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5—433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谢玄孙。幼寄养于外,因名客儿,人称谢客。晋时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仕晋为秘书丞。入宋,累官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好游山水,不理政务。后辞官返会稽故宅,经营园林。文帝元嘉初,征为秘书监,迁侍中、临川内史。因昼夜游娱宴集,免官。与谢惠连、羊璿之等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使奴僮及门生凿山浚湖。屡触犯郡守,被诬谋反,被杀。工诗文,诗开山水诗一派。有明人辑本《谢康乐集》。
全宋文·卷三十
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人,晋车骑将军玄孙,袭封康乐公,为琅邪王大司马参军。刘毅镇姑孰,以为抚军记室参军,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毅诛,武帝版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骠骑道怜版为咨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咨议黄门侍郎,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免。宋受禅,降公爵为侯,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少帝即位,出为永嘉太守。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迁侍中。寻引病东归,以游宴免。起为临川内史,为有司所纠,兴兵叛逸,禽付广州。元嘉十年,于广州弃市,有《晋书》三十六卷,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2 【介绍】: 唐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字梦得。德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史,以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裴度荐为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友善,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工诗,曾仿民歌体作《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又著有《天论》等。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2 字梦得,排行二十八。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占籍洛阳(今属河南)。唐安史之乱时,全家避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自称“余少为江南客”(《金陵五题》引)。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开始进入仕途。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刘禹锡时任屯田员外郎,为革新之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叔文、伾)刘柳(宗元)”。顺宗被迫让位与宪宗,革新失败,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召回,又出为连州刺史,历夔、和二州。文宗初,为主客、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不久,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初,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平见其临终前所撰《子刘子自传》,新、旧《唐书》本传,及今人卞孝萱所著《刘禹锡年谱》、《刘禹锡丛考》、《刘禹锡评传》。刘禹锡以诗文称,哲理亦佳。“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存诗约800余首,名篇甚多。评者谓其“无体不备,蔚为大家”(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宋黄庭坚《跋刘梦得〈三阁辞〉》)。“七言尤工”(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绝句尤工”(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又谓其“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竹枝》始于刘梦得,……后人仿为之者,总无能掩出其上也”(《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刘禹锡“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刘宾客嘉话录》)之主张,为宋代江西诗派所信服(参阅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八),所撰之若干作品,已开江西诗派风气(参阅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一〇、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八)。其诗文合集,以《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较通行,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刘禹锡集》较完备。注本有近人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證》。《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6首,断句5句。
唐诗汇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书。为淮南节度使杜佑幕从事,调渭南主薄。入为监察御史。永贞元年,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宪宗主,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奉诏还京,因作诗语涉讥刺,复贬授播州刺史,改连州。长庆、宝历中,历夔、和二州刺史。大和初,入朝为主客、礼部郎中,充集贤直学士,复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卒,世称刘宾客。禹锡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有《刘禹锡集》四十卷,宋初佚其十卷。今有《刘梦得文集》(一名《刘宾客文集》)四十卷行世,其中《外集》十卷乃北宋宋敏求所辑。《全唐诗》编诗十二卷。
