(一九七八年——),字子浔,号矫庵,别署反客生。祖籍山东郯城,生于天津。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南开中学。私淑叶嘉莹先生,得传戴君仁先生吟诵调。又从尹连城先生习书。嗜皮黄、昆曲,尝与同好起南薰社,时粉墨登场。诗宗唐人,词宗五代北宋。间参清人,然以为晚近诗词不必学而犹不免相近,故不以其为指归也。二零零八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著有《矫庵集》《矫庵语业》《迦陵词稿注》《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等。
矫庵诗词·自序
诗传人心,非传文字。古今诗词见于著录者何止百万,而存乎人心者,代不数人,人不数首。馀者不过存诸书简,如寝窀穸焉。故欲以诗不朽者,情知其妄也。老杜曰:「诗是吾家事」。余曰:「诗是吾心事。」余自十五为诗,倏已而立。使余自删其诗,可存者不过数篇而已。然卒无可删者,盖首首皆余心事。此在人或不屑一顾,在余则生命之全部,故不甄良莠而尽收之。又逆其序为一编。开篇或有可取,而愈读愈涩,愈读愈拙。其涩其拙,如对少年之我。生如流水,去而不归;溯洄从之,尽在此矣。今吾故我,相看俨然。诗曰:「今日一何悲,昨日一何喜。若知今日悲,何不昨日死。」戊子十月廿五日矫庵。
矫庵诗词·何白序
我在互联网上认识程滨君,也是通过网络看到了他近三年来的诗词作品,但我们至今没有见过面。我对旧诗了解有限,更不会写诗,却要为人诗集做序,只能当一个旁观者,试著体会诗人的思想心境。在中国的诗歌传统里,做诗等于做人,是很严肃的事。而做一个真正的诗人,我以为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能沈醉其中;看释迦拈花,龙叶微笑,不能抽身世外。要禁受自己的敏感带来的折磨,更要有勇气把自己放到俗世的熔炉里去淬炼。真正的诗是这样锻造出来的,不是超然的神仙曲,也不是不关痛痒的顺口溜。在今天写旧诗会更痛苦。触目是高楼大厦,水泥钢筋;问心则鄙夷崇高,莫谈理想。做一个志向远大品行高洁的君子,一个才识卓绝的诗人很难。即使做到了不也太寂寞吗。顾贞观有词曰:「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我不敢追比先贤,不过怜才之意,知己之情,或与之同。是为序。庚辰正月京华魏岩萌。
矫庵诗词·添雪斋序
自帝舜赓歌三百楚谣以降,诗传世五千载矣。诗者,本志之所在,心之所在,摇荡性情,意远心纯也。故曰:“思无邪”。然千年后,尘世烦嚣,人心不古,世人失其观世之眼,观情之心,其风丧雅亡颂嚣,律疏辞驳义睽。今人为诗者,能持古人赤子之心,辞情兼备,骨气清绝,卓尔不群者,仅数子也。其一即津门程滨子浔。识子浔于网路近十年。初识其名不识其人,自甲申初会,惺惺相惜。其人风致孤迈,又放逸谐趣,自成胸臆。有诗词数百篇,诗风纯良。无前朝饾饤,无近代俗韵,独起众类,以新词入诗而不觉其异。或清峻切情,或设景秀丽,或悲凉顽艳,一扫当今诗坛腻涩吹嚣之病。且心在诗中,诗人合一,故能动人心魄也。其诗:“摩云焚却浑身骨。浴血赢来一卷诗。”正为自身之写照。此情此心于集外亦不可泯,当传世,亦必传世。己丑春添雪斋序于南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