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69
词典
1
分类词汇
268
共269,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经房
五甲
次题
对义
连捷
战文
寄应
殿举
八股
供课
试律
新桂
四甲
买春钱
中式
《漢語大詞典》:
经房(經房)
明 清 科举考试,协助主考分掌评阅试卷及有关事宜的官员。初按经书分类掌事,人数视考卷多寡略加调整,后为杜绝弊端,不再按经分房。
《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
:“到八月廿八日主司同各经房在 至公堂 上拆号填榜。” 明 陈与郊
《义犬记》
第三出:“小人自有箇脱皮换壳的法儿,过屠门,轻剜鼻凹斜拖墨,卖与经房薄行人。”参阅
《
明史·选举志二
》
、 清 赵翼
《
陔馀丛考·十八房
》
。
分類:
科举考试
协助
主考
分掌
评阅
阅试
试卷
事宜
官员
《漢語大詞典》:
五甲
宋 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进士出身;五甲同进士出身。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仙卜》
:“閲三年有旨降五甲,岂非前定乎?”参阅
《
宋史·选举志二
》
。
分類:
科举考试
一至
五等
五甲
一甲
进士及第
《漢語大詞典》:
次题(次題)
清 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按规定要从“四书”中截词或短句出三个题目,其第二道试题,称“次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二回:“ 继之 告诉了我,我便代他拟作了一个次题、一首诗。”
分類:
科举考试
八股文
规定
中截
短句
题目
《漢語大詞典》:
对义(對義)
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 宋
俞文豹
《
吹剑录外集
》
:“ 晦庵 省试,经题出‘刚中而应’,连案者云:‘此句凡七出。’先生嘿数止五出,乃据所记对义。”
《
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
“有举人呼噪於贡院门” 元 胡三省 注:“其进士试诗、赋、文、策、帖经、对义。”
分類:
科举考试
科目
儒家
经籍
《國語辭典》:
连捷(連捷)
拼音:
lián jié
1.连胜,连传捷报。如:「我国棒球队参加世界杯锦标赛,一路连捷,荣获冠军。」
2.指科举时接连中举。如本年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便称「连捷」。《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原来老兄是连捷,实在是才高得很了。」《镜花缘》第五六回:「他们二位都是家学渊源,此去定然连捷。」
分類:
科举考试
连续
中式
乡试
试考
考中
中举
举人
人后
《漢語大詞典》:
战文(戰文)
(1).以诗文相较量。 唐 裴度 李绅 等
《刘二十八自汝赴左冯途经洛中相见联句》
:“插羽先飞酒,交锋便战文。” 唐 刘禹锡 白居易
《乐天是月长斋遂为联句》
:“持论峯峦峻,战文矛戟深。”
(2).指应科举考试。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
:“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緦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於利足之途,张空拳於战文之场。”
分類:
诗文
应科
科举考试
相较
较量
裴度
刘禹锡
《漢語大詞典》:
寄应(寄應)
谓在寄居地参加科举考试。 五代 王定保
《
唐摭言·乡贡
》
:“尔来乡贡渐广,率多寄应,故不甄别於榜中。”
《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
》
:“己巳,詔:‘诸道举人,自今并於本贯州府取解,不得更称寄应。’”
分類:
寄居
地参
参加
科举考试
《漢語大詞典》:
殿举(殿舉)
科举考试中,因文理纰缪或犯规、舞弊等,罚停考若干科,称“殿举”。
《
宋史·选举志一
》
:“﹝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殿举之数,朱书于试卷,送中书门下。”
分類:
科举考试
文理
犯规
舞弊
《國語辭典》:
八股
拼音:
bā gǔ
1.明、清科举时所规定的文章格式。参见「八股文」条。
2.讽刺言行比较刻板、不知变通。如:「八股的作风」、「八股的教条」。
分類:
科举考试
文体
称制
制艺
时艺
时文
《漢語大詞典》:
供课(供課)
(1). 宋 代科举考试方式之一。 宋
赵昇
《
朝野类要·举业
》
:“供课:州县学生分旬习试三场,各给册子供呈。上庠亦然。”
(2).学习课业。 宋
陆游
《晚春感事》
诗:“稚子日长供课早,故人官达寄书稀。”
分類:
学习
课业
科举考试
《漢語大詞典》:
试律(試律)
(1).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以律义为内容出试题,叫“试律”。
《
新唐书·选举志上
》
:“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
《
宋史·选举志一
》
:“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十道,进士免帖经。明年,惟诸科试律,进士復帖经。”
(2).即试帖诗。 严复
《救亡决论》
:“超俗之士,厌製艺则治古文词;恶试律则为古今体。” 姚华
《论文后编》
:“排律之长者,韵可累百,是为长排,短则六韵,试律用之。”参见“ 试帖诗 ”。
分類:
封建
试帖诗
科举考试
试题
《漢語大詞典》:
试帖诗(試帖詩)
诗体名。源于 唐 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 清 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
:“长达四十韵、四百字,故称其‘鲲鲸喷迢递’(有如长鲸大鲲,喷出的水气长远)。这是 唐 人应试诗的新形式,后人称为‘试帖诗’。”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
:“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
分類:
试帖诗
诗体
诗体名
源于
影响
产生
科举考试
采用
《漢語大詞典》:
新桂
(1).新月。传说月中有桂树,因称。 唐
李贺
《房中思》
诗:“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緑。” 唐
李商隐
《题僧壁》
诗:“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2).谓科举考试中式者。 唐
无可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诗:“文塲新桂茂,粉署旧兰崇。”参见“ 折桂 ”。
分類:
新月
科举考试
中式
桂树
《國語辭典》:
折桂
拼音:
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
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分類:
折桂
科举
及第
《漢語大詞典》:
四甲
(1).指 宋 代科举考试殿试的第四等。
《
宋史·选举志二
》
:“﹝ 乾道 ﹞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2).指五甲中的前四甲。
《
宋史·选举志二
》
:“上四甲能全中者取旨,第五甲射入上等注黄甲,餘升名次而已。”
分類:
五甲
甲中
科举考试
殿试
四等
《漢語大詞典》:
买春钱(買春錢)
科举考试时代亲友给落选者提供的酒食费。
《
云仙杂记·买春钱
》
引
《承平旧纂·逢原记》
:“进士不第者,亲知供酒肉费,号买春钱。”
分類:
科举考试
亲友
落选
提供
酒食
《國語辭典》:
中式
拼音:
zhòng shì
1.符合规格。汉。桓宽《盐铁论。错币》:「吏近侵利,或不中式,故有薄厚轻重。」《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又旧制上书,以青布囊素裹封,书不中式不得上。」
2.科举时代考试及格。《明史。卷七○。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清史稿。卷八九。礼志八》:「顺治初,会试中式举人集天安门考试。」
分類:
中式
符合
科举考试
合规
规格
合格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