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齐宣公 朝代:战国

人物简介

简介
齐宣公(?-前405年),姜姓,名积,齐平公之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渤海蓨人,字积善。少聪明,为人端谨。初征任中散,后为三公尚书郎。家资富厚而志尚俭素,与物无竞。宣武帝景明中袭爵,迁洛阳令,为政清明,不避豪强,县内肃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9 【介绍】: 隋阐熙新国人。北周时以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入隋,进封宜阳郡公,授蕲州总管。参与平陈之役,以功进位柱国,迁荆州总管。文帝开皇十八年攻高丽,与汉王谅并为行军元帅,途中遇疾疫而还。拜凉州总管。其亲信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遂结怨,后竟诬告世积谋反,乃被召入朝,坐诛。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朱。冀之条人。出家访道。其志有可敬者。齐亡教废。遁居泰山。以养素。开皇十四年。文帝东巡。获上谒。帝甚悦。诏住京之胜光寺。智论摄大乘论。连环讲贯。未尝已。姿性宽恕。人迫忤之。不恤也。或有毁之者。辄脱衣遗之曰。卿能见吾过。而不为吾掩。真吾师友也。仁寿初。诏送舍利塔于华山思觉寺。其瑞应别有传。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宝积。姓朱。冀州条人。割略爱网访道为任。浮游靡定不存住止。齐亡法毁潜隐太山。回互鲁兖乃经年稔。开皇十四寺。隋高东巡候驾请谒。一见便悦。下敕入京住胜光寺。讲扬智论及摄大乘。而体量虚廓不计仇隙。曾有屏毁达其耳者。解衣遗之曰。卿见吾过。真吾师友。仁寿初年。敕送舍利于华岳思觉寺。寺即左仆射杨素之所立也。初下之晨。云垂四布雪满山邑。天地奄暗逼目无见。及期当午忽尔天清日朗。现五色云于塔基上。去地五丈。圆如轮盖。遥有见者。望其盖上朱光赫奕。团团直上远连天际。暨于覆了云合光收。还如晨旦。积后卒于京室。
敬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东蒲坂人,字积善。文帝仁寿中为繁畤令,有能名。汉王谅为乱,钊力战,城陷被执,送伪将乔钟葵处。强以官,钊正色拒之。会扬义臣军至,乔钟葵兵败,钊得免死。终为朝邑令。
释道积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住益州福感寺。平生专业涅槃。凡欲宣述。必先沐浴更衣。坐而披展。性尤仁慈。务以济物为急。遇诸㿈疠之烂溃者。虽臭秽薰蒸人所掩鼻。积则殷勤瞻视。昼夜靡怠。或共器食。或连榻卧。弗恤也。贞观元年。五月终于所住。春秋七十馀。时属炎夏。停之百日。跏坐如初。而略不腐臭。众因加之漆布焉。建今蜀中涅槃之盛。盖自积发之。 又洪远僧恩并诵涅槃。皆为皂白所归敬。后远住会昌。恩住弘福。禅定 又弘福智晔者。江表令族。治法华。每自抄写。且复倩人。前后所出二千馀部。晚年总寺任。犹日写五纸。年七十馀。尚强健不少衰。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读诵篇第八
释道积。蜀人。住益州福成寺。诵通涅槃生常恒业。凡有宣述。必洗涤身秽净衣法座。然后开之。立性沈审慈仁总务。诸有厉疾洞烂者。其气弥复郁勃。众咸掩鼻。而积与之供给。身心无贰。或同器食。或为补浣。时有问者。积云。清净臭处心憎爱也。吾岂一其神虑耶。寄此陶练耳。皆慕其为行也。而患己不能及之。以贞观初年五月终于住寺。春秋七十馀矣。时属炎夏而不腐臭。经停百日跏坐如初。莫不嗟尚。乃就加漆布兴敬巴蜀京邑诸僧受诵涅槃。其列非少。又有沙门洪远僧恩。并诵涅槃。皂素回向。远志尚敦悫情捐名利。徵入会昌隆礼供给。恩道心清肃成节动人。弘福禅定两以崇德。而卑牧自处。蒙俗罕知。时弘福寺有沙门智晔者。本族江表。隋朝徵入。深乐法华镇恒抄写。所得外利即用雇人。前后出本二千馀部。身恒自励日写五张。年事乃秋斯业无怠。今总寺任弥勤恒业。年七十馀矣。
释道积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出河东安邑相里氏。其居家名子材。年二十。遇洪湛律师。乃为剃落。而遁迹双岩。以求其志。复研心学于法朗禅师。影不出山者。三阅寒暑。既而叹曰。幽證固难。圣教须究。开皇十三年。就远行寺普兴法师。禀涅槃。十八年。造京师宝昌寺明及法师。咨十地论。又依辨才智凝法师。习摄大乘论。仁寿三年。听采地持于并州武德寺沙门法棱所。四年七月。杨谅反。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旋乡里。弘阐涅槃摄论诸部。齿邻知命。则偏事地持。曰是戒勖之极。心法之要也。故德资皂白。道洽朱蓝。然于尼众。独不引顾。每谓其徒曰。女诚戒垢。圣典所诃。佛度出家。减损正法。闻名尚尔污心。面对岂云无染。且教贵清显。不参非滥。俗重远嫌。君子攸奉。余虽不逮。请遵其度。则其洁己高蹈之风。可想见矣。 先是沙门宝澄。当隋之初。于普救寺。