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阎朝隐(字 友倩、友清 行第 五 )
田归道( 烈 )
裴子馀(字 真子 孝 )
卢正己(名 元裕 字 子宽 )
王泠然(别称 王冷然 字 仲清 )
崔日知(字 子骏 世称 尚书里行 安平县侯 襄 行第 二 )
卢从愿(字 子龚 文 )
王昌龄(字 少伯 世称 王江宁 别称 王龙标 行第 大 )
刘慎虚(字 全乙 )
李叔卿(字 万 )
李季卿(别称 恢博君子 )
归崇敬(字 正礼 宣 )
郑叔则( 懿 )
崔元翰(别称 崔鹏 鹏 )
其它辞典(续上)
祝钦明(字 文思 鲁国公 )阎朝隐(字 友倩、友清 行第 五 )
田归道( 烈 )
裴子馀(字 真子 孝 )
卢正己(名 元裕 字 子宽 )
王泠然(别称 王冷然 字 仲清 )
崔日知(字 子骏 世称 尚书里行 安平县侯 襄 行第 二 )
卢从愿(字 子龚 文 )
王昌龄(字 少伯 世称 王江宁 别称 王龙标 行第 大 )
刘慎虚(字 全乙 )
李叔卿(字 万 )
李季卿(别称 恢博君子 )
归崇敬(字 正礼 宣 )
郑叔则( 懿 )
崔元翰(别称 崔鹏 鹏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始平人,字文思。举明经。武周长安元年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中宗复位,擢国子祭酒。中宗景龙三年帝将郊,钦明与郭山恽阴迎韦后意,谓后有郊天地之理,帝用其言。又尝于群臣宴上据地作八风舞,卢藏用有“五经扫地”之叹。睿宗景云初被劾,贬饶州刺史。后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寻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 字文思,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明经及第,为东台典仪。武后天授二年(691),又中英才杰出业奥大经科,拜著作郎。长安元年(701)迁太子率更令、太子少保。中宗即位,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历刑、礼二部尚书,仍知国事,累封鲁国公。神龙二年(706)贬为申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睿宗景云元年(710)贬饶州刺史,徙洪州都督。玄宗先天元年(712),在崇文馆学士任,寻卒。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元和姓纂》卷一〇,史崇《妙门由起序》。钦明通五经,兼涉众史百家之说。亦善文,曾预修《则天皇后实录》、《散颁格》。《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钦明字文思。京兆始平人。举明经。永淳天授閒又中英才杰出业奥六经等科。拜著作郎。长安初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进太子少保。中宗立。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历刑礼二部尚书兼修国史。累封鲁国公。景龙三年。中宗将祀南郊。钦明希旨言皇后当助祭。于是韦后为亚献。景云初。侍御史倪若水劾论其事。左授饶州刺史。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栾城人,字友倩。少有名,连中进士孝悌廉让科,补阳武尉。中宗为太子,朝隐以舍入幸,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性滑稽,善佞。武则天有疾,朝隐往祷少室山,以身为牺牲。则天愈,转麟台少监。先天中为秘书少监,坐事贬通州别驾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 字友倩,排行五,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连中进士、孝悌廉让科,补阳武尉。性滑稽,属文奇诡,为武后所赏,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圣历中,转麟台少监。谄事张易之,常代作篇什,易之伏诛,因徙岭外。中宗景龙初,自崖州遇赦还,累迁著作郎。玄宗先天中,复为秘书少监。又贬通州别驾,卒于官。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朝隐文章擅一时之美,张说曰:“阎朝隐之文,则如丽色靓妆,衣之绮绣,燕歌赵舞,观者忘忧。然类之《风》、《雅》,则为俳矣。”(《大唐新语》卷八)《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录《阎朝隐集》5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3首,《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多为应制之作。唐诗汇评
阎朝隐(?一712),字友倩,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登进士第,中孝悌廉让科,补阳武尉。武后朝,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武后有疾,令祷于少室山,朝隐沐浴伏身组盘为牺牲,请代后疾。还奏,擢麟台少监。其谄佞如此。中宗即位,流崖州。景龙初赦还,迁著作郎,复为秘书少监。坐事眨通州别驾,卒。有《阎朝隐集》五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十三首。全唐文·卷二百七
朝隐字友清。赵州栾城人。累迁给事中。圣历二年转麟台少监。谄事张易之。常代作篇什。易之伏诛。坐徙岭外。先天中复为秘书少监。坐事贬通州别驾。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长安人。田仁会子。明经及第。累擢左卫郎将。武周圣历初使突厥,默啜执之,将加害,色不变,乃免之。归朝言默啜必反,已而果然,擢夏官侍郎。中宗时累官右金吾将军。卒谥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字真子。举明经第。事继母以孝闻。初为鄠县尉。中宗景龙中,迁左台监察御史。司农卿赵履温奏籍隋世番户为奴婢,子馀廷诎其议。玄宗开元初,累擢冀州刺史,为政惠裕。后入为岐王府长史。卒谥孝。全唐文·卷二百七十
子馀。宁州刺史守真子。举明经。累补鄠县尉。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开元初累迁冀州刺史。又为岐王府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十四年卒。谥曰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770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本名元裕,字子宽。明经及第。四佐大邑,三历京掾。玄宗天宝中,为户部员外郎。肃宗至德中,为蜀郡长史、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典通义、唐安二郡,以理平迁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入朝累官刑部侍郎,草具科条,成《刑录》三卷。代宗初,自太府卿授工部尚书、东都留守。改太子宾客。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七
