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69
词典
1
分类词汇
268
共269,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探花
诸科
不第
程文
名第
假手
挟书
同榜
杰士
殿试
下考
挟册
举业
杂文
伦魁
《國語辭典》:
探花
拼音:
tàn huā
1.科举时代殿试一甲第三名。《红楼梦》第二回:「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
2.看花。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
:「野客正閒移竹远,幽人多病探花稀。」
分類:
探花
看花
采花
寻求
科举考试
女子
爱情
殿试
一甲
甲第
三名
《漢語大詞典》:
诸科(諸科)
(1). 唐 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唐
苏鹗
《
苏氏演义
》
卷上:“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
(2). 北宋 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 南宋 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
《
宋史·选举志一
》
:“ 宋 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
》
:“癸巳,御 崇政殿 ,试礼部奏名进士及明经、诸科及特奏名进士、诸科。”
分類:
科举考试
中除
科目
进士科
五经
学究
明经
明法
《國語辭典》:
不第
拼音:
bù dì
1.考试不合格。《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其不第则习业如初。」《三国演义》第一回:「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
2.不只、不但。如:「贪吏对国家的安定不第无功,尚且有害。」
分類:
复姓
不但
落第
科举考试
不中
不第
庶兄
微子
《國語辭典》:
程文
拼音:
chéng wén
科举时应试文字的程式。《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试补外舍,斋长、谕月书其行艺于籍。行谓率教不戾规矩,艺谓治经程文。」
分類:
科举考试
科场
应试
进呈
官方
文章
录用
考中
《國語辭典》:
名第
拼音:
míng dì
名次。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八。听响卜》:「韦甄及第年,事势固万全矣,然未知名第高下,志在鼎甲,未免挠怀。」
分類:
名第
科举考试
高第
中式
名次
《國語辭典》:
假手
拼音:
jiǎ shǒu
1.假借他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左传。隐公十一年》:「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刘炫传》:「至于公私文翰,未尝假手。」
2.科举时代称代人作文的人。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选司考练,总是假手冒名,势家嘱请。」
分類:
假手
他人
科举考试
人代
代笔
中代
代人
自己
作文
《漢語大詞典》:
挟书(挾書)
(1).私藏书籍。
《汉书·董仲舒传》
:“ 秦 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 清 夏燮
《
中西纪事·原叙
》
:“珍此享帚之藏,窃怀挟书之惧。” 明
汪道昆
《明故提督信阳何先生墓碑》
:“ 汉 承挟书,而得 贾 董 。”参见“ 挟书律 ”。
(2).专指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沉持要登科》
:“时挟书假手之禁甚严。”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科场三·会场搜捡
》
:“至乙丑南宫,上微闻挟书之弊,始命添设御史二员,专司搜捡。”
分類:
私藏
藏书
书籍
应科
科举考试
夹带
时文
文书
《國語辭典》:
挟书律(挾書律)
拼音:
xié shū lǜ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禁止儒生以古非今,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而私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的法令。《汉书。卷二。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唐。颜师古。注:「张晏曰:『秦律敢有挟书者族。』」也作「挟书令」。
分類:
秦始皇
采纳
丞相
李斯
建议
《國語辭典》:
同榜
拼音:
tóng bǎng
指古代科举考试同一榜录取。宋。刘一止〈宋故左中大夫充敷文阁待制致仕毗陵张公墓志铭〉:「于时,兄弟同榜登科者三人,郡守以为先此未有,因表其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以后天祐状元及第,天锡『赐进士出身』,兄弟两人,青年同榜。」
分類:
科举考试
考中
张榜
公布
录取
同榜
《漢語大詞典》:
杰士(傑士)
(1).才智特出的人,杰出的人。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
:“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於王庭矣。” 明
胡应麟
《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
》
:“ 武曌 以淫牝秽乱 唐 室,实旷劫所无之变,而一代英才杰士俯首臣伏,无敢声其罪者。”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
:“国产影片中的人物,虽是作者以为善人杰士者,眉宇间也总带些上海洋场式的狡猾。”
(2). 太平天囯 科举考试改称拔贡为杰士。参阅 史式
《太平天囯词语汇释》
。
分類:
才智
太平天国
特出
科举考试
杰出
改称
拔贡
《國語辭典》:
殿试(殿試)
拼音:
diàn shì
1.古时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中主持。《明史。卷七○。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2.元代对读书人的通称。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他本是太学中殿试,怎想他拳头上便死,今日个则落得长街上检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分類:
科举考试
参加
殿试
贡士
亲临
殿廷
士人
策试
敬称
帝王
《漢語大詞典》:
下考
(1).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
北史·杜铨传
》
:“﹝ 正玄 ﹞ 隋 开皇 十五年举秀才,试策高第。曹司以策过左僕射 杨素 ,怒曰:‘ 周 孔 更生,尚不得为秀才,刺史何忽妄举此人?可附下考。’” 宋
张栻
《斜川日雪观所赋》
诗:“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
(2).考察臣下。
《
韩非子·扬权
》
:“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 陈奇猷 集释:“常,谓常例。此谓臣下为事有不当者,而法令又无其文,则以常例考之。”
分類:
科举考试
考察
臣下
官吏
考绩
为下
下等
《漢語大詞典》:
挟册(挾册)
(1).携带书籍。谓勤奋读书。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
:“今 吴 、 越 、 闽 、 蜀 ,家能著书,人知挟册,以辅人主取贵仕,而 江 汉 盖鲜称焉,岂其性与习俱失之哉?”
(2).谓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科场三·会场搜检
》
:“科场之禁,在 唐 宋 甚宽,如挟册者,亦止扶出,不錮其再试也。”
分類:
携带
应科
书籍
科举考试
勤奋
夹带
读书
时文
文书
《國語辭典》:
举业(舉業)
拼音:
jǔ yè
科举时代的应试文字。《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从陵州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却也心里想在学校中,想与几个考高等的朋友谈谈举业。」
分類:
举业
应科
科举考试
准备
学业
八股文
《國語辭典》:
杂文(雜文)
拼音:
zá wén
1.各种文章的总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2.科举考试除经史之外的应试时文。《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3.一种内容多样、形式不一的散文。通常指发表于报刊、随笔杂感之类的文章而言,与唯美、抒情的散文有别。
分類:
文学
体裁
现代
科举考试
散文
直接
迅速
文体
反映
社会
会事
事变
文艺
论文
《漢語大詞典》:
伦魁(倫魁)
(1).指科举考试中夺魁为榜首。伦,通“ 抡 ”。 宋
周密
《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
》
:“ 毛自知 夺伦魁恩,以首论用兵故也。”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
诗:“伦魁光制策,正议触权奸。”
(2).特指状元。 明
章懋
《与谢木斋阁老书》
:“宰辅则有 杜正献 、 李庄简 ,伦魁则有 詹騤 、 王佐 ,莫不表表於当时。”
分類:
科举考试
指状
状元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