创营百尺弥勒大像。始举事。澄遽告逝。耆艾请积继之。仅十稔而雕籹之工毕。道俗相与庆贺。初积既受请。夜梦。崖旁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不绝。寤而念曰。师子以表法流无畏。明珠以表财施无穷。吾事其成乎。即命图其梦。张之像前。寺处蒲坂之阳。尤为一方形胜。像又殊特。诚古今天下之伟观。而积弊衣蔬食。剿志劬形。以成就之。可谓勤矣。故仆射裴玄真。刺史杜楚容。皆馈香致敬。赠衣求法。 隋之季。河东通守尧君素。议沙门守城。以禦外敌。令曰。敢谏者斩。积奋曰。吾辈抗迹尘外。而世欲以卒伍辱之。可哉。于是偕道逊神素进曰。公亦闻人有不畏死者乎。夫死而有益。虽死无畏。弟恐无益而徒死尔。且昔者汉高尊四皓。而天下安。文侯重干木。而魏国治。今道人务德义。疏利名。其于四皓干木。亦庶几矣。而尊重之礼。不见得于公。顾将拘系。以从军役。则公之去汉高文侯远甚。而识者有以窥公也。公其图之。君素以积心气之壮。释不问。后君素竟为郡人薛宗所害。 积以贞观十年九月十日。终于所住。初积将终。曾无所苦。告门人曰。吾今年七十五。其死必矣。门人曰。师才六十九耳。诚能七十五。则犹有六年在。何遽辞耶。积曰。死生数也。数岂实法哉。亦假乎语言名字而已。吾昔日隶籍之时。刺史增吾六年。自今计之。则吾寿当尽。不三日果卒。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道积。河东安邑人也。俗姓相里。名子材。既莅玄门更名道积。其先盖郑大夫子产之苗裔矣。昔子产生而执拳。启手观之。文成相里。其后因而氏焉。父宣恢廓有大志。好学该富。宗尚严君。积早习丘坟。神气爽烈。年二十将欲出家。未知所适。乃遇律师洪湛。见而异之。即为剃落。晦迹双岩。又依法朗禅师希求心学。绝影三载不出山门。然为幽證自难圣教须涉。开皇十三年。辞师擐钵周行采义。路经沧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寻学涅槃庆所未闻。乃经四载情通三事。为门学所推。至十八年入于京室。供宝昌寺明及法师咨习地论。又依辩才智凝法师摄大乘论。于十义熏习六分转依无尘惟识。一期明悟。仁寿二年。又往并州武德寺沙门法棱所。听采地持。故得十法三持毕源斯尽。四年七月。杨谅作乱。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旋蒲坂。既达乡壤法化大行。先讲涅槃后敷摄论。并诸异部往往宣传。及知命将邻。偏弘地持。以为诫勖之极。特是开心之要论也。故成匠道俗并润朱蓝。结宗慈训远近通洽。而深护烦恼重慎讥疑。尼众归依初不引顾。每谓徒属曰。女为戒垢。圣典常言。佛度出家损减正法。尚以闻名污心。况复面对无染。且道贵清显。不参非滥。俗重远嫌。君子攸奉。余虽不逮请遵其度。由此受戒教授没齿未登。参谒咨请不听入室。斯则骨梗洁己。清贞高蹈。河东英俊莫与同风。先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丈。万工才登其一。不卒此愿而澄早逝。乡邑耆艾请积继之。乃惟大造之未成也。且引七贵而崇树之。修建十年彫庄都了。道俗庆赖欣喜相并。初积受请之夕。寝梦崖傍见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续不绝。既觉惟曰。狩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涌。又喻财施不穷。冥运潜开。功成斯在。即命工匠。图梦所见于弥勒大像前。今犹存焉。其寺蒲坂之阳。高爽华博。东临州里南望河山。像设三层岩廊四合。上坊下院赫奕相临。园硙田蔬周环俯就。小而成大。咸积之功。撝空树有。皆积之力。而弊衣菲食轻财重命。普救殷赡追静归闲。为而不恃即处幽隐。天怀抗志顿绝人世。不令而众自严。不出而物自往。仆射裴玄真宠居上宰。钦其令问频赠香衣。刺史杜楚客。知人之重。造展求法。其感动柔靡。皆此类也。往经隋季拥闭河东通守尧君素。镇守荒城偏师肆暴。时人莫敢窃视也。欲议诸沙门登城守固。敢谏者斩。玄素同忧无能忤者。积愤叹内发不顾形命。谓诸属曰。时乃盛衰法无隆替。天之未丧斯文在斯。且沙门尘外之宾。迹类高世。何得执戈擐甲为禦侮之卒乎。遂引沙门道逊神素。历阶厉色而谏曰。贫道闻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怖之。今视死若生。但惧不得其死。死而有益是所甘心。计城之存亡。公之略也。世之否泰。公之运也。岂五三虚怯而能济乎。昔者汉钦四皓。天下隆平。魏重干木。举国大治。今欲拘系以从军役。反天常以会灵祇。恐纳不祥之兆耳。敢布腹心愿深图之。无宜空肆一朝自倾。于后为天下笑也公若索头与头。仍为本愿。必纵以残生逼充步甲者。则不知生为何生。死为何死。积陈此语傍为寒心。素初闻谏重积词气。但张目直视曰。异哉斯人也。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因舍而不问。果诣积陈忏。尧素以杀戮无度骋其毒心。加又举意轻陵。虽当时获寝。而祸作其兆。卒为城人薛宗所害。自积立性刚果志决不回。遇逢瞋忿动为鱼肉。既出家后。诃责本缘。挫拉无情。转增和忍。岁登耳顺。此行弥隆。习与性成。斯言不爽。