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1,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四科
蕴处界三科相摄
三分科经──亲光三分科经
杂科
王科(字 子纯 )
蒋科(字 进之 别称 循吏 )
张应科
冯应科
奉科
朴楗(字 子启 恭简、公同年文科也 )
秦科
毛科(字 应魁 号 拙庵 )
方茂夫(名 茂科 字 仲贤 )
佛类词典(续上)
蕴等三科相摄四科
蕴处界三科相摄
三分科经──亲光三分科经
杂科
其它辞典
危稹( 科 字 逢吉 号 巽斋、骊塘 )王科(字 子纯 )
蒋科(字 进之 别称 循吏 )
张应科
冯应科
奉科
朴楗(字 子启 恭简、公同年文科也 )
秦科
毛科(字 应魁 号 拙庵 )
方茂夫(名 茂科 字 仲贤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原名科,字逢吉,号巽斋,一号骊塘。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以文章为洪迈、杨万里所赏。累迁著作郎兼屯田郎官。赋诗送柴中行去国,迕宰相,出知潮、漳二州,在漳作龙江书院,蠲经总制无名钱。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辨,请归。卒年七十四。有《巽斋集》。全宋诗
危稹,原名科,字逢吉,号巽斋,又号骊塘,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调南康教授。移临安府教授,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宁宗嘉定九年(一二一六)建宗子学,充宗学博士。累迁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因撰诗送柴中行去国,忤宰相,出知潮州。移知漳州,请老,提举崇禧观。卒年七十四。有《巽斋集》等,已佚。今存《巽斋小集》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危稹诗,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七六七
危稹(一一六三——一二三六),原名科,字逢吉,号巽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淳熙十四年年二十五举进士,孝宗为改今名。调南康军教授,历临安府、诸王宫教授,太学录。嘉定九年改宗子学博士,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行,忤宰相,出知潮州,寻罢任提举宫观。起知漳州,作龙江书院以训育士子,奏罢经总制无名钱以利民。再提举崇禧观归,后卒于家,年七十四。著有《巽斋集》,诸经讲义、集解,编前代诗文,辑先贤奏议,曰《玉府》、《药山》。见《宋史》卷四一五本传及所撰《贺浙西漕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抚州乐安人,字子纯。宋末补国学,入元不仕。与吴澄友善。澄誉之为宿学耆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 【介绍】: 宋高州电白人,字进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为琼州教授,笃意教学。历宜阳令,安抚峒民,教以诗书,时称循吏。
人物简介
简介
咸淳九年(1273)任琼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吴兴人。与陆文宝俱善制笔,以尖、齐、圆、健四者全备为上品,其乡习而精之,遂名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兰阳人。洪武中以人材得荐,授知县。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子启。仲孙子。生员。癸酉乙科。官赞成。靖国功臣。密原君。谥恭简。即公同年文科也。后参废慎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兰阳人。善象棋、围棋,号称天下无敌。
人物简介
维基
毛科,字应魁,号拙庵,浙江馀姚县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云南副使。成化元年(1465年),其父广东副使毛吉平叛遇难。朝廷荫毛科入国子监读书。成化十三年(1477年),毛科中式丁酉科应天府乡试举人,成化十四年(1478年)联捷戊戌科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正德初,官贵州按察司副使致仕。正德六年(1511年),经都御史陶琰推荐,起用为山东副使,整饬徐州等地兵备,官至云南布政使司左参议。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一二
方茂夫,初名茂科,字仲贤。南海人。献夫兄。明武宗正德八年(一五一三年)举人。时献夫为相国,茂夫仍隐居不仕,徜徉山水。著有《狎鸥亭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一九有传。
蕴等三科相摄
【佛学次第统编】
蕴等三科开合不同,实乃相摄。
一、五蕴中色蕴之五根五境,即十二处中之十处,十八界中之十界。
二、五蕴中受想行三蕴,及色蕴中之无表色,与三种无为(三无为见后文),即十二处之法处,十八界之法界。