词学图录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人。晚迁太子宾客,终于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有《刘宾客文集》,词存40余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故又称中山人。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博学宏词二科,历官监察御史、郎州司马、连州刺史、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有《刘宾客集》。游览黄鹤楼时曾写下《武昌老人说笛歌》《出鄂州界怀表臣》及《梦黄鹤楼》等诗。
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九
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顺宗朝擢屯田员外郎。宪宗立。贬连州刺史。开成中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卒。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作品评论

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诗人主客图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上入室一人:刘禹锡。
新唐书
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
《蔡百衲诗评》
刘梦得诗,典则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见少拙。
《童蒙诗训》
苏子由晚年多令人学刘禹锡诗,以为用意深远,有曲折处。
岁寒堂诗话
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
沧浪诗话
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困学纪闻
刘梦得文不及诗。
竹庄诗话
山谷云: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他文耳。
杜工部草堂诗话
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馀也。
《臞翁诗评》
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瀛奎律髓
刘梦得诗格高,在元、白之上,长庆以后诗人皆不能及。且是句句分晓,不吃气力,别无暗昧关锁。
《吟谱》
刘禹锡诗以意为主,有气骨。
升庵诗话
元和以后,诗人之全集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宛有六朝风致,尤可喜也。
诗薮
唐七言律……梦得骨力豪劲,在中、晚间自为一格,又一变也。
诗镜总论
刘梦得七言绝,柳子厚五言古,俱深于哀怨,谓骚之馀派可。刘婉多风,柳直损致,世称韦柳,则以本色见长耳。
唐音癸签
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平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司空图尝言:禹锡及杨巨源诗各有胜会,两人格律精切欲同;然刘得之易,杨却得之难,入处迥异尔。
《诗源辨体》
刘虽与内齐名,而其集变体实少。五七言古及五言律俱未为工,七言律……两三篇声有类盛唐,……七言绝气格甚胜。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梦得五言古诗,多学南北朝。如《观舞柘枝》曰:“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宫体中佳语也。唯近体中间杂古调,终有乌孙学汉之讥,不若唐音自佳。
《载酒园诗话又编》
梦得佳诗,多在朗、连、夔、和时作,主客以后,始事疏纵,其与白傅倡和者,尤多老人衰飒之音。长律虽有美言,亦多语工而调熟。
《五七言今体诗钞》
东坡天才,有不可思议处,其七律只用梦得、香山格调。
《初白庵诗评》
陆放翁七律全学刘宾客,细味乃得之。
说诗晬语
大历十子后,刘梦得骨干气魄,似又高于随州。人与乐天并称,缘刘、白有《倡和集》耳。白之浅易,未可同日语也。
《唐诗别裁》
大历后诗,梦得高广文房。与白傅唱和,故称“刘白”。实刘以风格胜,白以近情胜,各自成家,不相肖也。
剑溪说诗
新城公曰:“刘史部公他云:‘七律较五律多二字耳,其难什倍,譬开硬弩,只到七分,若到十分满,古今亦罕矣。……求其十分满者,惟杜甫、李颀、李商隐、陆游,及明之空同、沧溟二李数家耳。’”愚谓王维、刘禹锡亦有十分满者,岂反作故翁、沧溟下耶?
石洲诗话
刘宾客之能事,全在《竹枝同》,至于铺陈排比,辄有怆俗之气。山谷云:“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昔子瞻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义云:“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极为确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长篇,虽不逮韩之奇横,而健举略足相当。七古刘之敌韩,犹五古郊之匹愈也。即梦得五言,亦自质雅可诵。世乃谓其不工古诗,何其武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至刘、柳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无体不备,蔚为大家,绝句中之山海也。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
《静居绪言》
梦得古诗边幅较文房为大,律诗不及。其酷嗜杜陵“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蘋愁杀白头人”,及张籍“药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闹身”,又爱吟右丞“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亦可知其用意处。
《退馀丛话》
大抵七律最忌率易成章。今人多著意颔联,能讲究起句及结句者甚少。又五、六一联,每患气弱,或不能开宕。刘梦得于此处倍研练,能操笔,最可法。
养一斋诗话
乐天称梦得为诗豪,又谓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予读其集,唯律绝过人,古诗三卷,风格平弱,雅不足称作者。
昭昧詹言
大约梦得才人,一直说去,不见艰难吃力,是其胜于诸家处,然少顿枰沉郁,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不及杜公。先君云:七律中以文言叙俗情入妙者,刘宾客也。次则义山。义山资之以藻饰。
《艺概》
刘梦得诗稍近径露,大抵骨胜于白,而韵逊于柳。要其名隽独得之句,柳亦不能掩也。
《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
中唐七律,梦得呵继随州。后人与乐天并称,因刘、白有唱和集耳,神彩骨干,恶可同日语?
《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昔人论刘梦得为豪放,其体为东坡七律所自出,固不得而轻议之也。
《诗法萃编》
唐人擅长七律者,老杜外……中唐作者,刘梦得、刘文房皆巨擘。
《老生常谈》
七律与以工部为宗,附以刘梦得、李义山两家。
《东目馆诗见》
梦得歌行,咏古皆爽脆,饶别致。五作极精深,惟五古多涩雅处。
《东目馆诗见》
梦得主怨刺,故胜《主客阁》列之“瑰奇美丽”,尚未觉其典则高而滋味厚也。谓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山谷实具只服。