以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终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九。初积云疾的无所苦。自知即世告门人曰。吾今七十有五。吾卒今年矣。其徒曰。师六十九矣。何遽辞耶。告曰。死生法尔。吾不惧也。且老僧将年七十。刺史貌吾增为六岁。故其命在旦夕。宜深剋励视吾所行。又曰。经不云乎。世实危脆无牢强者。去终三日钟不发声。逝后如旧。众咸哀叹。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河东安邑人。姓相。其先郑大夫子产之苗裔。积早习丘坟。神气爽烈。至年二十。遇律师洪湛。见而异之。即为剃落。晦迹双岩。又依法朗禅师。希求心学。绝影三载。开皇十三年。辞师擐钵。周行采义。路经沧海。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寻学涅槃。乃经四载。清通三事。至十八年。入于京室。依宝昌寺明及法师。咨习地论。又依智凝法师。摄大乘论。于十义。熏习六分。仁寿三年。又往并州武德寺法棱所。听采地持。故得十法三持。四年七月。杨谅作乱。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旋蒲坂。既达乡壤。法化大行。先讲涅槃。后敷摄论。先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尺。万工才登其一。不卒此愿。而澄早逝。乡邑耆艾。请积继之。受请之夕。𥨊梦崖傍。见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续不绝。既觉惟曰。兽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涌。又喻财施不穷。冥运潜开。功成斯在。其寺蒲坂之阳。嵩高华博。东临州里。南望河山。像设三层。岩廊四合。上坊下院。赫奕相临。园硙田蔬。周环俯就。而弊衣蔬食。轻财重命。普救殷赡。追静归闲。经隋季拥闭。海东通守尧君素。镇守荒城。偏师肆暴。欲议诸沙门登城守固。敢谏者斩。缁素同忧。积愤叹内发。不顾形命。谓诸属曰。时乃盛衰。法无隆替。沙门尘外之宾。迹类高世。何得执戈擐甲。为禦侮之卒乎。遂引沙门道逊神素。历阶厉色而谏曰。贫道闻。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怖之。今视死若生。但惧不得其死。死而有益。是所甘心。计城之存亡。公之略也。世之否泰。公之运也。岂五三虚怯而能济乎。昔者汉钦四皓。天下隆平。魏重干木。举国大治。今欲拘系以从军役。反天常以会灵祗。恐纳不祥之兆耳。公若索头。与头。仍为本愿。必纵以残生。逼充步甲者。则不知生为何生。死为何死。积陈此语。傍为寒心。素初闻谏。重积词气。但张目直视曰。异哉斯人也。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因舍而不问。果诣积陈忏。尧素以杀戮无度。骋其毒心。兼又举意轻陵。卒为城人薛宗所害。积以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终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宗室。文帝侄。袭父爵,授同州刺史,在州听政之暇,唯读书,门无私谒。初因父母与帝后不睦,故常怀危惧,每自贬损。不治产业,教子读书,不令交宾客。炀帝大业七年授弘农太守,委政僚佐,清静自乐。杨玄感为乱,拒之。十二年从驾至江都,病卒。临终谓所亲:“吾今日得保首领没于地下。”
柳宝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高宗永徽中官颍州刺史,曾主持修椒陂塘,引水灌田二百顷,民受其利。
周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金坛人。高宗永徽间,四境扰乱。积纠合乡人自卫,为乱民所败,自刎死。
陈积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陈恪子。工画山水,妙过于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翰林之善弈者。安史之乱,从玄宗入蜀。途宿僻野农家,夜无灯烛,但闻妇姑二人隔室对谈弈围棋。明旦问于姥,姥乃嘱妇指示攻守之法。自此积薪以善弈名世。
朱宝积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四
宝积。瀛洲人。丧亲庐墓。以哀毁卒。
陆宝积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6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武则天天授三年,为来庭县令,后官屯田郎中。万岁通天元年,为冀州刺史。被契丹攻杀。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六百十九
积中。贞元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