正己字子宽。初名元裕。代宗赐今名。元宗幸蜀。命典通义唐安二郡。累迁成都尹剑南节度采访使太子宾客。大历五年卒。赠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725 【介绍】: 唐并州太原人,字仲清。七岁见称乡里,十岁辄参举选。玄宗开元五年登进士第。九年,登拔萃科。授太子校书郎。自以才高位卑,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报。改右威卫兵曹参军。工诗善文,所作篇什,时人称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2—725 一作王冷然,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717)进士及第,九年登拔萃科,授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郎。自以才高位卑,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报。满秩,移右威卫兵曹参军,十二年十二月卒于任所。事迹散见《唐右威卫兵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序》(见《千唐志斋藏志》)、《旧唐书·王丘传》、《唐诗纪事》卷二〇。泠然工文善诗,所著篇什,时人称之。《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唐诗汇评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717)登进士第,授太子校书。佚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性豪爽,当言无所回忌,曾上书宰相张说,责其尸禄备员,不能进贤举善、济世拯民。《全唐诗》存诗四首。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泠然。开元五年进士。官校书郎。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字子骏。少孤贫力学。擢明经。为朔方判官,有吏干。睿宗景云中迁洛州司马,会谯王重福入东都作乱,日知讨之有功,累迁京兆尹,封安平县侯。坐赃贬歙县丞,俄迁殿中监。后授太常卿。自以处朝廷久,每入谒,必与尚书齿,时谓“尚书里行”。玄宗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襄。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骏,排行二,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崔日用之从父兄。少孤贫,力学,以明经登第。睿宗景云中,为洛州司马。以讨谯王重福功,加银青光禄大夫。玄宗时,累迁京兆尹,封安平县侯。为御史所劾,贬歙县丞。后历殿中监,迁太常卿。开元十六年(728),出为潞州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曰襄。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字子龚。卢昶六世孙。弱冠举明经。又应制举,拜右拾遗。累迁中书舍人。睿宗立,拜吏部侍郎。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典选六年,大称平允。玄宗开元初,因事降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入累迁工部尚书。忤宇文融,密奏从愿不廉,遂止不用。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回,乃以吏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余,谥文。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 字子龚,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弱冠举明经,补夏县尉。武后神功元年(697),中绝伦科,拜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进中书舍人。睿宗即位,迁吏部侍郎,精心典选,甚有美誉。玄宗开元四年(716),下迁豫州刺史。次年,入为工部侍郎,迁尚书左丞。以参预删定《开元后格》,进中书侍郎。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后转刑部尚书。二十年,以吏部尚书致仕。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明皇杂录》卷下。《全唐诗》录存卢从愿诗2首。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从愿字子龚。相州临漳人。睿宗朝拜吏部侍郎。开元末以吏部尚书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0—约756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少伯。玄宗开元十五年擢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贬岭南,北归,迁江宁丞。晚年又贬龙标尉。故世又称王江宁、王龙标。以世乱还乡,道出濠州(一作亳州),为刺史闾晓丘所杀。工诗,擅长七绝,以边塞诗《出塞》、《从军行》等知名。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以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称“王江宁”、“王龙标”。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越数年,以事谪岭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宁丞。史传称后以“不护细行”,又贬龙标尉。安史乱起,昌龄避乱江淮一带,触忤濠州刺史闾丘晓,为晓所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昌龄为开元、天宝间杰出诗人。所作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什,清刚俊爽,深厚婉丽。时人殷璠以为“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今昌龄克嗣厥迹”,称其诗“惊耳骇目”,乃“中兴高作”。(原出《河岳英灵集》卷中,兹据《唐诗纪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传》卷二本传云是“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昌龄特擅七绝,明王世贞以为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卮言》卷四)。诗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龄诗注》。另有《诗格》传世。《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又4句。唐诗汇评