三、五蕴之识蕴,即十二处之意处,十八界中意界,及六识界之七界。
三科相摄,所以欲分说者,如偈言(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谓愚有三种:或愚于色,或愚于心,或愚心色。又根有三种:谓或利、或中、或钝,乐亦有三种:谓或乐略、或乐中、或乐广。故分说三。
蕴等三科相摄
┌一、愚心…………合色开心为说五蕴
三种愚┤二、愚色…………合心开色为说十二处
└三、愚心色………开心开色为说十八界
蕴等三科开合不同,实乃相摄。
一、五蕴中色蕴之五根五境,即十二处中之十处,十八界中之十界。
二、五蕴中受想行三蕴,及色蕴中之无表色,与三种无为(三无为见后文),即十二处之法处,十八界之法界。
三、五蕴之识蕴,即十二处之意处,十八界中意界,及六识界之七界。
三科相摄,所以欲分说者,如偈言(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谓愚有三种:或愚于色,或愚于心,或愚心色。又根有三种:谓或利、或中、或钝,乐亦有三种:谓或乐略、或乐中、或乐广。故分说三。
蕴等三科相摄
┌一、愚心…………合色开心为说五蕴
三种愚┤二、愚色…………合心开色为说十二处
└三、愚心色………开心开色为说十八界
四科
【佛学次第统编】
戒分四科: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也。
一、戒法 如来所制之法,是为戒法。
二、戒体 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是为戒体。
三、戒行 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是为戒行。
四、戒相 诸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是为戒相。
戒分四科: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也。
一、戒法 如来所制之法,是为戒法。
二、戒体 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是为戒体。
三、戒行 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是为戒行。
四、戒相 诸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是为戒相。
蕴处界三科相摄
【佛学次第统编】
如论云:
一、色蕴即十处十界及法处法界一分。
二、识蕴即意处及七心界。
三、馀三蕴及色蕴一分,并诸无为,即法处法界。
(五蕴) (十二入) (十八界)
┌眼┐ ┌眼
│耳│ │耳
色─色───┬→┤鼻├─────┤鼻
│ │舌│ │舌
↓ └身┘ └身
┌│→─意───┬───意
┌受┐ ↑│ ┌色┐ ↓ ┌色
│想│ ││ │声│ │ │声
名┤ ├┐│├→┤香├─→↓→─┤香
│行┘│↑│ │味│ │ │味
└识→↓┘↓ └触┘ │ └触
无 为─┴→┴→─法──→↓→──法
│ ┌眼识
│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如论云:
一、色蕴即十处十界及法处法界一分。
二、识蕴即意处及七心界。
三、馀三蕴及色蕴一分,并诸无为,即法处法界。
(五蕴) (十二入) (十八界)
┌眼┐ ┌眼
│耳│ │耳
色─色───┬→┤鼻├─────┤鼻
│ │舌│ │舌
↓ └身┘ └身
┌│→─意───┬───意
┌受┐ ↑│ ┌色┐ ↓ ┌色
│想│ ││ │声│ │ │声
名┤ ├┐│├→┤香├─→↓→─┤香
│行┘│↑│ │味│ │ │味
└识→↓┘↓ └触┘ │ └触
无 为─┴→┴→─法──→↓→──法
│ ┌眼识
│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三分科经──亲光三分科经
【三藏法数】
(出佛地论)
谓亲光菩萨造论,释佛地经,科分三分也。
〔一、教起因缘分〕,谓如来说教,必有发起因缘。此佛地经,佛告妙生菩萨,有五种法,摄大觉地,而说是经,即教起因缘分。(五种法者,一清净法界智、二大圆镜智、三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也。)
〔二、圣教所说分〕,谓因缘分后,正显圣教所说法门。此佛地经,从妙生当知下,至令入圣教,成熟解脱,即圣教所说分。
〔三、依教奉行分〕,谓闻圣教所说,时众信受奉行。此佛地经,从薄伽梵说是经已,至经尽,文即依教奉行分。
(出佛地论)
谓亲光菩萨造论,释佛地经,科分三分也。
〔一、教起因缘分〕,谓如来说教,必有发起因缘。此佛地经,佛告妙生菩萨,有五种法,摄大觉地,而说是经,即教起因缘分。(五种法者,一清净法界智、二大圆镜智、三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也。)
〔二、圣教所说分〕,谓因缘分后,正显圣教所说法门。此佛地经,从妙生当知下,至令入圣教,成熟解脱,即圣教所说分。
〔三、依教奉行分〕,谓闻圣教所说,时众信受奉行。此佛地经,从薄伽梵说是经已,至经尽,文即依教奉行分。
杂科
【三藏法数】
杂者,不一也。谓前九科,各专一事;至此一科,则兼前九科进修之事,傍及世间经书,治世语言,礼乐文章,制度典故,无不兼通也。
杂者,不一也。谓前九科,各专一事;至此一科,则兼前九科进修之事,傍及世间经书,治世语言,礼乐文章,制度典故,无不兼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