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3
词典
1
分类词汇
40
佛典
2
共40,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答扬
褒大
道扬
宝思
褒誉
举名
扬美
赞誉
鼓誉
称歌
扬累
饰扬
飏累
罔褒
掩恶扬善
《漢語大詞典》:
答扬(答揚)
对扬,承受而称扬之。 宋
曾巩
《节相制》
:“答扬祖宗之训,予冀为众得人;夹辅邦家之基,尔尚为时宣力。”
分類:
承受
称扬
《國語辭典》:
褒大
拼音:
bāo dà
褒扬光大。宋。
欧阳修
〈
泷冈阡表
〉:「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
分類:
宽大
称扬
光大
《漢語大詞典》:
道扬(道揚)
称扬;宣扬。
《
书·顾命
》
:“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 周 邦。” 孔 传:“册命之辞,大君 成王 言,凭玉几所道,称扬终命,所以感动 康王 ,命汝继嗣其道,言任重因以託戒。”
《
艺文类聚
》
卷十二引 汉 苏顺
《和帝诔》
:“弥留不豫,道扬末命,劳谦有终,实惟其性。” 唐
张九龄
《荔枝赋》
序:“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分類:
称扬
扬
宣扬
《漢語大詞典》:
宝思(寶思)
赞美之词。多以称扬人的襟怀、谋划、文思等。 南朝 梁
沈约
《高松赋》
:“擢柔情於蕙圃,涌宝思於珠泉。”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
:“紫庭合粹,括宇宙於宸襟;丹扆凝尊,运陶钧於宝思。” 唐
卢照邻
《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雍容车骑,屡动雕章;啸傲烟霞,仍含宝思。” 唐
宋之问
《荐福寺》
诗:“水入禪心定,云从宝思飞。”
分類:
赞美
美之
称扬
襟怀
谋划
文思
《漢語大詞典》:
褒誉(襃譽)
亦作“褒誉”。 称扬。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王闻褒誉,尚未委其根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昆命元龟辨证本末》
:“窃见曩之词臣,以圣之清圣之和褒誉 韩侂胄 ,以有文事有武备褒誉 苏师旦 ,然亦未敢用人臣不当用之语。”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
:“曲为文饰,猥加褒誉。”
分類:
称扬
《漢語大詞典》:
举名(舉名)
(1).称扬其名。
《
庄子·应帝王
》
:“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郭象 注:“虽有盖天下之功,而不举以为己名。”
(2).唱名。指僧人唱佛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第一本第四折:“举名的班首真呆僗,覷着 法聪 头做金磬敲。”
分類:
举名
称扬
唱名
僧
佛号
《漢語大詞典》:
扬美(揚美)
称扬优点。
《
国语·越语下
》
:“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於 越国 。” 汉
贾谊
《
新书·官人
》
:“内相匡正,外相扬美,谓之友。”
分類:
扬美
称扬
优点
《國語辭典》:
赞誉(讚譽)
拼音:
zàn yù
赞美称誉。如:「这件宋代瓷器精品,令与会的参观者赞誉不绝。」
分類:
赞誉
赞美
赞
称扬
《漢語大詞典》:
鼓誉(鼓譽)
(1).吹嘘。 五代 王定保
《
唐摭言·升沉后进
》
:“苟华而不实,以比周鼓誉者,不为君子腹诽,鲜矣!”
(2).称扬。 元
马祖常
《监黄池税务王君墓碣铭》
:“吏徒有畏而弗肆,民知有政而趋功。监司郡守急为鼓誉。”
分類:
吹嘘
称扬
扬
《漢語大詞典》:
称歌(稱歌)
称扬歌颂。
《
后汉书·循吏传·许荆
》
:“﹝ 荆 ﹞在事十二年,父老称歌。”
分類:
称歌
称扬
歌颂
《漢語大詞典》:
扬累
谓因称扬之而使之受牵累。
分類:
称扬
之而
牵累
《漢語大詞典》:
饰扬(飾揚)
赞美称扬。 唐
元稹
《酬李相公并启》
:“废名位之常数,比朋友以字之,饰扬涓埃,降掷珠玉。幸甚幸甚!”
分類:
赞美
赞
称扬
《漢語大詞典》:
飏累(颺纍)
谓因称扬之而使之受牵累。
《
汉书·扬雄传上
》
:“知众嫭之嫉妒兮,何必颺纍之娥眉?” 颜师古 注:“颺,古扬字。此亦讥 屈原 自举蛾眉令众嫉之。”
分類:
称扬
之而
牵累
《漢語大詞典》:
罔褒
无根据地称扬。
《
史记·匈奴列传论
》
:“ 孔氏 著
《
春秋
》
, 隐 桓 之閒则章,至 定 哀 之际则微,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忌讳之辞也。” 司马贞 索隐:“罔者,无也。谓其无实而褒之是也,忌讳当代故也。”
分類:
无根据
称扬
《國語辭典》:
掩恶扬善(掩惡揚善)
拼音:
yǎn è yáng shàn
隐藏过失,宣扬善行。参见「隐恶扬善」条。《梁书。卷五六。侯景传》:「臣涡阳退衄,非战之罪,实由陛下君臣相与见误。乃还寿春,曾无悔色,祗奉朝廷,掩恶扬善。」宋。
苏轼
赵康靖公神道碑
:「专务掩恶扬善,以德报怨,出于至诚。」
分類:
对待
讳言
过恶
称扬
好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