王昌龄(694?-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举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获罪谪岭南,二十七年遇赦北还。二十八年冬,为江宁尉。天宝中,贬龙标尉。安史乱起,北归,为濠州刺史闾皇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昌龄工诗,时称“诗家天子”;尤长七绝,与李白共称“联璧”。有《王昌龄集》五卷,已佚。又著《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今传本多疑非原著。有《王昌龄集》二卷和《王昌龄诗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昌龄(698—约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县尉,再迁江宁县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县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赴江夏(今武昌)游玩时曾作惜别诗《送人归江夏》,因情造景,借黄鹤楼抒情,表现了友人间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又登博学宏词科。再迁氾水尉。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邱晓所杀。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新唐书本传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唐才子传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天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唐诗品》
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小诗儿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具右。王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荡不持,卒取闾丘之祸,轻华之致,不并圭璋,岂亦定见耶!朱警《王昌龄诗集跋》
少伯诗为中兴名家,与储光羲相埒,而少伯稍声峻,多远调。至如“飞雨祠工来,霭然关中暮”、“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兴象融化,有遗音矣。《艺苑卮言》
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圃撷馀
绝句之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可歌,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人莫可捉着。盛唐惟青莲、龙标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诗薮
江宁《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统,一唱三叹。诗薮
摩诘五言绝,穷幽极玄;少伯七言绝,超凡入圣,俱神品也。诗薮
杜陵、太白七言律绝,独步词场;然杜陵律多险拗,太白绝间率露,大家故宜有此。若神韵于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萧韶》,李颀、王昌龄故是千秋绝调。诗薮
李(白)词气飞扬,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杀直;王句格舒缓,不若李之自然,然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李作故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浑成,尽谢炉陲之迹;王作故极自在。李亦飘翔中闲雅,绝无叫噪之风,故难优劣,然李词或太露,王语或过流,亦不得护其短也。诗镜总论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耳。诗镜总论
书有利涩,诗有难易,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龄绝句,难中之难;李青莲歌行,易中之易。难而苦为长吉,易而脱为乐天,则无取焉。总之,人力不与,天致自成,难易两言,难可相忘耳。诗镜总论
专寻好意,不理声格,此中晚唐绝句所以病也,诗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寻,兴情即是。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炼,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唐诗归
钟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细读储光羲及王昌龄诗,深厚处益见陶诗渊源脉络。善学陶者宁从二公入,若从五、孟入。《全唐风雅》
钟云: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 黄绍夫云:唐七言绝句当以王龙标为第一,以其比兴深远,得风人温柔敦厚之体,不但词语高古而已。姜斋诗话
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若“水尽南天不见云”、“水和三日荡轻舟”、“囊无一物献尊亲”、“玉帐分弓射虏营”,皆所谓滞累,以有衬字故也。其免于滞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则又疲茶无生气,似欲匆匆结煞。《诗辩坻》
龙标七言古,气势太峻而才幅狭,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围炉诗话
吴敬夫云:龙标七绝名手,五古笔法高妙,往往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论”,“独立君始悟”、“海静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袭,故愚者入其鬼窟中。岂若“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顿挫雄浑也? 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侧,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围炉诗话
王龙标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原诗
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历代诗法》
龙标五古,胜情旷致,刊落凡俗。龙标七绝,如高翼矫风,半空落响,危峰堕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调,一见一新,非惟独秀当时,抑已擅场千古。《唐诗别裁集》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石洲诗话
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间徐迪功尚与李、何鼎峙,则有唐开、宝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谁与归?《挹翠楼诗话》
有识者皆当戒心读王龙标“大漠风尘”、“白马金鞍”、“驰道杨花”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讽,使深心人于言外领会,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绝所以独冠三唐。《唐七律隽》