三唐诗品
五言体杂不一。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馀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律体独多,莹瑕间采。
《诗学渊源》
其诗极似王维,清新流丽,格调自高。长篇间入魏晋,元和诗人自当首屈一指。韩、刘、元、白虽属异曲,未见同工也。
《國語辭典》:秘书监(祕書監)  拼音:mì shū jiàn
职官名。东汉桓帝时设立,掌理历代图书。梁、隋、唐、宋时,为秘书省之长官。
《漢語大詞典》:蓬莱阁(蓬萊閣)
(1).阁名。在 山东省 蓬莱县 北 丹崖山 上。 宋 嘉祐 年间建阁, 明 万历 年间增建了 吕祖殿 、 三清殿 等建筑。自古为文人学士雅集之地。 宋 孔平仲 《寄常文》诗:“ 蓬莱阁 下花多少, 清旷亭 前水浅深。”
(2).指秘书省或秘书监。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暂阻 蓬莱阁 ,终为江海人。”亦省作“ 蓬阁 ”。 唐 孟浩然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永怀 蓬阁 友,寂寞滞 扬云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移官 蓬阁 后,穀贵殁潜夫。”参见“ 蓬莱 ”。
《國語辭典》:蓬莱(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莱。指草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2.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唐代宫殿。参见「蓬莱宫」条。
4.县名。参见「蓬莱县」条。
《漢語大詞典》:大蓬
官名。秘书监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他名标牓官称……祕书监为大蓬。”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既而留中为大蓬,未几,遂以秘撰帅 荆 。”
《漢語大詞典》:贺监(賀監)
唐 贺知章 尝官秘书监,晚年自号 秘书外监 ,故称。 唐 刘禹锡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高楼 贺监 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 宋 张炎 《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词:“ 贺监 犹狂,还散迹、千巖风露。” 清 魏耕 《与祁五兄弟泛镜湖》诗:“湖自 贺监 清,兴是二 祁 发。”
《漢語大詞典》:秘监(祕監)
官名。即秘书监。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胡祕监 旦 素不为公( 寇準 )所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翥:“ 冯 因言:‘昔忝知举,祕监赋重叠用韵,以论策佳,輒为改之,擢寘高第,颇记忆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贞观 中, 魏徵 、 虞世南 、 颜师古 继为祕监,请购天下书。”
《漢語大詞典》:三阁(三閣)
(1). 魏 晋 时的国家藏书楼,有内外三阁,属秘书监。《北史·牛弘传》:“ 魏文 代 汉 ,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遣秘书郎 郑默 删定旧文。”《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李善 注:“秘书郎掌中外三阁经书。”
(2).指 南朝 陈后主 所建 临春 、 结绮 、 望仙 三阁。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至德 二年,乃於 光昭殿 前起 临春 、 结綺 、 望仙 三阁,高数十丈。” 唐 刘禹锡 《三阁词》之一:“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宋 苏轼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之二:“綺罗胜事齐三阁,宾主谈锋敌两都。” 明 高启 《陈宫》:“春风三阁绣参差,狎客争陈璧月词。”
《國語辭典》:秘书省(祕書省)  拼音:mì shū shěng
古代掌理图籍的官署。《隋书。卷二七。百官志上》:「秘书省置监、丞各一人,郎四人,掌国之典籍图书。」
《漢語大詞典》:图书府(圖書府)
(1).国家藏书的地方。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 唐 张说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2). 宋 借指秘书监。宋史·杨徽之传:“ 咸平 初,加礼部侍郎。二年春,以衰疾求解近职,改兵部,仍兼祕书监。入谢。命坐,劳之曰:‘图书之府,清净无事,俾卿得以养性也。’”
《漢語大詞典》:谢监(謝監)
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灵运 曾征为秘书监,故称。 唐 杨巨源 《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寒〉见寄》诗:“ 谢监 逢酒时, 袁生 闭门月。”
《漢語大詞典》:监宅(監宅)
唐 杜甫 有《李监宅》诗。 李监 据传即 李令问 , 开元 中为秘书监。其人好美服珍馔,以奢侈闻名。后以“监宅”喻豪门。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若重唱随之义,当尽定省之仪。彼荆釵布裙,既已独奉亲闈之甘旨;此金屏绣褥,岂可久恋监宅之欢娱。” 清 孔尚任 《和答李艾山》:“监宅平临秋浩渺,髯公全具古威仪。”
《漢語大詞典》:官板
(1).官府刻板刊行的书籍。如 宋 秘书监、茶盐司、漕司、郡庠、县斋及府州县学, 元 国子监、各路儒学、府学、兴文署, 明 南北监以及 清 武英 殿等诸官书局所刻的书,均称官板。
(2).即铜钱。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你瞧跟他的那个姓 华 的老头子真来的讨人嫌:什么事儿他全通精儿,还带着挺撅挺横,想沾他一个官板儿的便宜也不行!”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板儿》:“今北人称钱,犹有官板之名。”
《漢語大詞典》:麟趾殿
北周 秘书监名。周书·艺术传·姚最:“ 世宗 盛聚学徒,校书於 麟趾殿 , 最 亦预为学士。”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臣职·秘监:“ 北齐 有文林馆学士, 后周 有 麟趾殿 学士,皆掌著述。”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友
指 晋惠帝 时以文才而屈节出入于秘书监 贾谧 之门的 石崇 、 欧阳建 、 陆机 、 陆云 、 刘琨 、 左思 、 潘岳 等二十四人。晋书·阎缵传:“世俗浅薄,士无廉节, 贾謐 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为 鲁公 二十四友。” 唐 韦应物 《金谷园歌》:“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参阅晋书·贾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