襄阳、龙标、供奉,虽不以七律名家,然视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别有一种神气,有精采而无滞色,此盛唐之所以为盛也。《岘佣说诗》
孟浩然、王昌龄、常建五言清逸,风格均与摩诘相近,而篇幅较窘。学问为之,才力为之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缩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绝擅名,亦由关塞之词,江山所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东人,字全乙。玄宗开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官夏县令。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工诗,有盛名。唐诗汇评
刘慎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江东(今江苏南部及浙江一带)人。或云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授校书郎。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虽有文章盛名,竟流落不偶。天宝中年。《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四百八
慎虚。江东人。天宝时官夏县令。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慎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又“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国宝。唐诗归
钟云:“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处,全在不肯多。予尝爱十四首,命林茂之书成小册,而题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谓此君实录。又去: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岑非无流走为律者,轻重(与刘)迥自不同。殷墦赏其“思苦语奇”,独谓“气骨不逮诸公”,此深识之论也。《渔阳诗话》
刘慎虚字挺卿,其诗超远幽夐,在王、孟、王昌龄、常建、祖咏伯仲之间。考其人,盖深于经术,不但词华也。李华《三贤论》曰:“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称。述《易》、《诗》、《书》、《春秋》、《礼乐》为五说,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慎虚亦是齐梁体段,其骨清耳,且字句外有灵气往来。剑溪说诗
如慎虚诗于王、孟外又辟一径,气象一派空明。剑溪说诗
刘慎虚诗、空明深厚,饶有理趣。《越缦堂诗话》
刘挺卿诗所传只十四首,钟伯敬、林古度、王贻上皆极赏之,以为字字可传。其诗多清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谓其“气骨不逮”,诚哉是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67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李适子。工文词。玄宗开元初,明经及第,复登博学弘辞科,再迁鄠县尉。肃宗朝,历户、吏二部郎中,累迁中书舍人,贬通州别驾。代宗即位,征为京兆少尹,复为中书舍人。由秘书少监迁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奉使河南、江淮宣慰。大历二年,改右散骑常侍。性豁达,善与人交,在朝以推贤进士为务,士以此多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能文,举明经,博学宏辞。肃宗时为中书舍人。代宗时累官右散骑常侍。时称恢博君子。卒赠礼部尚书。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八
季卿。京兆人。明经擢第。代宗朝官潮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799 【介绍】: 唐吴人,字正礼。少勤学,以经业擢第。玄宗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授左拾遗。累迁主客员外郎。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民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大历初,授仓部郎中,充吊祭、册立新罗使。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以兵部尚书致仕。卒谥宣。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
崇敬字正礼。苏州吴郡人。擢明经。调四门助教。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高第。累迁膳部郎中。大历中为国子司业兼集贤学士。贬饶州司马。建中时累授光禄大夫。加特进检校户部尚书。改兵部致仕。贞元十五年卒。年八十八。赠左仆射。谥曰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5—785 【介绍】: 唐荥阳人。明经及第。累官至御史、屯田员外郎,转库部员外郎。代宗大历初为河南副元帅王缙僚佐。拜吏部员外郎,转刑部郎中。德宗建中中,为天平节度副使。二年,为东都畿观察使。迁东都留守兼河南尹,加户部侍郎。入为尚书左丞。迁太常卿。贞元三年,转京兆尹。与裴延龄不协,贬永州长史。转信州刺史,迁福建观察使。卒谥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博陵人,名鹏,以字行。崔良佐子。举进士、博学宏辞、贤良方正,皆异等,时年已五十余。累官礼部员外郎。窦参秉政,引知制诰,性刚傲,不能取容于时。掌诰凡再期,不迁,罢为比部郎中。为文师法班固、蔡邕,思致精密,为时所称。卒年七十余。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9—795 名鹏,以字行,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德宗建中二年(781)登进士第,为状元。三年中博学宏词科,四年中直言极谏科,授校书郎。历佐义成、河东节度幕。贞元三年(787)入朝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七年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八年进比部郎中。十一年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有文名。其论文主张载道与复古。《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三
元翰名鹏。以字行。博陵人。举进士。应博学宏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三举。皆甲第。累迁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终比部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